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勇
近年來,在湖北省部共建、廳市合作推動及隨州市上下共同努力下,隨州專汽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已成為全國專用汽車品種最齊全、特色最鮮明、資源最富集的產業基地。
發展歷程:歷經50年
隨州專汽產業經過近50年的積淀,已具備相當規模,在國內有較強影響力,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縱觀其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陣痛到裂變、從形單影只到全面開花的艱難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20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初是隨州市專汽產業起步培植階段。
依托東風公司,錯位發展,相繼興建了湖北專用汽車制造廠(楚風)、湖北弛樂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專用汽車廠。為隨州市專汽產業孕育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的人才和市場。
第二階段:本世紀前五年是隨州市專汽產業改制陣痛階段。
通過深化企業改革,理順產權關系,健全體制機制,催生市場主體,打造了全國知名的專用汽車生產基地。專汽產業迅速擴張,企業突破百家,產值接近百億,產業鏈條初步形成,產業優勢逐漸凸顯,產業影響力明顯提升,專汽產業成為隨州市最大的支柱產業。
第三階段:2006年至今是隨州市專汽產業集群發展階段。
這期間,民營經濟進發活力,專汽產業迅猛發展,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基礎配套日臻完善,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具備了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綜合實力躍居全國前列。2007年12月,被中機聯授予“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稱號,一些全國知名企業慕名而來,兼并重組本土企業;2010年12月,中機聯與省政府簽署了共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協議;2012年6月,隨州“圣地車都”建設寫進湖北省十次黨代會報告,上升為省級戰略;2013年1月,隨州市順利通過中機聯復審,繼續獲授“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稱號。
發展現狀:形成特色板塊
目前,隨州市已建成隨州高新區、曾都區、隨縣三大專汽產業園區,產業集中度居全國之首,形成了資源、人才、制造、配套、市場五大優勢,是湖北省“漢-隨-襄-十”汽車走廊和零部件產業帶重要節點城市,是湖北省汽車產業的特色板塊。隨州專汽產業主要呈現以下五個特點:
1、規模總量不斷壯大。隨州市聚集專汽及零部件生產企業近200家,專汽企業集團達到4家(齊星集團、程力集團、全力集團、金龍工貿集團)。隨州市已形成年產專用車20萬輛、汽車底盤10萬輛、車身10萬臺、車輪1000萬套、鑄造件100萬噸的生產能力,罐式車、環衛車、教練車、平頭車身、鋼質車輪和汽車鑄造件連續六年銷量均居全國第一。隨州市從事專汽產品銷售的商家發展到1100余家,產品遠銷全國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
2、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在國家公布的八大類專用汽車中,隨州市擁有專用客廂車、專用貨車、專用作業車、通用貨車掛車、其他掛車、特種作業車、消防車七大類,品種5 000多個。汽車零部件中能夠生產車身、制動盤、輪轂、傳動軸、液壓等800多個品種1500多個規格。
3、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隨州市擁有現代化生產設備近萬臺(套),100多家企業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漢陽所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共建研發基地,培養各類汽車領域熟練技師、技工2萬余人,其中高級技術人才1500多人,推動了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隨州市是國家專用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專汽企業擁有專利技術200多項,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29家,省級各類技術中心22個,擁有7個自主中國馳名商標,16個湖北省著名商標,16個湖北省名牌產品,質量和品牌優勢明顯。
4、產品質量不斷提升。20世紀末,隨州市專汽產業以生產自卸車、教練車、灑水車等低端產品為主。如今,已開始轉向生產重型清障車、太陽能野外發電作業車、臂架式混凝土輸送泵車、除冰車、礦山寬體自卸車、新能源專用車等一批科技含量較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高端產品,多個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5、混合所有制經濟日趨活躍。充分發揮產業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成功引進東風公司、三江航天、中國重汽、廣東富華、中國恒天、廈門重工、三環集團、中航工業、玉柴集團等知名企業來隨投資,嫁接重組本土企業,盤活存量,充分利用大企業的資本、技術、管理優勢發展壯大隨州市專汽產業。目前,隨州市混合所有制專汽企業達到11家。
發展規劃: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專汽產業是隨州市龍頭產業,當前專汽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既有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合資合作帶來的機遇,也有宏觀經濟下行和危貨車生產問題曝光帶來的挑戰。下階段,隨州市要搶抓機遇,正視問題,整頓規范,促進專汽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1、規劃引領,明確產業發展方向。按照“圣地車都”規劃,力爭“十三五”末,隨州市專汽產業突破1000億元。優先發展“專精特新輕”專用車,重點發展專用汽車底盤,突破發展關鍵汽車零部件,大力開發新能源專用汽車和低碳專用汽車,本地配套率達到40%以上,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2、突出重點,整頓規范經營行為。進一步加大行業整頓規范工作力度,將年初已開展的為期半年的專汽行業整頓規范工作延長到年底,嚴處重罰違規生產危貨車、無資質企業生產危貨車、合格證轉讓套用等行為,堅決制止違規違法生產經營,切實保護合法合規企業的正當權益。強化汽車行業協會地位和作用,督促企業加強自律踐行誠信,嚴格執行國家標準,保證產品質量,形成“誠信興業、合法經營、公平競爭”的共識。
3、招大引強,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動作的方式,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著力引進世界和國內500強大企業、大集團,積極探索產權重組、資本重組、技術重組和管理重組的路子,鼓勵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控股、聯合等多種途徑做大做實做強,力爭建成3~5個區域性的大企業、大集團,帶動產業提
檔升級,從“規模第一”走向“行業領先”。
4、創新驅動,增強產業綜合實力。支持企業在總成、關鍵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研發、整車資源開發等領域取得新進展,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在產品研發、工藝設計等多方面尋求更多的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差異化發展,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把傳統產品做專做精,把新產品做尖做強,降低同質化和低端競爭,不斷擴大高端產品比重,提升自主品牌檔次。指導企業開展區域品牌培育工作,支持企業爭創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
5、搭建平臺,健全產業服務體系。加快專汽質檢、會展、信息、人才交流和法律服務等公共平臺建設,全方位推進產業繁榮。充分發揮“湖北省專用汽車研究院”功能,在新能源汽車、汽車輕量化、救災應急車等多個項目的研發上盡早取得突破,面向專用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提供綜合技術服務,目標是5年內建成具有國家級專業技術水準的共性研發平臺。加快申報國家級專汽質檢中心,進一步完善“隨州專汽博覽中心”配套建設。加強省部共建、廳市合作等“戰略合作協議”跟蹤對接工作,在政策、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為專汽產業爭取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