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志峰 閆學陽
摘要: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發展迅速。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必須定位好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創新
近年來,作為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職高專教育迅速發展。我國高職高專教育體系的建立和迅速崛起,一方面豐富了高等教育體系結構,同時完善了職業教育體系框架,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順應了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刀項應了現代化建設對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在這種形勢下,進一步探討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倍養目標和模式,對充分發揮高職高專教育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
定位參照國內外的分類方法,我國的高等學校可分為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三大類。研究型大學從人才培養的類型看,為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為主),為社會提供技術創新貢獻和理論原創;教學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倍養類型為技術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占較大比重),主要為社會提供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貢獻;教學型高校可細分為技術應用教學型(一般本科高校)和技能教學型高校(高職高專)兩類,前者的人才培養類型為技術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本科教育和一定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養生產、服務和管理的各類技術應用型人才,而后者的人才倍養類型主要是在第一線從事生產、服務和管理的各類技能型人才。高職高專院校與研究型、教學研究型院校的區別明顯,而與一般教學型本科高校的培養目標定位容易混淆。因此,高職高專教育必須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上把握與教學型本科高校的區別。這些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倍養目標上,本科教育培養的是具有創新潛力的技術和技術開發的應用型人才,體現為以通識為基礎的技術應用人才:高職高專培養的是掌握職業(戴專業)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職業(戴專業)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在知識的構建上,本科教育是為學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識框架,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要求較高,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系統和科學性,弧調以通識為基礎的深厚專業理論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面和較強的科學創造能力;高職高專是為學生獵建定性強的技能模塊,在知識構建以“夠用”和“實用”為限,以構建學生掌握職業崗位技能和技術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識為依據,以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職業技能、專深的崗位業務知識、較強的技術再現能力為目標。
二、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教學方式創新
(一)實行“雙證書”制度
“雙證書”制度是指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家考試制度。它是指按照國家指定的職業技能標準載任職資格條件,通過政府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戴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對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實行“雙證書制度,是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如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推行“雙證書”制度,實行“一教雙證”的人才倍養模式。其核心內容是:專業教學要涵蓋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中所要求的應知應會的全部內容,并以此構建人才培養計劃。“雙證并重”形成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運行機制,為產學研結合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操作平臺。“一教雙證”教育教學體系的建立,使學生不僅增強了就業的競爭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發展后勁。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允許用資格證書補充學分,同時大力引進國內外權威職業資格證,增添一些非學歷的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如注冊會計師、軟件工程師的證書教育考試等,使學生手握多證,一上崗就“上手”。
(二)重視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習基地的建設應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為宗旨,以行業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先進水平為標準,以學校發展規劃目標和所設專業的實際需要為依據,充分體現規范性、先進性和實效性,實現教學、科研、生產以及職業技能慮培訓}和鑒定等多功能綜合效益,并積極開展研究開發、生產及新技術推廣應用。
(三)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所謂“雙師”,是指教師在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基礎上,既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且后者是重點。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從具有實踐經驗的優秀業務骨干中挑選教師,本科畢業戴研究生畢業的從業職員,在崗位工作滿三年后調入教師崗位給予鼓勵和支持。
2、鼓勵和支持教師通過掛職鍛煉等途徑達到雙師水平,本科畢業凡從事教學工作者,第一年見習期必須在相應專業崗位上鍛煉,未經鍛煉的專業課教師一律視為不合格,教師掛職鍛煉要成為制度。
3、學校應給教師安排每年不少于一個月的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時間,并建立檔案和考試機制。
4、鼓勵和支持專業和專業基礎課教師參加社會從業資格相關的考試、考證工作,從而提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掌握水平。
5、根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建設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對于一些專業基礎課程戴專業課程的部分內容可以聘請兼職教師授課,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最終,在改善教師隊伍結構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結語
應用型創新人才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活的載體,是能夠將科學技術創造性地應用于生產實踐的人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嚴重匾乏己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也使得我國傳統的“理論型”普通高校畢業生在用人機制日益完善的就業市場中面臨嚴峻考驗。
【參考文獻】
[1]劉福軍.成文章.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朱利軍.居有安國外典型高職教育模式的比較與剖析[[J].職教論壇,2005(06)
[3]馬必學.高等職業教育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與訓練[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彭世華.職業教育發展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焦志峰,女,生于1968年10月23日,職稱:高級實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