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文祥

印度,是全世界卡車巨頭爭奪的新興市場之一,它跟中國一樣,有著相當龐大的人口基數。近幾年,印度的卡車市場受到了其經濟下行的影響,一直在走下坡路。不過,今年的形勢已有所改觀。在此,我們簡要分析一下這個熱門的新興國家的卡車市場。
印度卡車市場的主要競爭者
在印度,共有四個比較主要的本土卡車品牌。分別是塔塔汽車(Tata Motors)、M&M(Mahindra&Mahindm)、阿斯霍克雷蘭德(Ashok Leyland)和沃爾沃艾徹(Volvo Eicher)
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塔塔汽車當之無愧的是印度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塔塔汽車是塔塔集團旗下的一個公司,也是印度最大型的綜合性汽車企業。在卡車生產上,他們在印度生產的卡車幾乎覆蓋了全部卡車類型。塔塔汽車在21世紀初曾經提出了一個令我們印象深刻的口號——“歐洲車的質量,中國車的價格”。
阿斯霍克雷蘭德則是僅次于塔塔汽車的印度第二大商用車企業。從產量的角度考量,阿斯霍克雷蘭德是世界第四大客車生產企業,世界第16大卡車生產企業??偛课挥谟《鹊臍J奈(Chennai),阿斯霍克雷蘭德主要專注于中重型卡車的生產。
相比塔塔汽車和阿斯霍克雷蘭德,M&M公司在印度市場上就顯得有點“偏科”了。在卡車領域他們產品大多數是輕型卡車,雖然也有少量的中重型卡車,但所占的比重極少。而他們在印度輕型卡車方面的市場份額卻是相當高。
沃爾沃艾徹是沃爾沃公司和印度當地企業艾徹的合資公司,合資公司成立于2008年,如今合資公司已經漸漸成長為印度第四大的卡車企業。
印度2015年卡車市場形勢如何?
從2012年開始,印度卡車市場就開始出現連續三年的下滑。根據印度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2~2013財年印度的中重型商用車總銷量從2011~2012年同期的187818輛下跌到161533輛,降幅達14%,而中重卡是中重型商用車的主體。印度最大的卡車生產企業塔塔公司也不能幸免,當時塔塔汽車在印度的詹謝普爾工廠和普納工廠相繼停產。雖然塔塔汽車新聞發言人多次強調停產是為了平衡供給和市場需求,但仍有多家印度媒體透露,塔塔汽車真正的原因是停車場已經裝不下那么多車了。與塔塔汽車同命相連的還有阿斯霍克雷蘭德,這兩家以生產中低端卡車為主的企業在過去幾年陷入了困境。
2015年是印度卡車市場轉折的一年。從2014年起,印度組建了新的內閣政府,推行了多項刺激經濟的政策,2015年這些政策在市場層面上看到了結果,2015年印度的卡車市場開始復蘇了。
今年上半年,印度共銷售重卡81907輛,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長了35%。印度的中卡市場在2015年也獲得了小幅度的增長,上半年印度共銷售中卡26147輛,同比增長了1%。
2015年印度卡車市場的增長除了得益于政府對于經濟的刺激外,還有多個因素刺激印度卡車的銷售。其中之一是印度政府對于購買中重卡的財政補貼,讓購買者降低了購置成本;另外一個是從今年10月1日起,印度政府對于印度所有商用汽車強制安裝ABS的規定正式生效了。這在安全層面上,對于印度的交通運輸業來說是福音,但是對于卡車用戶來說,購買一輛卡車的成本又增加了,所以不少的印度卡車客戶選擇了提前購買卡車。
由于ABS強制加裝的標準在10月1日執行,印度主要幾家卡車企業在今年9月份的銷售數據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今年9月份,塔塔汽車共銷售中重型卡車15915輛,同比增長了52.9%;阿斯霍克雷蘭德中重卡銷量為12134輛,同比增長了83%;沃爾沃艾徹共銷售卡車3 452輛,同比增長了24.1%;M&M公司由于主打輕型卡車產品,但是輕型卡車產品無購買補貼,所以他們的卡車銷售不升反降,其輕型卡車的銷量同比下滑了8.6%。
從如今的形勢來看,印度卡車市場的走勢似乎十分理想,但是塔塔公司商用車產品戰略部高級副總經理Ramakrishnan則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今年印度中重卡市場的飆升并非經濟刺激的影響,而是老舊卡車替換的需求而已,他說:“今年印度中重卡在增長,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舊卡車替換的需求。今年印度的工業產值其實并不高。煤礦產業還能維持正常的水平,鐵礦石產業已經無法跟正常時期的市場相比了。”
大型外企能否撬動印度卡車市場
世界的卡車巨頭們對于新興市場印度可謂是十分看好,他們正在紛紛涌入印度。以塔塔汽車和阿斯霍克雷蘭德為首的印度當地企業已經牢牢控制住了印度的低端卡車市場。那些全球性的卡車巨頭們能撬動印度的市場嗎?
梅賽德斯一奔馳公司在印度采用全新的名叫巴拉特奔馳(Bharac Benz)的品牌進入了印度市場,同時在梅賽德斯一奔馳旗下的日本三菱扶桑公司的產品也進入到了印度市場;斯堪尼亞在印度的工廠也已于2011年建設完畢,斯堪尼亞的印度擴軍計劃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俄羅斯卡車巨頭卡瑪斯也已與印度當地的企業建立了合資的關系;沃爾沃卡車早在2007年就已經在印度組成了合資公司沃爾沃艾徹。
來自中國的企業也當仁不讓。福田公司于2014年在印度建立了工廠,如今他們的產品已經推向了印度;江淮已經瞄準了印度市場準備推出符合印度市場的商用車產品。
這些印度卡車市場的“外來者”對于印度的卡車市場可謂是來勢洶洶,但他們能否撬動印度市場目前的格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難度有點大。
從2009~2010財年開始到2014~2015財年,印度當地的四家卡車企業塔塔汽車、M&M、阿斯霍克雷蘭德、沃爾沃艾徹在印度卡車市場的占有率一直高于90%(見表1),并且從走勢來看,在這六年里,這四大家卡車企業的占有率并沒有任何下滑的趨勢。雖然國外的卡車巨頭們在近幾年明顯加大了在印度市場的投入,不過似乎沒有對印度的卡車市場格局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用印度汽車工業協會官網的話來說就是“印度卡車市場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至于為何國外的卡車巨頭們難以撬動印度的卡車市場,印度汽車工業協會分析認為印度本地老牌的幾家卡車企業在產品類型上已經相當成熟了,也十分適合印度當地市場的使用習慣。同時他們有遍布印度的服務網絡,所以這是印度當地卡車客戶比較傾向于使用印度本地幾家企業產品的原因。
不過印度汽車工業協會認為,印度的卡車市場如今正處在飛速的轉型升級當中,所以今后印度卡車市場的格局也許會改變。他們表示如今印度的卡車客戶已經越來越看重卡車的全生命周期的運營成本、卡車燃油效率、卡車的安全性能和卡車的運轉頻率等各項關鍵數據了。所以戴姆勒、沃爾沃、斯堪尼亞等國外卡車巨頭的涌入迫使印度當地的卡車企業在空氣動力學、駕駛舒適性和卡車安全性等方面升級,這對于印度卡車行業的發展也將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