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
有趣才會有效。對于小學生而言,愛玩、好動本是他們的天性。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卻很容易忽視這一點,認為教師講了多少,學生就能接受多少,于是“一廂情愿”地通過講解而向學生“灌輸”,學生的興趣難以得到激發,課堂中的參與度也就不高,語文教學效率自然難以得到提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游戲來組織課堂,通過游戲而激發學生興趣,以游戲而組織學生展開探究,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得到鞏固,這對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構建知識都具有積極作用。
一、借助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導入過程是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初步了解所要學習知識,轉入學習狀態的關鍵環節,在導入環節中應用游戲,一是要考慮游戲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要注重以游戲來導入新的學習內容,這樣才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以閱讀教學中的生字詞學習為例,通過課前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后,在導入過程中采用“我比你猜”(由一個學生比劃動作,其他學生猜并寫出相應的詞語)、“我說你猜”(由一個學生說出某個詞語的意思,其他同學猜并寫出相應的詞語)的游戲組織,學生學習興趣就可得到較好地激發。
在導入過程中以游戲方式組織,要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如《少年王勃》的學習中,以“比一比”(看誰能說更多的關于王勃的詩歌)游戲來導入,在導入環節中初步讓學生了解王勃。如《恐龍》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先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恐龍并利用肢體動作來表演恐龍的動作,讓學生初步熟悉恐龍。如《變色龍》的學習中以表演喜怒哀樂的表情來引出“變”的主題,然后介紹變色龍引入新課。在導入過程中應用游戲,時間不宜太長,更多的是要借助游戲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游戲后要注重及時根據主題而過渡到新的探究活動中。
二、借助游戲探究,促進學生交流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過程實質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讓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合作和交流,才能豐富其學習體驗,讓其更好地掌握知識。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教師講解透徹,但卻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學習較為被動。在語文探究過程中以游戲來組織,通過小組比賽、小組游戲、角色表演等,更利于學生對知識形成理解或構建。如《三顧茅廬》中引導學生分別扮演劉備、關羽和張飛的角色而進行對話表演,在表演活動中更好地熟悉人物,體會劉備對人才的尊重。又如《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的教學中也可引導學生扮演湯姆和爸爸的角色而展開對話,對話中理解遵守社會公德的重要性。
在探究過程中以游戲來組織學生活動,教師的指導作用依然是不可缺少的,當以游戲來組織學生活動時,教師要注重根據學生的游戲情況而及時引導學生進行交流,然后做出指導。如《大作家的小老師》的教學中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蕭伯納和小姑娘對話中為表明自己的身份而顯得有些自夸時,讓學生“演一演”,看誰最能把蕭伯納的形象表現出來,然后過渡并追問,既然蕭伯納是世界著名的大作家,那么“小姑娘是否知道?誰告訴他的?蕭伯納為什么要告訴她?是為了炫耀自己嗎?”然后再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而展開交流,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蕭伯納只是為了給小姑娘帶來驚喜,也為其謙虛自律的形象而奠定了基礎。
三、借助游戲鞏固,幫助學生提升
在語文課堂中,結束部分大多是由教師來歸納概括,然后輔以相應的練習完成,千篇一律而沒有新意,學生在結束過程中也只是通過聽完成學習,效果不是很好。其實,在結束部分輔以小游戲,以游戲來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效果會好很多。如古詩詞學習后以“詩詞接龍”(分組進行,由其中一組說出上句另一組接下句,如接出可加分)方式來引導學生識記古詩詞就比直接讓學生背誦效果要好很多。如《陶校長的演講》后以即興演講游戲,通過即興演講而讓學生體會陶校長演講的精神所在。
在課堂結束部分應有游戲,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游戲而起到鞏固的目的,故而游戲設計就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進行。如閱讀教學中可根據具體的文章而引導學生角色表演、相互提問等,借助這些游戲而讓學生熟悉文章內容,體會其內涵。如古詩詞的學習后為讓學生體會其內涵,可在比賽的基礎上用繪畫游戲來引導學生表現詩歌的意境。如生字詞的教學后以詞語接龍游戲來引導學生鞏固所學詞匯。當然,教育游戲有別于單純的娛樂游戲,教育性更強,教學中不能以游戲來代替探究活動,而要以游戲作為輔助,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輕松、愉快的小游戲來導入,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快速進入學習主題,在探究過程中以游戲作為輔助,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更好地對新知進行探究,合作交流,這樣可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以游戲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擺脫機械的書面訓練方式,更利于讓學生參與活動,活動中提升。當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游戲來組織課堂,游戲的設計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設計進行,游戲要能促進目標的達成,否則課堂很容易變成單純的游戲課,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