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Q:《新營銷》 A:王郁斌
要求微電影一鳴驚人,談何容易?
Q:回首2015年,包括微電影在內的視頻廣告發展越來越主流。根據一份關于視頻廣告的白皮書顯示,視頻廣告的投放已超過綜合門戶,成為廣告主最青睞的網絡廣告投放形式。但問題是,面對爆發的互聯網視頻廣告,如何接近用戶并虜獲芳心,許多廣告主都感到頭疼。這一年,你對微電影以及視頻廣告有什么新感受?
A:病毒視頻以及微電影等等,都成為廣告主樂于嘗試的新形式。不過在現階段,很多廣告主衡量微電影價值的第一要素,是按照廣告的效果來評價,而不是按照品牌文化的戰略。其實微電影在很多情況下起的是潛移默化的作用,更多的是傳播品牌文化,和品牌所倡導的一種生活方式,是推波助瀾,不是石破天驚。
往往人們衡量一個品牌,并不只是在于知名度,更在于美譽度,在于公關,在于品牌形象,但企業現在的重點都放在營銷上面,而微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公關形象。可是,由于企業里面是拿廣告的預算來做微電影的,所以就會要求微電影的作用能夠石破天驚,要一鳴驚人,這樣談何容易呀?在這里面,并不只是企業的問題,還跟市場的殘酷現狀有關,比如模仿、抄襲盛行。
同質化之罪
Q:模仿和抄襲導致的結果必然就是雷同。比如我發現,那些青春系列的微電影廣告,幾乎總是講述男女主人公在年輕時的愛情,因為某種原因而分手,最后破鏡重圓。
A:微電影廣告在發展之初,題材觸角伸向親情、愛情、友情等。因其短小精悍,受眾在碎片時間里就能欣賞到完整的故事,因而被受眾喜愛。隨著受眾對微電影廣告的接觸越來越多,人們的審美也在不斷提升。從近幾年來看,微電影廣告的題材逐漸缺乏新意,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特別是愛情題材的微電影廣告幾乎隨處可見。這是類型方面的同質化。
還有內容的同質化。微電影廣告的情節,目前呈現大幅度雷同趨勢。雖說劇情是完整的,但幾乎每個觀眾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不僅造成審美疲勞,而且讓人們忽視劇情中要傳遞的信息。
動情動心娛樂化
Q:你怎么看微電影廣告的未來?
A:微電影現在還是一個新興起的領域,作為營銷的一個環節,它至少可以為品牌和其倡導的文化和理念做到推波助瀾,錦上添花。廣告和微電影最大的區別: 一個是強行灌輸,一個是動之以情,希望和受眾交心,在動情和動心之間讓受眾接受。
對我們來說,微電影還是在摸索和探索的過程中。廣告主更加追求內容創意與媒體的深度結合,由于微電影的時長、形式、內容以及表達方式都在發生改變等特性,內在價值越來越成為決定微電影的關鍵因素,比如思考價值、情感價值、娛樂價值等等。喜怒哀樂,無論是哪種情緒,只要打動觀眾的心,就會賦予微電影廣告無窮的價值。
總之,我覺得微電影就是動情動心娛樂化。你看湖南衛視拍了很多片子很狗血,但是收視率很高。我就研究,其實它的關鍵就是娛樂化,如果它不再狗血了,變得很有哲理的時候,反而不會有那么多的受眾。回頭看香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拍的一些電影,我們同樣覺得很狗血,但那時是香港人生存壓力很沉重的時期,就追求輕松片刻,因為畢竟不是階級斗爭。所以我強調微電影要動情動心和娛樂化,這會是今后大家探索的一個重要方向。
進入新媒體時代,微電影廣告在未來必將是大勢,只有以受眾為導向,提高微電影廣告的創意,注重產品的品牌塑造,才能提高微電影廣告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