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梅 宋華 陳臘梅


摘要 從貸前可行性分析、貸中審批授信和貸后風險管理監管3個階段入手,分析了郵儲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中存在的貸前調查報告重點不完善、分析不到位;貸中審批權限和獎懲制度不完善;貸后監管意識淡薄,信貸檔案管理不規范等風險,并針對這些風險的管理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中小企業;經濟發展;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 S-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11-319-03
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限制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各銀行也針對性地推出多種產品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郵政儲蓄銀行雖然成立時間遲,但為了幫助小企業的快速發展為其量身打造了眾多中小企業專屬貸款產品。由于中小企業有著不同的經營特征,再加上郵儲銀行在信貸業務中的不成熟,造成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難以控制。
1 郵儲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現狀
1.1 郵儲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概述
中小企業信貸業務指銀行向小企業發放的,用于補充小企業流動性資金周轉的貸款。這些中小企需正常經營一年以上,并且有還本付息能力,能提供房產、地皮使用權做抵押。目前郵政儲蓄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分成3大類:小企業國內保理業務、小企業動產質押貸款業務及小企業法人貸款業務。郵儲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流程見圖1[1]。
1.2 郵儲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發展概況
目前郵儲銀行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已與國內各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建立了合作關系,正探討具體的合作模式。基于可將金融機構的貸前審查、貸后管理的部分工作轉移到服務平臺的合作原則,旨在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讓一些抵押物不足的中小企業快速便捷地申請到銀行貸款。2004~2013年郵儲銀行信貸總量和中小企業信貸比例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2004~2013年郵儲銀行信貸總量在不斷上升,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總額在不斷上升的同時也占據了郵儲銀行信貸總量的50%以上。
2 郵儲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存在的風險及原因
2.1 貸前可行性分析存在的風險及原因
在貸款前由貸款企業填寫申請書,并提供相關材料,郵儲銀行派信貸員對企業進行貸前考察,編寫調查報告,在此過程中也存在著風險。
2.1.1 調查報告的調查重點不完善。目前郵儲銀行的貸前調查報告重點著力于借款企業的還款能力,對信貸資金所匹配的項目分析甚少,造成了貸前調查報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原因是信貸員調查模式單一,只簡單收集資料,沒有根據企業在市場中的實際情況進行系統分析。
2.1.2 信貸員的主觀因素影響。貸前調查報告完全由信貸員去調查,信貸員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原因是信貸員經驗不足且專業知識缺乏,從而造成貸前可行性分析風險的存在。
2.1.3 缺乏有效的風險評價體系。在調查中,可行性分析的風險分析還不到位,僅對企業日常經營的風險及貸款法人的信用情況做簡單分析,沒有看到市場及產業政策調整、經濟金融形勢等對該行業和企業自身的影響。原因是業績考核制度不完善,信貸員的工資收入大部分來自當月完成的貸款金額,這樣會造成員工越權行事,造成信貸貸前可行性分析失真。
2.2 貸中審批授信存在的風險及原因
貸中審批授信是對貸前工作的復查,由專管信貸業務的行長對企業的申請資料以及信貸員撰寫的調查報告根據評估指標(表2)進行審查,并給出審查的意見[2]。貸中審批授信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2.2.1 審批權限與獎懲制度不完善。貸中審批權多集中在上級市專管信貸業務的行長或副行長,對申請信貸的企業和當地市場政策最為了解的是支行行長和業務主管,當發生事故時承擔責任的往往是沒有審批權限的支行負責人和信貸員。這樣的權限與獎懲不對稱易打擊信貸員的積極性。
2.2.2 缺乏對原始資料的調查分析。審批員只根據信貸員的書面調查報告做出審批,或對個別情況進行電話回訪,沒有對貸前調查報告的原始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做出深入調查分析,這將嚴重影響貸中審批授信的質量。原因是郵儲銀行的信貸業務發展較晚,在信貸審批上行長審批任務重,對提交的信貸業務調查報告只能簡單審批,沒法做到仔細調查研究。
2.2.3 缺乏對企業貸款項目的關注。在審批授信中過分重視企業的抵押情況及信譽狀況,對企業貸款投資的項目沒有著重關注,這樣雖然能保證信貸資金的安全,卻失去了信貸資金的社會價值。原因是沒有健全獨特的機制,只能按照其他商業銀行的相關要求對信貸業務作出審批。
2.3 貸后風險監管中存在的風險及原因
2.3.1 貸后風險監管意識淡薄。郵儲銀行為了盡快發展,擴大市場份額,對信貸員的考核也只是信貸員對于信貸業務的完成量,所以信貸員對于貸后的風險監管也只是應付了事。目前郵儲銀行的業務重點都放在了保持信貸業務的迅猛增長,卻沒有清楚認識貸后風險監管的重要性。
2.3.2 信貸檔案管理不規范且后臺保障力度薄弱。郵儲銀行雖有專門的信貸部門,但個人貸款與商業貸款信貸員區分不明確,易造成資料混亂,而且在信貸員資料整理時多為一人整理,信貸員在整理大量資料時難免會出現失誤,造成資料缺失。信貸員檔案管理不規范是因為:首先,人力配備上不到位,工作任務重;其次,在調查檔案管理上,沒有統一要求檔案的順序,造成信貸員重復工作;后臺保障力度的薄弱是沒有注重與其他行的合作,不能做到資源共享 [3]。
3 郵儲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的建議
3.1 完善貸前可行性分析的建議
3.1.1 完善、優化信貸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1)完善信貸項目調查報告。一方面增加對企業申貸項目的描述和分析,對企業申貸項目的優、劣勢進行分析,并對企業提供的申貸資料作嚴格的審查,以確保資料真實可靠;另一方面要對企業申貸項目在市場中的前景以及申貸的資金對對應的企業項目的必要性進行分析。
(2)提升分析的能力。郵儲銀行在對企業做信貸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時只有充分利用國家各項產業政策以及權威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才能立足于企業發展的基礎上,不與市場脫軌[4]。同時銀行既要建立符合自身貸款發放的指標評判標準,又要建立完善的綜合評價系統,并根據市場的發展不斷創新符合市場變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
3.1.2 建立信貸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機制。
(1)建立不同行業的風險評估體系。對于相同或類似的行業制定同一個風險評估體系,將單個企業聯系到大行業中,由于規模效應的影響,同行業的興旺發展能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2)與各行之間建立信息共享的機制。這樣不僅能提高銀行在貸前調查時的工作質量,還能提高信貸員的工作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某些企業在不同銀行間進行重復申貸。
(3)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根據信貸項目量的分布,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配備適量的專業人才,對同一個信貸項目進行多次多人調查,對于不同企業的信貸項目要實行避親原則,盡量確保調查報告真實可信。
3.2 完善貸中審批授信的建議
3.2.1 增加經辦支行的審批權限。
在郵儲銀行只有市級行才有資格對信貸項目進行審批,加大了貸款審批授信的工作量,易造成貸款審批授信的失真,所以應該增加支行審批權限,調動基層支行信貸營銷積極性。應將金額大、爭議大的貸款項目交由上級行進行審批,而那金額小、爭議小的項目直接交由支行進行審批授信要嚴格執行問責制,明確審批部門及經辦支行應承擔的風險和義務。
3.2.2 強化授信方案的科學性、市場性。
(1)推動授信方案專業化建設,提高審批的質量。建設科學統一的授信方案,按照不同信貸業務的特點設置專業的風險識別和評估方法,從各個方面對信貸項目進行審批。
(2)增加對申貸項目的了解。現在的郵儲銀行在審批時基本只參照信貸員提交的調查報告,對于企業申請信貸的項目在市場中的情況了解不充分。應增加對申貸項目的了解,客觀地審核企業申貸項目。
3.3 完善貸后風險監管的建議
3.3.1 做實貸后管理觀念的轉變。
轉變觀念,提高信貸管理質量。通過各種渠道,如專家會議、業務分析、業務培訓等,提高客戶經理特別是各級領導對貸后管理的重視度[5]。
3.3.2 推進內控管理、建立完善貸后管理考核體系。
(1)加強信貸業務的人員配備。積極探索不同的貸后管理,專注于高風險客戶、高風險區、高風險期貸后所采取的措施,提高貸后管理效率;加強銀行與企業的互動共贏[6]。
(2)完善信貸績效考查機制。合理設計過程管理指標,確定行動范圍,建立有效的問責與免責機制。加強持久的利益目標導向,激勵銀行長期穩健經營。通過有效的質量檢驗方法,加強各環節的風險控制,確保貸后管理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 李洪濤.商業銀行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28):34-35.
[2] 穎輝,彭建.論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核心競爭力[J].軟科學,2010(14):41-45.
[3] 黃惟均.論郵政儲蓄銀行發展的對策[J].郵政研究,2007(12):8-11.
[4] 張宗政.郵儲銀行小額貸款風險的幾點成因[J].中國金融,2010(16):28-31.
[5] 王林.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風險防范研究[J].新金融,2011(1):4-5.
[6] 洪垠.中小企業信貸業務風險防范初探[J].金融證券,2012(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