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出現了新的特點和問題。基于高校的特點及其對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特殊要求,健全高校干部選拔任用體制機制,應從選什么人,如何發現人、選準人、規范人、監督人、退出人等方面加以改進,以此提高選任干部的質量,為高校發展提供更好地保障。
關鍵詞:高校干部;選拔任用
高校干部隊伍是其辦學治校的中堅力量,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擔負著重要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協調等職能,其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著高校的發展和生存,直接影響著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質量。因此,在高等教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對高校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思考,對于促進高校持續穩定較快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選拔什么干部
高等學校是知識分子匯聚之地,高等學校管理者主要服務對象是思想活躍、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知識水平的教師和學生,其特定的內外部環境,決定了管理具有政治性、學術性、民主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也對高校干部的選拔任用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選用什么樣的高校領導干部,不僅決定著一所學校改革發展的進程,而且會影響到青年學子的成長和成才。鑒于高校的特點及其對領導干部的特殊要求,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七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按照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標方向,大力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建設。
二、如何發現干部
當前,發現干部的主要舉措就是干部提名制度。干部提名是選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程序,是干部工作中最敏感、群眾最關注的一個環節。一是實行空缺職位預告制。凡重要崗位出現空缺時,組織部門在民主推薦前的一段時間內,要在一定范圍內發布干部提名預告,擴大群眾的知情權。二是要明確提名范圍。在提名之前,應將擬選干部的職級、職數以及應具備的年齡、學歷、素質、能力、專業等方面的要求予以公示,使提名人或推薦者明確標準和條件。三是試行多種干部推薦提名辦法。可以在上級黨組織批準的基礎上,試行采取黨委委員推薦、中層干部推薦、教代會推薦、工會推薦、個人自薦等的基礎上,進行民意測評,然后由校黨委研究提出考察對象人選。四是實行提名干部署名公開制。明確規定組織或個人向校黨委舉薦干部或自薦時,必須填寫干部提名登記表,寫明首薦責任人、提名任職意向、提名理由等情況。五是實行提名責任追究制。堅持權責統一,被提名人在提拔任用后,如出現“帶病提拔”或嚴重失察失誤的,依據推薦提名干部署名情況,對首提責任人追究相應責任,進行批評教育、通報或紀律處分。
三、如何選準干部
選準干部關鍵在于考察。干部考察工作是否科學、嚴密、全面、準確,直接關系到高校領導干部選拔工作的質量。一是注重平時考察。注重對領導干部的經常性考察,強調平時考察與集中考察相結合,避免年終一次考核定獎懲的現象。二是加大量化考察。干部考察標準要以量化指標為主,為合理使用干部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三是提高考察者的公信度。抽調政治立場堅定、綜合素養高、群眾認可的人員組成考察組,完善考察者行為規范,探索科學的考察程序和做法,提高考察工作公信力。四是注重考察關鍵時刻。把應對突發事件、完成重大任務關鍵時刻作為考察和識別干部的重要時機,堅持在急難險重工作一線考察干部。五是要提高民主公開程度。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四、如何規范選人
事實證明,選人用人的失誤,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完善的程序。因此,在干部選任工作中,必須強化程序意識,嚴格執行程序,做到環節不減、人員不減、時間不省,不折不扣地嚴格以程序規定的步驟和要求執行。黨委應按照 “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會前充分醞釀,會上充分討論,堅持少數服從多數,使程序成為干部選拔任用體制中的有效屏障。一是堅持“四不上會”,即堅持黨委會討論干部任免時,做到考察不充分的不上會,沒有考察材料的不上會,沒有征求紀委和相關部門意見的不上會,醞釀不充分的不上會。二是堅持干部任免的“三個不研究”,即不經過民主推薦的干部不研究,不經過組織部門考察的干部不研究,不經過黨委集體討論的干部不研究。三是做到“四個堅持”,即要擴大干部任用決策民主,在討論干部任免時,做到堅持黨委會集體決定、堅持人人發言明確表態、堅持黨委書記不率先發言定調、堅持無記名投票表決,杜絕干部任用決策的“暗箱操作”,讓選人用人權在陽光下運行。
五、如何監督干部
高校強化對干部的監督是辦好讓人民滿意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加強高校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切實落實“三轉”要求,履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過程和領導班子運行情況、干部工作作風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干部的經常性監督。二是建立與完善干部監督網絡,充分發揮黨內監督、“教代會”監督、師生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三是開展領導干部、黨員、群眾交流談心活動,通過開展談心活動,加強黨員領導干部、黨員、群眾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增強黨員領導干部服務意識和廉潔意識,增進校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對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現狀的綜合了解,為班子調整配備和干部使用提供可靠依據。
六、健全退出機制
解決好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問題是保持干部隊伍活力,永葆隊伍先進性、純潔性的有力舉措。一是要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優化干部“能上能下”的環境。二是要建立嚴格的考評機制,讓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讓真正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位子;讓那些沒能力、不干事、不思進取、貽誤事業、靠“跑找要”上臺的干部轉崗、下臺。三是要加大從專業教師中提拔管理干部的力度,疏通“出口”,構建新時期以“雙肩挑”干部為特色的高校管理干部隊伍。四是要健全“下”的配套制度,妥善安排“下”的干部。
總之,建立和完善高校干部選拔任用機制,直接關系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關系著高校的發展升級,是適應新形勢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9.
[2]羅中樞.論高校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機制的改革和創新[J].理論與改革,2008,(05).
[3]楊暉.關于規范高校干部任用提名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9.
[4]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法規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孫麗華.建立三個機制,加強高校領導干部隊伍建設[J].文教資料,2007,(04).
作者簡介:周少良(1982—),男,陜西寶雞人,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高等學校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