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解慶柱 郇秀榮 姜八一
摘 ?要:微生態制劑是一種活菌制劑,在使用過程中有長處亦有弊處,我們在實際應用中要權衡其利與弊,本文綜合微生態制劑的種類、作用機理及其在蛋雞生產應用中的利與弊以期能夠指導廣大養殖戶和飼料廠商能夠全面了解和應用微生態制劑。
關鍵詞:微生態制劑;作用機理;蛋雞生產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中圖分類號:S831.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1-0051-04
隨著養殖業的蓬勃發展,很多疾病也在隨著發展規模的壯大而發生進化,而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添加應用,相對應的藥物殘留、交叉感染、耐藥性等問題也在不斷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已引起人們的重視。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開始禁止使用抗生素,自1992年瑞士開始禁止使用飼用抗生素以來,歐盟也通過立法禁止抗生素作為促生長劑使用[1]。其他各國也陸續研發替代品[2]。微生態制劑也因其無殘留、無耐藥性、無毒副作用、成本低、效果顯著、不污染環境等優點受到廣大養殖業主和飼料廠家的首肯。
1 ?微生態制劑
微生態制劑又稱活菌制劑或是生菌劑[3],是根據微生態平衡理論、微生態失調理論、微生態營養理論和微生態防治理論選用動物體內正常微生物成員及其促進物質經特殊加工工藝而制成的,用于調價動物機體微生態平衡,具有直接通過增強動物對腸道內有害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或通過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來預防疾病,從而促進動物生長或提高飼料轉化率的一類藥物或飼料添加劑[4]。
2 ?微生態制劑的分類
我國農業部(2013)公布的可直接飼喂動物的飼料級微生物添加劑菌種有干酪乳桿菌、乳酸乳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29個菌種[5]。
2.1 ?微生態制劑分類 ?微生態制劑分類方法有很多,根據不同的分類依據有不同的劃分方法,以下是我們常見的分類方式:
2.1.1 ?根據物質組分劃分 ?據微生態制劑的物質組成可以分為益生素、益生元、合生元。
2.1.2 ?按種類劃分 ?據微生物的種類可分為芽孢桿菌制劑、乳酸桿菌制劑、酵母類制劑及復合微生態制劑[6-8]。
2.1.3 ?按用途和機制劃分 ?按照微生態制劑的用途和作用機制劃分可分為微生態飼料添加劑和微生態藥物。
2.1.4 ?根據菌種組成分類 ?可分為單一菌制劑和復合菌制劑。
3 ?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機理
微生態制劑發揮作用的確切機制目前尚未完全研究透徹,一般認為,微生態制劑進入畜禽腸道內,與其中極其復雜的微生態環境中的正常菌群匯合,出現如棲生、互生、偏生、競爭或是吞噬等復雜關系[9]。
3.1 ?胃腸道微生物環境相對穩定狀態,保持優勢種群 ?健康動物體內的微生物菌群處于平衡狀態,有益微生物作為其中的優勢種群起著重要作用。一旦失去了優勢種群,胃腸道微生態系統平衡失調,動物就會出現生產性能下降或疾病癥狀[10]。正常情況下,動物腸道內優勢種群為厭氧菌占99%以上,而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只占1%,其中主要是擬桿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消化桿菌、優桿菌等[11]。一旦優勢種群發生更替,此時使用微生態制劑有利于厭氧菌的生長繁殖,有利于抑制病原微生物,使動物體內的微生物菌群重新處于平衡狀態[12]。
3.2 ?產生抑菌物質及有益代謝產物,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乳酸桿菌能產生細菌素、類細菌素拮抗物質和其他具有抑菌作用的代謝物,嗜酸乳桿菌和發酵乳桿菌產生的細菌素對乳桿菌、片球菌、明串珠菌、乳球菌和嗜熱鏈球菌有抑制作用[13];枯草桿菌能產生沙分支桿菌素、桿菌溶素及桿菌肽等,都對病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4]。芽胞桿菌進入動物腸道能夠產生乙酸、丙酸、丁酸等揮發性脂肪酸,降低腸道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長,激活酸性酸性蛋白酶活性[15]。芽孢桿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可使動物腸道粘膜底層細胞增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特別是局部免疫功能[15]。
3.3 ?營養作用 ?有益微生物在體內可產生各種消化酶,提高飼料轉化率進而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試驗表明用芽孢桿菌和乳桿菌等產酸型益生菌飼喂動物后,動物小腸粘膜皺褶增多,絨毛加長,粘膜陷窩加深,小腸吸收面積增大,從而提高飼料利用率[16]。
3.4 ?拮抗病原微生物,防止產生有害物質,改善機體環境 ?有益微生物可競爭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到腸粘膜上皮細胞上, 同病原微生物爭奪有限的營養物質和生態位點, 并將其驅除定植地點, 從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17]。某些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桿菌,在腸道內可產生氨基氧化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類,從而降低血液及糞便中氨、吲哚等有害氣體濃度,改善機體內的環境[17]。
4 ?微生態制劑在蛋雞生產中的應用
4.1 ?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家禽生長 ?很多專家學者研究表明,在禽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能提高家禽的增重和飼料報酬,增強消化酶活性,改善菌群平衡,增強機體抵抗力,降低死亡,減少糞臭味,改善產品品質。Nurmi[18]在1973年用小雞飼喂母雞糞便試驗中證實腸道微生物區系的保護作用,限制了沙門氏菌在盲腸中的定植。此后Goren[19]、Mulder[20]等相繼報道,通過口服活菌制劑預防非宿主特定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在雞腸道中的定植,從而有效防止了雞白痢、大腸桿菌等胃腸道疾病的發生。蘇志勇[21]等用復合微生態制劑飼喂蛋雞試驗發現:試驗組產蛋率比對照組提高5.7%,產蛋量提高9.1%,飼料轉化率提高10%。張曉梅等[22]報道, 雛雞早期飼喂微生態制劑可顯著提高腸道消化酶的活性。崔西勇等[23]試驗表明:添加不同微生態制劑,產蛋率分別提高5.93%、5.82%和5.93%,料蛋比分別降低7.53%、7.55%和5.97%, 差異顯著(P<0.05)。白子金[24]試驗表明使用復合微生態制劑可提高蛋雞的產蛋率和平均蛋重,降低不合格蛋率和料蛋比。任景樂[25]的復合乳酸菌制劑對蛋種雞育雛期生長性能、免疫機能和盲腸微生物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日糧中添加適宜的復合乳酸菌制劑可以提高日增重,顯著降低料重比。李相前[26]試驗表明使用微生態制劑HGB有助于增加蛋雞體重、提高蛋雞對飼料的利用率,并能改善蛋雞的生產性能,也可改善試驗蛋雞的飼養環境。
4.2 ?提高產蛋率,改善雞蛋品質 ?在蛋雞養殖中應用微生物飼料添加劑,除了能夠防治疾病提高生產性能和飼料報酬外,還對蛋品質量具有改善效果。研究表明,蛋雞日糧中添加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可提高雞蛋的哈氏單位,降低雞蛋的膽固醇含量,并具有改善蛋殼厚度減少軟殼蛋等效果[23、27]。劉宏遠等[28]在蛋雞飼料中添加EM制劑也發現蛋重和產蛋率均有提高, 并且降低了耗料量。田永植等[29]用EM作蛋雞飲水試驗, 與對照組相比, 試驗組產蛋率提高10.4%,產蛋量提高1.1%。王啟軍[30]在海蘭褐蛋雞中微生態制劑試驗結果表明在蛋雞飼糧中添加微生物制劑,能夠顯著提高蛋雞的產蛋率(<0.05)、哈氏單位(<0.05),顯著降低蛋雞的料蛋比(<0.05)、破軟蛋率(<0.05),有提高蛋殼強度的趨勢(<0.05)。
4.3 ?分解有害氣體,改善舍內環境 ?畜舍臭氣的成分十分復雜主要由甲烷有機酸各種醇類氨硫化氫、吲哚和糞臭素等組成由畜禽糞尿經微生物分解產生。目前畜禽舍除臭主要通過抑制臭氣產生和直接減少有害氣體和臭氣濃度,微生態制劑中因含有多種有效的微生物菌群發揮其抑制腸道分解糞尿微生物的繁殖和分解臭源化合物的作用[31]。趙晨曦等[32]從新鮮雞糞中分離出5株微生物菌株混合應用于雞糞發酵處理,可分別降低氨氣和硫化氫氣體釋放量66.58%和54.44%,減少氮素損失51.0%,水分降低至31.25%,取得了滿意的雞糞無害化處理除臭效果。
5 ?微生態制劑在蛋雞生產中的問題與不足
微生態制劑是無毒、無污染的環保產品,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畜牧、水產養殖業中。眾多學者對微生態的研究也僅僅停留在使用效果上,對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機理的研究還不十分清楚。我們在蛋雞生產中目前也廣泛使用微生態制劑,在使用過程中。宿主動物正常菌群的組成、用藥程序、動物年齡、制劑類別都可影響到其作用效果,應引起廣大使用者的注意。
5.1 ?微生態制劑的選擇尚有盲目性 ?微生態制劑的分類多種多樣,使用對象和目的也各不相同,實際生產中往往忽略種屬性,加之市面上廠家宣傳方式多樣,很多使用者認識單一,認為含量高的、種數多的就是好的產品,在應用中我們要看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效果,微生物種類多會互相制約,反而消弱了作用效果。市面上很多微生態制劑是復合制劑,我們在選擇時要充分考慮使用對象,對不同動物不同日齡的動物要區別對待。
5.2 ?使用過程中操作不規范,無統一技術標準 ?實際應用與保存中操作不規范,致使微生態制劑應用效果不明顯。無統一的技術標準,使用者看說明書或是聽推廣人員介紹之后使用比較粗放,存放地點也很隨意致使其收到污染,無法保證微生態制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5.3 ?使用者憑經驗選擇產品而不以質量為主 ?使用者對微生態制劑認識不足,往往憑著自己的喜好購買一些微生態制劑,而不考慮產品的組成成分、含量等。一些生產者利用使用者往往不會拿著產品去第三方做檢測在微生態制劑的菌種含量和質量上做文章來節約成本。
5.4 ?缺乏有效的質量監管 ?自微生態在動物中的廣泛應用以來,很多企業把矛頭對準了微生態制劑,各種產品隨著出現,質量參差不齊,目前我們也沒有一個完善的質量監管機制,綠色無污染的微生態制劑以后的路越走越遠,更需要合理規范的管理和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質量標準的保駕護航,保障微生態制劑行業的穩步發展。
微生態制劑是一種活菌制劑,在使用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安全性問題,引起我們重視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是絕對安全的,我們在研究益生菌的同時更應該下大力氣研究動物腸道菌群自身的特點和與機體和環境的關系。微生態制劑的明天才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竇茂鑫,吳濤.飼用微生態制劑的發展現狀與應用性研究[J]飼料研究,2013(1):13-17.
[2] ?于連,馬麗娜,杜妍.微生態制劑研究進展[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2,24(1):84-86.
[3] ?Sa lmine n S, Ouwe Sa nd A, Be nno Y. e t a 1.Probiotic s :How Should be fine d [J].Tre nds Food Sc i Te e h,1999,10:107-110.
[4] ?許振英,張子儀.動物營養研究進展[M].北京:中國農出版社,1994:239-2491.
[5] ?2013年《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
[6] ?孔海英,孟憲梅.動物微生態制劑的研究進展及發展應用前景[J].吉林糧食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1(1): 4-7.
[7] ?王世容,岳壽松.試論微生態制劑對反芻動物的作用機制[J].中國微生態學報,2003,15(1):60-61.
[8] ?李桂杰,張鈞利.動物微生態制劑的研究進展[J]. 飼料工業,2000(11):16-181.
[9] ?滕穎,陳先國.動物生態疫苗的研究進展[J].中國獸藥雜志,2005,39(11):43-46.
[10] ?譚支良.動物胃腸道微生態理論與實踐[J].應用生態學報,2003,14(1):148-150.
[11] ?陸慶泉,柴家前.動物微生態制劑在畜牧業中的應用[J].飼料博覽,2000,(3):28-301.
[12] ?趙明軍.動物微生態制劑研究進展[J].山東家禽, 2002(6):41-431.
[13] ?Isolaurl E,Majamaa.H.Arvola T.et al.lactobacillus casci strain GG reverses in 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nduced by cow mild in sucking rats[J]. Gastroentology,1993,103:1643-1650.
[14] ?饒正華.一種高效安全的飼料添加劑-細菌素[J]. ?獸藥與飼料添加劑,2001(5):21-22.
[15] ?劉燕,王靜慧.微生態學理論和我國動物微生態制劑研究現狀[J].中國獸藥雜志,2002,36(8):35-381.
[16] ?Edens FW.Princip les of ex ovo competitive exclusion and in ovoadministration of Lactobacillus reuteri[J].Poultry Sci,1997,76(1):179-196.
[17] ?陳天游,董思國,袁佩娜,等.1株枯草芽孢桿菌體外拮抗6種腸道致病菌的研究[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05,17(1):10-12.
[18] ?Nurmi E,Rantala M. New aspects of Salmonella infection in broiler production.Nature 1973;241:210-211.
[19] ?Goren, E., de Jong, W.A., Doornenbal, P., Bolder, N.M., Mulder, R.W.A.W, and Jansen, A. (1988)Reduction of Salmonella infection of broilers by spray applic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a longitudinal study. Vet.Quart,10,249-254.
[20] ?Mulder, R.W.A.W. and Bolder, N.M. (1991) Reduction of Campylobacter infection in broilers by competitive exclusion treatment by day-old chicks. A field study, in Colonization Control of Human Bacterial Enteropathogens in Poultry(ed.L.C. Blankenship), Academic Press, London, pp.359-363.
[21] ?蘇志勇,王橋林.新型微生態制劑-生態寶在蛋雞日糧中的添加效果[J].飼料工業,1999,4:35-36.
[22] ?張曉梅,蔡榮,陳可毅,等.飼喂不同類型微生態制劑對雛雞消化酶活性的影響[J].飼料研究,1999,(7):4-6.
[23] ?崔西勇,李維炯,倪永珍,等.微生態制劑對商品蛋雞應用效果的研究[J].畜牧與獸醫,2004,36(12):1-2.
[24] ?白子金,宋良敏,高林.復合微生態制劑對產蛋雞生產性能和蛋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 JournalofAnhuiAgr.i Sc.i 2013, 4(8): 3242-3245,35180.
[25] ?任景樂,李文立,宋曉娜,等.復合乳酸菌制劑對蛋種雞育雛期生長性能、免疫機能和盲腸微生物的影響[J].中國家禽,2014,36(7):32-37.
[26] ?李相前,賈建波,王思佳.微生態制劑HGB在蛋雞養殖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JournalofAnhuiAgr.i Sc.i 2008,36(35):15479-15480.
[27] ?曹樂民,周云帆,韓二芳.微生態制劑的應用研究進展[J].河南農業,2013,(4):47-48.
[28] ?劉宏遠,趙曉國,徐勝林,等.EM制劑對蛋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中國飼料,2000,1:35.
[29] ?田永植,王守君,張艷平,等.EM原露飲水對蛋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0,5:13-14.
[30] ?王啟軍,唐明紅,凌華云,等.微生物制劑對蛋雞生產性能及雞蛋品質的影響[J].養殖與飼料,2014,4:59-61.
[31] ?郝艷霜,陳文英,墨峰濤,等.微生態制劑在家禽生產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J].中國家禽,2009,31(3):30-33.
[32] ?趙晨,曦蘭時,樂禹逸君,等.雞糞除臭微生物菌群的篩選和應用[J].湖南農業科學,2005,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