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風
基本情況
十堰汽車產業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末,國家三線建設重點工程之一的第二汽車制造廠(東風公司)在十堰建設,拉開了十堰汽車產業發展的序幕。經過40余年的發展,十堰汽車工業現已形成了重、中、輕、微、客、專用車等全系列發展態勢,產品覆蓋整個商用車領域,十堰市汽車及零部件規模以上生產企業600余家,占全市規模企業比重達到70%以上,資產總額超過1 000億元,從業人員17余萬人,具有年產各類商用車80萬輛以上的能力,其中,中重型載貨車30萬輛、微型車40萬輛、客車5萬輛、低速貨車5萬輛,以及專用車20萬輛的生產能力。十堰汽車產業正朝著“整車專用化、零部件中性化、產業聯盟化、產品品牌化和市場多元化”方向穩步前進。
2014年,十堰市汽車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70億元,同比增長9.5%,占全市規模以上的工業比重為66.7%;累計生產汽車48.5萬輛,生產專用汽車17.5萬輛。其中,東風公司十堰基地完成產值651億元,同比增長1.1%,占全市汽車產業的比重為51.3%。
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汽車產業優勢地位突出,主導十堰工業發展格局
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因車而聞名,汽車產業在全市工業經濟中的比重之大,全國獨有,建市之初(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1985年)達90%以上,1986-2005年達80%左右,2006年再到目前為70%左右,雖然總體呈下降態勢,但仍處于主導地位。因此,十堰工業的發展史,就是十堰汽車產業的發展史,汽車興則十堰興。
2、東風公司龍頭作用明顯,引領十堰汽車工業發展
進入21世紀,東風公司著眼于參與國際競爭,按照“融入發展,合作競爭,做強做大”的發展方略,堅持走與跨國公司的戰略合作推動企業發展之路:先后與日產進行全面合資重組,與本田拓展合作領域,與江蘇悅達集團、韓國起亞整合重組東風悅達起亞。其商用車業務與沃爾沃開展全面合資重組,并在十堰注冊,已正式運作,共同打造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商用車聯盟。據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東風公司累計銷售汽車380.3萬輛,同比增長7.57%,銷量增速明顯快于行業,經營規模連續五年穩居行業第二。東風商用車銷售54.5萬輛,繼續保持行業領先,中、重卡連續11年位居行業第一,成為國內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車品牌。2014年,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銷售汽車15.7萬輛(卡車和客車),中重卡銷售15萬輛,其國IV商品國內市場份額達到28%,在行業遙遙領先,樹立了國IV標桿的形象。東風商用車公司無論過去、現在、將來都將是十堰汽車工業最大的龍頭,也會繼續有力地帶動十堰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為十堰打造“國際商用車之都”將發揮主導作用。
3、骨干企業支撐作用凸現,推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十堰除東風商用車以外整車(專用車)企業25家,已形成以東風特商、東風小康、十堰馳田、三環專汽等一批具有較強帶動力的骨干企業,涌現出了“東風小康”、“十通”、“大運”、“神河”、“馳田”、“神鷹”等一批知名度較高的自主品牌。東風小康微型客車排名中國微車前三甲;馳田公司已經跨進自卸車改裝行業“湖北第一,全國前三”的行列;東風新特商已形成了年產10萬輛整車(專用車、客車)能力;三環專汽是省內除東風公司以外的第二大商用車生產企業,目前正在加快實施10萬輛整車項目建設;神鷹、神河等地方專用車企業快速成長,推動專用車產業逆勢上揚,十堰市改裝車(專用車)產銷量達到17.5萬輛。在“東風裝備”品牌效應拉動下,一批地方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涌現出先鋒模具、華昌達裝備、佳恒科技、大力王起重、天舒機電、高周波等一批優質企業,為十堰市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4、汽車生態功能完善,產業綜合競爭力較強
一是整車產品品種比較齊全。整車產品全覆蓋商用車領域,十堰市具有國家公告目錄產品達3000余種;二是汽車零部件產業比較發達。商用車領域各種類型的汽車零部件一應俱全,產品實現了與東風公司外的多個主機廠配套;三是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十堰市汽車行業擁有高新技術企業95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7家,省級以上名牌產品43個,其中“通達”牌消聲器和凈化器、“馳田金剛”專用車、“佳恒”液壓專用裝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四是汽車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民族汽車之都”、“中國汽車產業集群品牌50強”、“中國卡車之都”等美譽,以及豐富的科教資源和人才資源,汽車文化成為十堰市培育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重要著力點;五是汽車零部件銷售市場活躍。中國(十堰)汽配城是全國惟一注冊冠名“中國”字樣的汽配城,是全國汽配市場三大價格信息平臺之一,其規模、入駐商戶、年銷售額均居全國同類專業市場之首,其市場價格成為牽動著全國汽配市場價格的“指揮棒”和“風向標”。
5、專用車產業發展上升為省級戰略
2014年8月,湖北省專用汽車產業發展推進會和省政府支持十堰專用汽車產業發展現場辦公會在十堰召開,標志著十堰專用車產業發展上升為省級戰略。湖北省政府對十堰專用車產業發展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指明了十堰專用車產業發展思路和方向。會議形成了省政府《關于支持十堰專用汽車發展現場辦公會議的紀要》,明確了從政策傾斜、專項資金扶持等六個方面對十堰專用車產業發展予以重點支持。
十堰市專用車行業搶抓省、市政府大力支持專用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進一步調整結構,開拓市場,呈現出增速加快、效益提升、品種拓展的良好態勢,發展速度遠高于十堰市工業平均速度,領跑全市汽車行業。2014年十堰市生產鼓勵類專用車35631輛,同比增長15.4%,其中馳田公司的智能環保渣土車當年量產就取得1459輛的銷售業績,神鷹公司水泥攪拌運輸車單品銷量達到1801輛,同比增長246%。2015年,十堰市委、市政府又明確提出了將新能源商用車作為十堰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出臺了《十堰市新能源商用車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進一步增強十堰商用車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產業轉型發展思路
1、著力推進“整車專用化”戰略
目前,國內專用車占商用車總量的50%左右,與經濟發達國家專用車占商用車80%以上的水平差距還很大,發達國家如德國的專用汽車品種就有8000多種,而我國專用汽車僅有5000余種。差距意味著潛力,十堰作為我國重要的商用車生產基地,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輕量化、智能化、個性化為方向,以做精做特、做強做大為目標,著力抓好專用車產業園建設,進一步加大對專用車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堅定不移地走“整車專用化”道路。
2、著力推進“汽車零部件中性化”戰略
堅持產品系列化、市場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以專業化、系統化、模塊化為方向,以建設行業小巨人為目標,注重發揮企業的比較優勢,鞏固提高東風公司配套市場,積極尋求與其他主機廠配套,大力搶占社會備件市場,努力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
3、著力推進新能源商用車產業發展
搶抓我國新能源商用車剛開始起步的機遇,推進傳統汽車轉型升級,科學制定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意見和充電設施建設規劃。扎實推進新能源商用車試點示范,在十堰市城市公交、城市管理和城市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示范推廣新能源商用車。以整車為龍頭,培育并帶動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及其他汽車電子等產業鏈加快發展,力爭把新能源商用車打造成為國家的重要研發、生產基地。
4、著力推進技術創新工程
實施創新驅動,積極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加強與專業科研機構和院校的合作,抓緊籌建商用車研究院,力求在商用車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不斷提高工藝技術水平,注重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新方法,順應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加快“輕量化、智能化”步伐,致力于調結構、上檔次、創品牌、增效益,提高商用車的市場競爭力。
5、著力推進資源整合,建立產業聯盟
積極引導十堰市整車、專用車以及不同類別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分別組建產業聯盟,作為行業的自律組織以及聯系政府的紐帶和橋梁,充分發揮產業聯盟的協同作用,減少無序競爭,維護行業利益,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增強產業話語權,促進共同發展,形成區域競爭力。
產業發展愿景
全力推進“國際商用車之都”建設。以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為依托,政企攜手、共同努力,力爭“十三五”末十堰市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汽車產業產值達到2500億元。
到2020年,形成10家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企業,其中,1家過1000億元、4家過100億元、5家過50億元的整車企業,100家過億元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十堰市汽車產業產品結構得到優化,附加值得到提高。專用車產品由運輸型向功能型轉變;以節能、環保為主的新能源商用車車發展順利;關鍵零部件進入國際循環。
形成較強自主研發創新體系,力爭建成15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關鍵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國家級商用車及零部件檢測中心。
中國馳名商標達到10個以上、湖北著名商標達到50個以上、湖北名牌產品達到30個以上;實現十堰市汽車及零部件產品品牌全國中等以上城市全覆蓋。
十堰市汽車及零部件出口比2015年翻兩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