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十城千輛”工程之后,從2013年到2015年,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又經歷了三年的推廣應用期,相比2009-2012年的“示范推廣”更加深入。“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以及同期論壇在“推廣應用”的這三年里一直選在合肥舉辦,這座城市不僅被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試點城市,而且近幾年來已經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樣板之一。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國汽車工業進出口有限公司主辦的這一展會經過三年的發展演進,在全國大大小小的眾多新能源汽車會展中已獨具特色,是業內人士了解、探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回顧三年來這座城市的這個展會,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這一時期的發展脈絡和縮影,可窺一斑。
數字看舉辦地——合肥
“環保汽車大會”變遷
從“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高峰論壇”到“環保汽車大會”,不是僅僅變了一個名稱這么簡單?!捌嚬I發展到今天,面臨的兩大挑戰都與能源有關,一是傳統汽車的節能問題很重要,二是找到一種新的動力供應模式。”中國汽車工業進出口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陳偉農表示,“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各種車展不少,但在很多人眼中都不過是香車美女,看似紅火,實則略顯浮躁,真正對國家汽車產業發展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卻不是很明顯?!泵磕甑闹袊鴩H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都會同期舉辦一個論壇,努力發揮這種引領和導向作用。
2013年的“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高峰論壇”包括發展高層峰會、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專場、汽車節能減排技術專場、示范推廣城市論壇幾個部分。其中的示范推廣城市論壇很具特色。彼時,國家對于2013年到2015年階段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尚未出臺,來自首批25個示范推廣城市的代表主要在總結“十城千輛”的經驗教訓,僅合肥、深圳提出了針對個別領域的新想法,未來究竟如何并未明確,但已見端倪。
2014年,論壇已分為政策篇、運營篇和發展篇三個部分。政策篇部分繼承了上一年示范城市論壇的優勢,三個即將出臺地方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的城市代表為行業和企業做當地的政策解讀。當時距離中央出臺補貼新政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而地方跟進者寥寥,這些內容對各城市而言頗具參考價值。
2015年,更名為“環保汽車大會”的論壇選擇了“聚焦、踐行、探索”為主題,看似更宏觀,實則更關注實踐中的具體問題。主論壇包括政策解讀和技術創新兩部分。在政策解讀部分,今年上臺的城市代表并非推廣城市的先進典型,沒有了經驗宣講,而是提出了城市在實際工作中更具體的問題和困惑。今年是關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第一階段目標的截點之年,這也從一個側面部分反應出國內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深入。兩個分論壇議題則更加細分,包括“充電設施的挑戰與未來”和“中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合作”,解決當前推廣的頭號瓶頸、強化國際合作,突破技術瓶頸的導向非常明顯。
從展場看趨勢
從“低”到“高”
2013年,作為東道主企業之一的江淮帶來了當時最新第三代純電動轎車,并以“三代同臺”的形式展現其產品歷程。還有一款增程式混合動力的解剖車。此外,還有東風、安凱等整車企業參展。場內的微型或低速電動車展品格外豐富,仿佛一個大賣場。
充電設施市場漸“火”
2013年 國家電網的巨大特裝展臺上,一只桔黃色的機械手一直靈活地表演換電全過程,一家獨大。
2014年,特斯拉中國總部、一汽豐田、廣汽豐田、江淮、比亞迪、安凱、西門子、德國純電動汽車公司、新大洋、眾泰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業內知名企業參展。此次展會組委會還設置了工信部汽車中小領軍企業展區,8家領軍企業合肥恒信、合肥通宇、武漢舜能潤滑油、上海昌輝汽車電子、無錫中科科隆、安徽靚點汽車服務和天津德盛鎂組團以100平米特裝形式參展。并有德國海德基金會、博世、京東商城等國內外社會團體及企業加入其中。國際化、多樣化更加突出。

2015年,江淮、奇瑞、比亞迪、特斯拉、寶馬、恒信、莫蘭科技、安凱、中科海奧、國軒高科、紅四方鋰電等一批國內外知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均有產品展出。除了新能源汽車,一般混合動力汽車也占了相當比例。

越來越“接地氣”
從2013年起,展會同期就設有商貿洽談、參觀觀摩、試乘試駕等活動。
2014年 國家電網身影難覓,標準展位上的電源、充電樁、提供各類充電站服務的參展商及產品明顯多于去年。當年5月,國家電網剛宣布放開分布式電源并網和電動車充電樁市場,在展前一個月又表示退出城市中的充電設施建設市場。場內的參展商顯得又興奮又茫然。
2014年的活動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包括“中國青少年新能源汽車知識競賽”、“節能汽車中秋歡樂購”、“新能源汽車試乘試駕”和“環巢湖汽車節能節油挑戰賽”等。
2015年 備受資本市場熱棒的充電設施領域顯得積極性很高,有些企業開始選擇了特裝展位,僅就外觀一項,充電設施展品的款式、形狀、色彩的豐富程度已遠非2014年可比。
2015年 除了汽車消費服務大會和新能源汽車試乘試駕活動等同步舉行,產業里的合作層面也有了實質性進展,安徽星凱龍客車有限公司與北京藍時集團在現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及首批500輛新能源汽車訂購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