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雖然中國的新車市場觸頂跡象越來越明顯,但是汽車保有量今后仍將繼續穩步增長。業內人士由此認為,輪胎的主戰場將從新車用輪胎轉向替換輪胎。今年以來,眾多嗅覺靈敏的外資企業迅速轉變在中國市場的戰略部署,競相加大投入,以提高品牌實力、產品及服務的附加價值,搶占中國終端市場。
替換胎市場正迅速擴大
目前,在中國輪胎市場,外資輪胎及合資品牌占到中國輪胎產量的40%左右,包攬了乘用車輪胎70%的份額,特別是外資企業生產的高端轎車子午胎,在汽車配套市場上已占據很大優勢,尤其是在洋品牌轎車配套產品領域處于近乎壟斷的強勢狀態。
但外資企業并不滿足于這些數字。在新車銷量減速、汽車保有量增加的中國,輪胎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更推動了外資輪胎企業升級中國戰略的步伐。
有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最近十年來市場規模增長至4.6倍。2014年新車銷量同比增長7%,達到2349萬輛。但2015年4月卻轉為負增長。新車市場減速直接打擊了輪胎行業。據輪胎世界網報道,包括外資在內的46家大型輪胎企業2014年的總銷售額減少了2%。這是因為企業庫存增多,出現了降價競爭。
美國調查公司IHS Automotive統計顯示,中國的汽車保有量為1.6萬億輛,預計再過五年將超越美國的2.5萬億輛,躍居全球首位。
中商產業研究院調查顯示,2014年中國的輪胎產量達到11億個以上。新車用輪胎和更換用輪胎各占一半,預計更換用輪胎未來所占比重將增至80%。
業內人士認為,曾在發達國家出現過的售后市場爭奪戰,將在中國市場重演。
投資側重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外資輪胎企業項目投資呈現出新的特點,與以往注重產能擴充投入不一樣,年更注重研發、質量和效益方面的投入。
普利司通(無錫)輪胎有限公司已經進入到第5期項目建設階段,年產230萬條子午胎項目列入無錫市2015年重點項目。項目建設期為2014年? 2015年,總投資5.88億元,其中今年將投入資金3.72億元。
普利司通(天津)輪胎有限公司計劃投入12740萬元對輪胎生產線進行提升改造。項目資金主要用于購入一條密煉機生產線以及成型機、噴涂機、硫化機等設備,目的是應對國內轎車市場對高性能、大規格輪胎的需求不斷增加。據悉,該項目擬于 2016年12月竣工。
米其林(沈陽)輪胎有限公司的兩個項目——高性能子午線輪胎擴產項目、輪胎壓延線技術改造。這些項目列入沈陽市2015年首批重點建設項目名單。其中,煉膠線技術改造項目投資15960萬美元,年混煉膠產能增加8.25萬噸;壓延線技術改造項目將增加纖維簾布和鋼絲簾布壓延產能。據悉,去年米其林在中國市場的轎車原配胎和替換胎全年增幅分別達9%、8%,均高于亞洲(不包括印度)市場總體4%的增幅。
大連固特異輪胎有限公司搬遷到普蘭店海灣工業區新廠后,經過兩期建設,計劃將年產能定為轎車子午胎1000萬條,卡客車子午胎100萬條。現在,該公司又在進行三期擴建,擬投資1.2億美元新增轎車子午胎208 萬條/年,其中缺氣保用輪胎48 萬條/年,預計2016年一季度達產。
大陸集團雖然是最晚進入中國市場的世界“10強”輪胎企業,但投資步伐極為迅速,主要體現在不斷提升合肥工廠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方面。一期項目于2011年5月開始批量生產,二期項目于2013年完成。今年4月27日,大陸馬牌輪胎(中國)有限公司與合肥高新區舉行了簽約儀式,將追加投資打造三期項目。據了解,三期項目產能和產品方案為680萬條乘用子午胎。
住友輪胎有限公司2月14日宣布,已在中國生產鄧祿普品牌輪胎1億條。其最早進入中國落戶江蘇常熟,第二生產基地選址湖南長沙。2012年7月住友橡膠(湖南)有限公司一期項目產品下線。今年將陸續投入新的設備,預計12月份產量可達1.9萬條/日,全年產值可達10億元。為增加市場占有率,長沙基地開始著手二期擴建計劃。從湖南省發改委的備案內容看,二期產能與一期相同,為1050萬條/年,總投資為15.38億元。長沙工廠由此將超過常熟生產基地,成為“鄧祿普”在中國最大的生產基地。
另外,今年起,住友橡膠將其FALKEN(飛勁)輪胎品牌引入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將實行鄧祿普、飛勁,雙品牌銷售策略。并規劃將飛勁輪胎的在華產能從30萬條起步,在2020年達到200萬條的規模。
列入重慶市2015年重點建設項目的韓泰輪胎重慶公司二期項目——年產1100萬條輪胎項目前不久投入運營。該項目除生產韓泰品牌輪胎外,還將生產韓泰不久前才引入中國的 “路歐鋒” 子品牌輪胎,年產量為40萬條。
2015年?2017年是橫濱橡膠株式會社中期經營計劃的第四階段。據悉,該公司2006年出資組建的蘇州優科豪馬輪胎有限公司,通過兩期建設,目前已經有年產32萬條全鋼子午胎、100萬條轎車子午胎的能力。為了進一步拓展市場,該公司決定投資7326.3萬美元,擴建年產170萬條轎車子午胎項目,預計今年實現試生產。
前不久,位于昆山市的正新橡膠(中國)有限公司決定投資3500萬美元在廠區實施年產100萬條子午胎技術改造項目,淘汰相同規模的斜交胎產能。同時,投資9800 萬美元,建設年產150 萬條全鋼胎項目,擬在2016 年1 月完工。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線輪胎有限公司決定立足企業現有生產條件,投資1.92億元進行技術改造,預計2016年1月投產。安徽佳通輪胎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全鋼子午胎生產,規模為日產8500條。將再投資1.43億元進行技術升級改造,提高全鋼胎產品附加值。
今年,南京錦湖輪胎公司要進行廠區整體搬遷,項目于1月22日奠基,總投資額5億美元,建設規模為850萬條轎車胎和44萬條載重胎,占地面積668畝,計劃在2016年6月完成建設,2016年12月底之前完成老工廠移交,搬遷后生產效率將進一步提高。2014年,錦湖輪胎在華銷售額約25.73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率5.3%,比2013年的2.9%提高了82%左右,并預計今年還將進一步提高。該公司今年在華輪胎銷售目標為1200萬條,同比增長30%。
2014年,耐克森輪胎公司在中國市場銷售輪胎128萬條以上。據了解,為加速擴大中國市場,該公司將采取推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強化流通渠道、展開多樣化的營銷活動等措施。
建大橡膠(惠州)有限公司擬投資9000萬美元,引進歐、美、日最先進的設備和生產技術,一期建設配套內胎年生產能力9789萬條項目;二期建設轎車子午胎年生產能力1500萬條項目,以滿足國內市場、北美和歐洲市場的需要。
此外,一些非輪胎橡膠制品企業、配套原輔材料和橡膠機械設備企業,也在布局中國。4月3日,德國朗盛公司常州三元乙丙橡膠工廠投產,完善了其全球三元乙丙橡膠生產網絡,新工廠將為中國和亞洲市場定制10個高品質三元乙丙橡膠牌號。還有2月份奠基的印度博拉集團科倫比恩(濟寧)年產12萬噸炭黑項目,還有韓國奧瑟亞(棗莊)項目、日本新日鐵化學公司江蘇邳州炭黑項目等。7 月 6 日,康迪泰克在華建設的首個混煉膠生產設備在江蘇常熟投入使用,這是該公司混煉膠業務單元在歐洲之外設立的第一個工廠,1000萬歐元的投資也是該混煉膠業務單元歷史上大型投資之一。
貝卡爾特(濟寧)鋼簾線有限公司,是比利時貝卡爾特與華勤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貝卡爾特鋼簾線有限公司,是比利時貝卡爾特與華勒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未來規劃成為全球最大的鋼絲制品生產基地。規劃成為全球最大的鋼絲制品生產基地。據悉,美國高性能纖維公司廣東聯新(開平)公司準備投資93600萬元建設輪胎簾子布、帆布和線繩等骨架材料項目。圣萊科特化工(南京)有限公司決定在現有年產3.6萬噸酚醛樹脂生產裝置的基礎上,利用公共設施,實施年產4.4萬噸酚醛樹脂擴能改造項目。
還有一些世界著名橡膠機械制造企業,如德國HF公司、日本神戶制鋼、日本三菱、荷蘭VMI、臺灣精元和東毓油壓等都在中國大陸開設了合資或獨資企業。前不久,克勞斯瑪菲機械(浙江)有限公司年產250套塑料、橡膠機械設備建設項目已經通過了竣工環保驗收。
零售渠道布局提速
今年,米其林馳加天貓官方旗艦店正式上線,與去年12月份上線的馳加零售網站共同構建了米其林面向汽車售后服務市場的馳加O2O解決方案。在網上完成支付后,可在全國約600家門店內取貨,并免費更換輪胎。
據悉,米其林的網上旗艦店今后將全面擴大售后服務,包括汽車維修和機油更換等,通過提高便利性來擴展客戶群。
固特異(中國)公司在其指定的沃爾瑪中國超市門店設立固特異“輪胎墻”銷售專架,由專職銷售人員為客戶提供詳細的現場咨詢講解服務,并為在超市門店購買輪胎的客戶提供免費安裝服務。深圳、上海兩個試點已投入使用,預計今后還將擴展到全國50家沃爾瑪超市門店。固特異中國乘用輪胎事業部副總裁黃錦松表示,這是固特異在全球實現卓越銷售和市場拓展戰略的實踐,這是品牌全新的營銷策略。
日本廠商普利司通輪胎也沒有局限于現有銷售網絡,正在推廣汽車用品專賣店“車之翼”。計劃盡早將目前的360家門店增加到500家,主打品牌實力與細致的市場營銷活動,以凸顯與競爭產品的差別。
普利司通中國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右田裕隆表示,針對中國各地區的路況相差大的特點,還將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以獲取客戶。
加碼SUV市場
隨著SUV保有量呈爆發式增長,未來幾年,SUV輪胎替換率將逐漸增高,可能成為中國替換胎市場中的主力軍。
今年以來,許多嗅覺靈敏的外資企業,都開始在中國打造其SUV輪胎產品。
近日,米其林在華新推出一款主打舒適賣點的SUV輪胎——Primacy SUV旅悅。除了8月份的米其林Primacy SUV旅悅,固鉑輪胎7月份推出了Discoverer STT Pro,賣點是牽引力和耐久力;鄧祿普5月份同時推出兩款產品,SP SPORT MAXX 050 與GRANDTREK PT 3,以運動和操控作為賣點;通伊歐3月份推出新型號OPEN COUNTRY A/T II,以靜音和驅動作為賣點。
多重壓力倒逼國內企業變法
我國輪胎行業在產能結構性過剩、貿易摩擦不斷等多重壓力下,庫存居高,利潤偏低,需求不旺。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要化解當前矛盾,實現我國從輪胎制造大國轉向強國,兼并重組是必經之路。未來幾年,并購將成為輪胎行業發展的趨勢。
另外,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名譽會長范仁德認為,中國橡膠工業未來必須走智能制造之路。他表示,智能制造是21世紀各種科技革命理論的核心,并已成為發達國家頂級發展戰略。
據了解,目前,中國橡膠工業智能制造水平較低,信息化項目覆蓋率和企業覆蓋率均在30%左右,而且各個平臺之間無縫銜接效果較差;企業運用互聯網的意識和能力不足,而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需要雙方密切合作,促進橡膠工業智能制造發展。
但可喜的是,中國橡膠企業的智能制造已經起步。如軟控股份正在實施輪胎智慧工廠解決方案;青島森麒麟雖然起步晚,但輪胎智能制造起點高、進展快,有可能成為國內較快實現輪胎自動化生產的企業;雙星集團已經啟動了輪胎自動化生產線項目,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中策、三角、玲瓏、雙錢、風神、萬力等輪胎企業都投入人力物力,以期在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方面縮小與跨國公司的差距。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還強調,近期以及“十三五”期間,還要重點推進橡膠行業綠色轉型升級。據了解,中橡協近期工作包括:扎實推進綠色輪胎產業化,完成《輪胎標簽 制度研究》課題相關工作,制定輪胎標簽制度實施方案;做好《輪胎行業準入條件》公告管理推進工作,使符合準入條件的輪胎企業盡快享受國家相關政策支持。
中國輪胎企業進入最困難時期
從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對44家主要輪胎企業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輪胎行業主要指標全線變“綠”,產量、銷售收入、出口量、實現利潤同比大幅度下降,庫存額相對提高,輪胎投資降至歷史最低。下半年,隨著中國復合膠新標準的實施以及美國對半鋼胎“雙反”的落地,輪胎行業形勢將更加嚴峻。
據中橡協輪胎分會統計,上半年,44家輪胎企業銷售收入791.2億元,下降(同比,下同)13.61%;輪胎總產量1.773億條,下降6.17%,其中子午線輪胎1.598億條;子午化率90.13%,增加0.33個百分點。
內、外資企業的輪胎產量及銷售收入均有所下降,內資企業降幅更大。從輪胎產量來看,內資企業下降7.7%,外資企業下降3.4%;從銷售收入來看,內資企業下降15.6%,外資企業下降8.4%。共有25家企業輪胎產量下降,其余19家增長;30家企業銷售收入下降,其余14家增長。
國際輪胎產業的六大發展趨勢
全球輪胎企業分布在世界46個國家和地區,世界輪胎產業現已形成以大型跨國企業為主導的高度密集型產業族群。集團化、多元化和差異化已成為目前世界輪胎工業發展的一大特色。中美日三大輪胎生產國分別占世界的近1/3、12%和7%,其他韓國、德國、法國各占2%—5%上下。業內認識認為,國際輪胎產業發展正呈現出六大趨勢:
趨勢一,輪胎生產從西方轉向東方,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發展中經濟體競相快速展,呈現由西方到東方,從美歐向亞洲傾斜擴大的趨勢。
趨勢二,輪胎生產的增長方式由數量擴張向質量和品種提升方向前進。未來五年的年生產增長率大體可保持在4.5%—5%的范圍內,主要是靠尋求現有輪胎降低成本以及追求發展高性能、超高性能和多功能性新輪胎來提高企業效益。創新成為企業的不竭動力,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世界輪胎業的結構形式也將發生一系列變化,動蕩、分化、并購、重組之風會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趨勢三,三巨頭爭霸和十大輪胎企業集團稱雄的局面將出現新情況。前者在世界市場所占比例可能縮小到40%以下,而十大集團將擴大到30%以上。中國中策橡膠集團已闖進世界十強之內。
趨勢四,輪胎經濟一體化、國際化的浪潮不斷高漲。世界前五強輪胎企業的工廠遍布全球,海外基地生產比例已占到總部的60%—80%;其他十強企業也都已把境外辦廠、全球發展,作為進軍世界、由大變強的重要戰略手段,不斷加大力量予以強化。創辦跨國型企業集團,搶占本國和國際市場,擁有境外多個生產基地,將被公認為壯大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使企業處于強勢發展地位的重要標志。
趨勢五,輪胎企業集團的經營方式將以多種形式走向多元化。除了現在的人財物、產供銷和工廠、技術中心統一一體化的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之外,主要是向上下游產業延伸。一是發展原材料內供體制,自辦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炭黑及化纖和鋼絲簾線等工廠,或者采取與原料企業聯合直供的方式,以確保原材料及時按需供貨并降低采購成本,保證生產正常運行。二是實行輪胎產品深化服務體制,自設輪胎店對外零售輪胎,回收舊胎,檢測在用輪胎;建立翻胎廠,推行輪胎從新到舊再到翻新最終到報廢的循環利用一條龍體系。
趨勢六,輪胎產業綠色化。利用綠色原料,采用清潔生產工藝,生產綠色輪胎,工廠達到無污染,零排放,輪胎產品實現安全、節能、環保。今后,缺氣保用的安全型輪胎、節省汽車燃料消費的低滾阻節能型輪胎、無噪聲靜音的環保型輪胎等高性能和超高性能輪胎,將逐步取代現有產品成為主流。智能和功能輪胎的比例也會逐步增加。
輪胎產業的發展道路是力求走向經營多元化、多樣化,實現大型化、專業化;推進生產低成本化、多品種化,加工高效化、節能化,產品輕量化、小型化。整個輪胎產業要實現綠色化、循環經濟化,而國際化更是世界輪胎工業未來的總趨勢。
中國首家輪胎試驗場已具備測試條件
近日,隨著最后一臺測試設備——輪胎滾動阻力試驗臺完成驗收,中國首家可滿足歐盟標簽法測試道路和測試能力要求的第三方輪胎試驗場——中汽中心鹽城汽車試驗場已具備輪胎測試條件,,可以開展與輪胎相關的所有室內外測試項目。2015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后,可滿足所有汽車整車及輪胎的法規和研發測試。業內人士認為,該試驗場的投入使用將加速我國輪胎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據悉,目前整車企業對輪胎研發測試的要求已不僅局限于法規的強制性要求,如尺寸、強度、高速、耐久、脫圈阻力等,而是向更安全(干/濕地制動性能、干/濕地操控性能、冰/雪地操控性能)、更環保(輪胎通過噪聲測試)、更節能(輪胎滾動阻力、路試油耗、輪胎磨耗測試)、更高性能(縱向/側向極限水漂測試、操縱性能主觀評價)、更舒適(輪胎NVH性能測試)、更加站在整車企業(OEM)的角度考慮對輪胎要求等方向發展;不但注重室內臺架試驗,還更加注重試驗場跑道設施的建設和利用。
為此,業界專家認為,由于此前我國一直沒有能提供獨立、公正、第三方服務的輪胎綜合試驗場,因此國內輪胎企業很難為汽車提供配套服務。鹽城試驗場的建成,為我國輪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開發高性能產品、滿足國內外市場和汽車OEM配套的技術要求提供了必要的試驗條件,必將加速我國輪胎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據了解,該試驗場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投資20億元興建,占地面積為6300畝。其中,投資4000萬元建設的汽車輪胎測試中心,可以開展覆蓋輪胎出口認證測試及企業委托的室內外項目測試。該輪胎測試中心追求安全、保密、高效的目標,從場地設計、規則設計、監控調度手段、應急響應機制來保證安全,從人卡車卡控制、X光安檢、保密車庫、安保巡查、事后監督等方面保護客戶秘密,以最大的測試道路容量、合理的試驗組織、全面的配套服務追求高效率。
此外,歐陽濤還透露,中汽中心還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牙克石市建設了完全滿足汽車整車和輪胎測試的冬季試驗場,可滿足所有有關冬季輪胎的法規和研發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