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摘 要】
靈活多變的“一物多玩”可以激發幼兒參與運動的積極性,不斷創新、豐富玩法,滿足幼兒喜歡創意、挑戰的活動需求。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從組合中探索、互動中創新、交流中分享,三方面闡述了以“一物多玩” 提高幼兒運動能力、培養運動興趣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期能為幼兒的體育活動帶來新的精彩和愉悅。
【關鍵詞】
幼兒 一物多玩 體育游戲
《指南》指出:借助各種材料和器械進行運動,嘗試新的內容和玩法,獲得身體運動的經驗。幼兒園運動課程融智育與身體鍛煉于一身,不僅在運動中促進幼兒正常的生長發育,也能在掌握各項基本技能的過程中促進幼兒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幼兒很難對一項運動保持長時間的興趣,對同一種運動材料或運動器械也僅僅只是停留在膚淺的“玩”上。而靈活多變的“一物多玩”可以激發幼兒參與運動的積極性,不斷創新、豐富玩法,滿足幼兒喜歡創意、挑戰的活動需求,為幼兒的戶外活動帶來新的精彩和愉悅。
一、在組合中探索“一物多玩”,讓材料“活”起來
這里說的組合包括兩方面,其一是指根據教學任務和內容適當調整幼兒的人數變化,以組合的形式調動學生探索一物多玩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指利用有限的材料,嘗試將多種運動材料進行組合,發掘材料新玩法。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設計開發,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幼兒對運動材料的探索興趣,讓材料在豐富多變中“活”起來,使幼兒在探索的樂趣中玩出精彩。
例如小班體育游戲《好玩的皮球》,原先的教學計劃是讓幼兒每人一個皮球練習拍球、滾球、踢靜止球,鍛煉動作的協調性。在練習中筆者發現,有的小朋友丟下自己的球,找上自己的玩伴練起了二人拋接球的游戲。為此,筆者抓住契機,引導幼兒開展一人玩球、兩人玩球、多人玩球、集體玩球的多種運動形式,在調整活動參與人數變化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到球類活動的無窮樂趣。再比如大班的《有趣的海綿條》,筆者提醒幼兒“看看有沒有其它的玩法呢?”,在自由玩海綿條中,幼兒發現原來海綿可以任意塑形和組合、連接、拼擺,蘊含著多種多樣玩法,不僅可跳、可拋、可跨,還能用椅子及海綿條做成兩組不同高度的跨欄、山洞等,通過變化、重組,使幼兒對每一次的戶外運動都充滿了期待。
“一物多玩”不僅解決了頻繁更換活動器械的困難,又能調動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中使幼兒既喜歡玩,又樂于探索。
二、在互動中創新“一物多玩”,讓幼兒“動”起來
只有創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在運動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各種身體運動,不斷創新同一種器械的同一類玩法,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無限創意,讓幼兒從被動走向動向,從模仿走向探索,真正在活動中動起來、樂起來。
例如《有趣的長凳》活動,幼兒可根據各自的能力,選擇不同高矮、寬窄的長凳進行適宜的運動,以練習平衡。一段時間后,筆者發現小陶坐在一旁,很無聊的玩起了一旁的植物。筆者走過去詢問,原來,他是嫌這條“路”太短了。筆者順勢啟發其它小朋友,與小陶一起動動腦子,怎樣才能變出一條更長的路呢?在老師的啟發下,小陶與幾名同伴,一同把幾條高、低、寬、窄不同的長凳連在一起。走在這條長長的小路上,他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再比如在“好玩的報紙”中,筆者鼓勵幼兒嘗試報紙的各種玩法,有的將報紙頂在頭上體驗平衡,有的用報紙做的小棒當成了小動物的尾巴,有的用報紙搓成了紙棍,有的小朋友做成了報紙球,在與材料充分互動中,讓幼兒充分體驗到了一物多玩的樂趣。
孩子是天生的創造者,只要讓幼兒在與材料充分互動,為幼兒自主選擇與積極探索創造條件,就能讓幼兒們在自主探索中玩的不亦樂乎,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三、在交流中分享“一物多玩”,讓精彩創意“現”出來
在“一物多玩”的開發與探索過程中,幼兒基本都能創造出許多玩法,在他們的一次次創新中,他們的內心也希望能夠得到教師或同伴的關注與肯定。所以,教師應在幼兒的不同玩法中善于觀察和記錄,并進行交流分享,這既能展現幼兒各自不同的創意,激發幼兒不斷的想出不一樣的玩法,也能為下次活動提供線索,找出真正適合幼兒的玩法。
例如玩塑圈游戲,大部分幼兒都是把塑圈等同于“呼啦圈”在玩。在游戲中筆者突然發現,有幾位調皮的男生把幾個塑圈一起擺成了“跳房子”的樣子,可以任由單腳雙腳跳動。針對他們的新鮮玩法,我隨即給予了肯定,并鼓勵幼兒大膽創新:“塑圈還能怎么玩呀?”有的小朋友想出了兩個孩子在圈里不停轉動的“雙人迷迷轉”,有的小朋友想到了可以把塑圈當作“繩子”一樣甩動鉆過去,還有的小朋友把塑圈當作“球門”,和報紙球一起玩起了足球隊的游戲……在幼兒的大膽表達中,師幼共同收集并記錄小器械的大創意。
每一種玩法,都是幼兒智慧的結晶,值得教師去肯定和鼓勵,以積極的肯定去捕捉、發現、交流、分享幼兒的新鮮創意,鼓勵幼兒的創造情緒,在精彩創意中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發展與提高運動技能。
綜上所述,“一物多玩”有效培養和發展了幼兒對探索的積極情感,使原本單一的運動器械重新“活”起來,發揮了更大的運動價值。我們教師應遵循“一物多玩”的指導原則,避免創意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多種手段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一物多玩”中讓幼兒多游戲,多快樂。
【參考文獻】
【1】張儒潔.運動區中“一物多玩”對孩子的發展【J】.兒童與健康,2011(3)
【2】錢靜靜.一物多玩:挖掘幼兒發展的空間【J】.新課程,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