張彬
摘要:園林工程建設植物為主要構成部分,為提高園林觀賞性,經常會選擇應用一些色彩元素,即通過對不同植物種類進行搭配,利用色彩學原理與特性,對人們產生心理影響,提高其對園林景觀的認同度。本文分析色彩景觀在園林設計中重要性,并結合實際需求提出了相應的運用措施。
關鍵詞:園林設計;色彩景觀;景觀設計
園林工程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對園林工程建設的要求更高,需要在原有的設計基礎上做更進一步的研究,融入更多新型元素,提高園林建設的觀賞性。色彩景觀應用,主要是利用人們對色彩特殊敏感特征,突出部分景觀,具有更為明顯的觀賞效果。
一、色彩景觀應用重要性分析
色彩與人們情感有著密切聯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心理以及生理產生影響,并且隨著色彩表達方式的改變,可以表現出人不同感覺。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可以通過對色彩的靈活運用來調節控制人心理狀態,即通過對建筑、植物等色彩進行合理搭配,在提高園林觀賞性的同時,為人們營造一個健康舒適的室外環境。園林設計中不同色彩的應用,受社會環境、風俗習慣以及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較大,表現手法存在較大差異。需要分析并掌握不同色彩象征,以及其對人們心理、生理帶來的影響,對植物、水景、建筑物等勻速進行整合布局,營造出舒適的園林景觀[1]。
二、園林設計中色彩運用原則分析
(一)統一原則
即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需要對各項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確保風格、形式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一致性,合理運用不同色彩,在營造特殊性景觀的同時,實現園林整體的統一性。同時,為避免過于統一造成的呆板,還應適當的設計一些特點,提高園林景觀的靈活性。
(二)協調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中可以應用的色彩種類眾多,為提高園林設計效果,色彩的應用搭配是一項重要內容,應遵循協調性原則,確保園林景觀的觀賞性,提高人們對設計結果的接受度。部分顏色種類包含了其他色彩成分,能夠與其他同類色素搭配在一起,這樣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避免色彩搭配過于突兀,提高整個園林景觀設計的綜合效果。
(三)對比原則
利用不同色彩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通過不同元素組成的色相、色調以及色彩明度等來營造豐富的園林景觀。其中,要避免顏色對比過于強烈,而應在主次分明對比情況下來實現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提高對比色彩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充分體現出園林景觀的層次性[2]。實際設計中,一般會分為飾色與目的色來進行設計,通過對重點色彩與支配色彩的設計來想成鮮明的對比,同時也確保全體色調的調和性。
三、園林景觀設計中色彩運用措施
(一)植物類色彩設計
園林植物色彩以綠色為主,并搭配不同顏色花朵與果實,來突出園林景觀觀賞性。色彩運用設計時,應根據季節變化與特征進行設計,但是為避免植物不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特點,應盡量選擇熟悉的植物色彩進行搭配設計。一般可以選擇對比色與鄰補色為基調,因為對比色可以傳達鮮明的美感,鄰補色可以傳達溫暖恬靜感覺。對于園林色彩設計選色,應滿足園林建設主題,為突出主題做鋪墊,然后與景觀、建筑以及鋪設等元素進行搭配,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綜合效果。
(二)建筑類色彩設計
建筑構筑物也是園林景觀主要內容,其也可以通過色彩來向人們傳遞情感要素。例如南方園林設計中,建筑大多以冷色調為主,利用墨瓦粉黛元素,來突出高雅文人淡泊名利的情懷,既可以與自然環境配合,同時也能夠與園林植物相互呼應。在對園林內建筑類進行色彩設計時,需要重點研究意境的營造,即重點突出建筑與園林環境之間的聯系,在不同色調應用的基礎上,向人們傳達不同感觀感受。但是無論是選擇何種色彩,均需要從整體出發,注意與周圍環境以及園林整體色調的統一性。
(三)鋪設類色彩設計
鋪設工程也是園林景觀設計的要點,所選擇色彩需要確保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滿足人們對景觀觀賞性的需求,向人們傳達舒適的信號。在選擇鋪設色彩時,要根據所處實際地理環境來確定,例如臨近城市主街道,應選擇興奮色鋪裝,刺激人們感觀,調動人們積極性;而處于園林內部相對安靜的景區環境,則應選擇沉靜色鋪裝,如常用的灰色地磚,給人們傳達踏實穩定的感覺。
(四)水體類色彩設計
水體景觀也是園林工程重要組成元素,同時也是色彩設計的難點,因為水體本身呈現透明無色狀態,再加上水體深淺與面積不同,受自然因素影響后最終表現出的顏色也存在一定差異。在進行色彩設計時,一般會選擇設置水景燈光,結合水體具體情況,使其在不同時段呈現出不同顏色效果。如水體下設置黃色或藍色照明燈光,更好的襯托出周圍植物的綠色與紅色,豐富園林景觀色彩,提高景觀觀賞性。
四、結語
在對園林景觀色彩運用方案進行研究時,需要分析色彩元素與園林景觀設計間關系,然后不同景觀類型來選擇相應的設計方案,爭取提高園林整體觀賞性,通過色彩來為人們營造一個舒適的休憩環境。
【參考文獻】
[1]紀東坡.園林色彩景觀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3
[2]馬妍.色彩景觀在園林設計中的有效運用[J].山西建筑,2015(06):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