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啟兵
傳統上對于學生的習作評價,教師處于權威和唯一的評價主體地位,對學生的評價基本上是教師說了算。在多元智能理論看來,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智能發展,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他人的評價和自我評價;要把對學生的評價由過去的“一言堂”改為“群言堂”,即對某一個學生的評價分別由來自教師、家長、學生同伴、學生本人甚至社會等幾方面的評價共同組成,這也是德育過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發展進程的體現。
一、教師:評價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我們知道,每一位語文教師感到負擔最重的恐怕是對習作的批改了,因為一次的習作批改,往往要靜下心來,消磨掉二至三天的課余時間。改錯別字,改病句,改材料……好不容易才改成了一篇“像樣”的文章,卻已不是學生自由自主的表達了。這不僅增加了教師的負擔,而且對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也極為不利。教師要充分發揮評價的組織、引導、示范作用,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如學生習作后,應對本次作文情況進行一個總的分析評價,對學生的習作評價有示范作用,要從書寫、中心、選材、語句、結構、表達等幾個方面進行評改量分,對典型的問題組織全班學生就具體的作品進行具體的評價和修改,重在方法引領,如朗讀法、擱置法、請教法及具體修改的方法;就個別學生的突出問題,既可以當面評價,又可以書面評價;但重在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提出一些參考性的建議。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具體如何修改則由學生親自操作。
二、學生:評價的合作者和探究者
我們的學生往往習慣于依賴教師的評定來判斷一篇文章的優劣,卻不懂得如何去評價別人的文章,如何去欣賞和修改自己的作品,這實際上是一種能力的缺失。不會評價別人,不會評價自己,又怎么能寫出優秀的文章呢?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修改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同時起步,修改的習慣在習作開始之日起就加以培養。
1.自改——讀改結合,加深印象
美國當代作家柯德說過:“我的作品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我國古代作家也早有“語不驚人死不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等名句。由此可見,我們要學會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師也應轉變觀念,變“替學生改作文”為“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把習作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讀改結合,以讀促改。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要求不能過高。課程標準在中年級的習作要求提到:“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什么叫“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不能從語法的角度嚴格要求,主要是指別人看不明白的,或是與事實明顯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錯字和明顯的用詞不妥當的地方。對自認為滿意的畫上一張笑臉或自己喜歡的水果,對精彩的地方畫上一個大的感嘆號……一邊讀,一邊思,一邊改,既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自改作文的能力。
2.互改——取長補短,啟迪思維
教師要鼓勵學生打破常規,勇于標新立異、敢于質疑、大膽探索。思想或行動上具有獨創精神的學生,往往有犯錯誤的風險,要以幽默和微笑來容忍這種錯誤,相信學習中的一切錯誤都是有價值的。在教師的統觀下,可以組織學生互評,或圈點好詞好句,或寫下讀后感受,或提出修改意見,甚至親自動筆為他人潤色。也可以以班級集體或學習小組為單位,由小作者誦讀自己的作文后,再由其他同學進行點評、修改;或由同學點評、提議后自己嘗試修改。“小老師”和被批改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形成真誠的互動。如:“你把桃花的顏色,桃樹的形狀,桃園的景象非常清楚地寫出來,仿佛把我帶進了桃花園一般,真是生動形象,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啊!”……在學生交流的平臺中發揮學生個性互補的優勢,引導學生彼此啟發,相互傾聽,袒露真情,在思考中評價,在評價中思考,從而啟迪學生思維的靈感,激活學生積累的語言和積淀的語感,實現共識共享共進。
三、家庭:評價的鑒賞者和客觀者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作后讀給家里的仆人聽,使文章淺顯易懂,成了一大美譽。我們的小學生何不在寫作后把文章讀給父母兄妹聽,讀給親戚朋友聽,讀給左鄰右舍聽,讓他們在欣賞之余,也提一些寶貴的意見呢?更何況現在的家長知識層次較高,是一份難得的借鑒價值。讓學生家長參與,對孩子的習作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同時提出切實具體的修改意見。家長對孩子的習作評價大多用簡單的圖案表示。如:認為孩子作文很優秀的畫一個大蘋果,或畫一個翹起的大拇指;認為孩子有進步的畫上一顆糖果;認為孩子沒達到要求的,可畫一只小白兔再寫上“快加油啊!”……這種評價體現人性化、個性化,更符合學生的情感需求。
四、社會:評價的參謀者和欣賞者
作文博客化。充分利用博客這一現代交流平臺,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文展示在各自博客或班級共有的博客上,社會成員自由參謀,全校共同參與閱讀、評價。學生既是讀者,又是評價者。眾多的讀者點擊瀏覽使文章的作者獲得自身價值被認同的體驗,眾多的評論、回復碰撞出集體智慧的火花。廣納眾人之諫,博采各家之長,彌補自家之短。多一個讀者,就多一個欣賞的角度,多一種思維的啟發,何樂而不為呢?
經過這樣的作文評價流程,變一次評價訓練為多次評價訓練,變單一評價主體為多元化評價。學生在參與中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合作性與獨立性。他們在互動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但培養了評閱作文的能力,而且提高了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