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洪 唐軍 吳建忠 李少雄 劉容珍



摘 ?要:為了研究廣西黃雞與貴妃雞雜交后代的生產性能和胸肌中水解氨基酸含量,試驗采用廣西黃雞和貴妃雞為素材,測定了廣西黃雞♂×廣西黃雞♀(HH)、貴妃雞♂×貴妃雞♀(GG)、廣西黃雞♂×貴妃雞♀(HG)3種組合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胸肌中各種水解氨基酸的含量。結果表明:與貴妃雞相比,正向雜交F1代平均日增重更高(P<0.05),而料肉更低(P< 0.05);而胸肌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絲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含量顯著(P<0.05)高于廣西黃雞。總體上,雜交F1代既保持了廣西黃雞的生產性能,又繼承了貴妃雞的高營養品質,為科學選育貴妃雞提供科學依據和種質資源。
關鍵詞:貴妃雞;廣西黃雞;雜交后代;水解氨基酸;胸肌
中圖分類號:S813.22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1-0011-05
貴妃雞原產于法國,20世紀80年代由廣東民間引入中國,其野味兒濃厚、營養豐富、胸肌發達、肌肉結實、骨細毛密,被譽為“禽中珍品”[1]。但貴妃雞存在體型較小、生長較慢、肌間脂肪含量相對較少等缺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貴妃雞在國內的推廣飼養以及雞肉烹飪的風味。廣西黃雞是產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肉用土雞,具有肉質鮮美、生長較快、抗病力強等優點。氨基酸是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構成動物營養所需蛋白質的基本物質,與機體新陳代謝活動密切相關,雞肉中氨基酸的含量、種類及比例是評價其營養價值優劣的主要指標之一[2,3]。陶林等[4]研究發現貴妃雞肌肉中含多達17種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賴氨酸尤為豐富。故此,本試驗通過廣西黃雞和貴妃雞正向雜交,以期獲得既具有貴妃雞肌肉高氨基酸含量的特點,又集廣西黃雞生長速度較快、抗病力強等優勢于一身的雜交后代。目前,國內外對貴妃雞與中國地方品種尤其是廣西黃雞雜交后代胸肌水解氨基酸種類與含量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對貴妃雞和廣西黃雞正交F1代的胸肌水解氨基酸含量分析,進一步利用地方土雞種質資源科學、針對性開發選育貴妃雞,以期為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群體與分組 ?以廣西黃雞和貴妃雞為素材,組成廣西黃雞♂×廣西黃雞♀(HH)、貴妃雞♂×貴妃雞♀(GG)、廣西黃雞♂×貴妃雞♀(HG)3個試驗組。各組同批輸精、隨機選蛋進入相同條件孵育。每組隨機篩選公母健雛各45只,共90只進行試驗。廣西黃雞和貴妃雞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獸醫教學提供。
1.2 ?試驗日糧組成與營養水平 ?試驗日糧組成和營養水平[5]見表1。
1.3飼養管理 ?0~6周齡,3組雞群均采取谷殼墊料的平養飼養方式,7~8周齡改為網內方式,9~17周齡轉為地面放養。試驗期間自由采食和飲水,24h光照。試驗前雞舍內外嚴格消毒,試驗期間一周一次帶雞消毒。飼養期定時投料,按照常規免疫程序免疫和舍內控溫。
1.4 ?生產性能和胸肌水解氨基酸測定 ?試驗期每奇數周周末對試驗雞進行空腹12h后稱重和耗料量統計,計算3組試驗雞的日增重和料重比。
隨機抽取公、母各3只進行屠宰,屠宰方法采用頸外放血與濕法拔毛[6]。屠宰后分別取其右側胸肌裝入密封塑料袋內,置-80℃冰箱保存備用。樣品送廣州匯標檢測技術中心測定。
1.5 ?數據的統計分析 ?試驗項目測定數據統計利用SAS8.2軟件包中的平衡實驗設計ANOVA過程進行方差分析,采用鄧肯氏法進行均值的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產性能測定 ?比對結果見圖1。
圖1表明,試驗期間,廣西黃雞與貴妃雞正交F1代(HG組)雞群的平均日增重顯著(P<0.05)高于GG組,而料重比顯著(P<0.05)低于GG。但HG組雞群的平均日增重仍顯著(P<0.05)低于HH組,料重比還顯著(P<0.05)高于HH組。
■
2.2 ?胸肌水解氨基酸測定 ?結果見圖2。
圖2表明,廣西黃雞與貴妃雞正交F1代(HG組)試驗雞胸肌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絲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含量顯著(P<0.05)高于HH組,而與GG組無明顯差異(P>0.05)。同時,組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和脯氨酸在3組試驗雞胸肌中的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此外,HG組試驗雞胸肌中水解氨基酸總含量顯著高于HH組,而與GG組無明顯差異(P>0.05)。
3結論與討論
通過進行廣西黃雞與貴妃雞的正向雜交試驗,貴妃雞的生產性能得到改善,HG組的雞群相對于GG組,平均日增重更高,料重比更低,正向雜交F1代雞群有效利用了廣西黃雞生長較快、料重比較低的優勢,達到了試驗預期效果,迎合了人們的生產需求。但HG組的雞群生產性能仍明顯不濟HH組,較之平均日增重更低而料重比更高,表明正向雜交F1代在生產性能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選育空間,有待進一步培育開發。
雞肉中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是衡量營養價值的重要標志之一,水解氨基酸含量越高,營養價值會越高,尤其是人體所需必需氨基酸的含量[7]。本試驗中,廣西黃雞與貴妃雞正交F1代(HG組)試驗雞胸肌中水解氨基酸總含量相較于HH組雞群,得到顯著提高,與GG組試驗雞差異不大,說明雜交F1代雞群繼承了貴妃雞高營養品質的種質資源特性。此外,谷氨酸、甘氨酸和絲氨酸本身就具有滋味,是形成雞肉滋味的主要呈味物質之一[8],雜交F1代胸肌中谷氨酸、甘氨酸和絲氨酸含量顯著高于HH組,而與GG組無明顯差異,說明雜交F1代在食用滋味方面更接近于貴妃雞的鮮美程度。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是合成嘌呤的原料來源,這些氨基酸在雜交F1代胸肌中含量的提高有助于增加雞肉中肌苷酸含量[9],增加食用營養。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均為人體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容易轉化為葡萄糖,因此有助于調節血糖水平[10]。綜上所述,廣西黃雞與貴妃雞正交F1代胸肌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絲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含量與貴妃雞維持在同一水平,保持了貴妃雞與其相關的特有風味和營養品質。與此同時,其他氨基酸含量在三個試驗組間無顯著性差異,雜交F1代未出現明顯下降,從而使F1代胸肌中水解氨基酸總含量相對于廣西黃雞而顯著增加,證明雜交F1代科學選育的結果是有益的。
綜合本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廣西黃雞與貴妃雞正向雜交獲得的F1代一方面繼承了廣西黃雞在生長較快、料重比較低的生長優勢,另一方面又保持了貴妃雞肌肉氨基酸種類豐富、部分氨基酸含量較高的品質優勢。在我國大力發展優質雞的背景下,雜交F1代作為改良品種,為貴妃雞等珍禽的雜交選育提供了一個實例證明,也為貴妃雞進一步的雜交品種推廣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參考依據,同時還將水解氨基酸測定結果納入貴妃雞的選育參考體系,為客觀評價選育后代的雞肉品種提供了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杜炳旺.禽中珍品—貴妃雞[J].中國家禽,2006,28(10):55.
[2] ?鄭小江,向東山,肖浩.景陽雞氨基酸組成分析與營養價值評價[J].食品科學,2010(17):373-375.
[3] ?張細權,何丹林,張德祥,等.優質雞的肉質研究和肉質評價[J].山東家禽,2003(10):3-5.
[4] ?陶林,杜炳旺,申慧芳,等.貴妃雞肌肉氨基酸組成和含量分析[C].三屆中國黃羽肉雞行業發展大會,2012:165-169.
[5] ?宋屹,張愛忠,姜寧.益生素對貴妃雞生產性能及其肉用品質的影響[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6,18(4):44-47.
[6] ?楊寧.家禽生產學[Z].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289-291.
[7] ?陳海燕.固原雞肌纖維組織學特性、氨基酸及揮發性風味物質的研究[D].寧夏:寧夏大學,2009:30-45.
[8] ?姜琳琳.不同品種雞的肌肉化學成分及其與風味關系的比較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6:31-48.
[9] ?王翠麗,柏雪,邱翔,等.烏骨雞肉中氨基酸組成和肌苷酸含量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7(1):90-92.
[10] ?王覲,薛長勇,徐慶,等.亮氨酸對血糖的影響及其相關機制研究[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2,33(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