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巧根 楊延東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追求無公害食品已成為時尚,一些養(yǎng)殖戶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利用空閑林地進行養(yǎng)雞。筆者根據(jù)我市林下養(yǎng)雞的一些特點,談談林下如何養(yǎng)雞。
1 ?場地選擇
林下養(yǎng)雞是在森林環(huán)境下進行的,一般選擇原始林、竹林和人工林,要求雞棚周圍3000m范圍內沒有污染源,林地高燥,排水良好,坡度以5~15℃為宜,水源充足清潔,避風向陽,遠離住宅區(qū)、工礦區(qū)和主干道路,環(huán)境安靜,無污染,無獸害。育雛室按8~10只/m2、運動場1~2只/m2測算,運動場周圍用尼龍網或鐵絲網圈住。
2 ?雞舍的建設
雞棚搭建應就地取材,利用竹子、木棒搭成“人”型棚架,棚頂蓋茅草或石棉瓦均可,四周可用竹片、木條做簡易圍欄;冬季外用包谷草或彩條布圍四周以達保溫,在棚內距地面1尺左右用竹條或木條釘成活動層板鋪下,即可避免糞便與雞只直接接觸,也便于刮糞。棚舍四周需留排水溝以便于排水。在棚的一端開一個門,以利飼養(yǎng)人員及雞群出入,也便于通風換氣。雞舍大小根據(jù)飼養(yǎng)量決定,一般每立方米飼養(yǎng)15只左右。為便于管理,可在風雨棚旁建值班室和倉庫。
3 ?雛雞品種選擇
根據(jù)市場需求,以選育的地方雞或以地方雞開發(fā)的雜交雞為宜。這類雞既保持了土種雞肉蛋產品風味好的優(yōu)點,生產水平較一般土種雞高,又較引進的良種雞抗病力強、生長快,克服了土種雞優(yōu)質不高產和洋雞高產不優(yōu)質的矛盾。如草雜雞、三黃雞、麻雞等。
4 ?雛雞的飼養(yǎng)
4.1 ?進雞前的準備
4.1.1 ?消毒 ?雛雞送達雞場前,必須清洗育雛室和飼養(yǎng)設備。進雞前3~5d,育雛室可用福爾馬林薰蒸,關緊門窗,24h后打開門窗,排除氣味。
4.1.2 ?墊料 ?若采用平面育雛的管理方式,使用的墊料必須無霉變且要保持干燥,最好采用鋸末面或木刨花。墊料的厚度一般為5~10cm。
4.1.3 ?試溫 ?進雞前1d對育雛室進行試溫。
4.2 ?飲水、開食 ?苗雞進入育雛室后,應盡快讓雛雞飲水。雛雞首次可用雛雞開口靈飲水,或用加3%~5%的葡萄糖或紅糖的涼開水飲水,同時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也可加入一些抗菌藥物。飲水2~3h后即可開食。最初時可喂碎米,3日齡后改喂全價顆料飼料。
4.3 ?日常管理
4.3.1 ?溫濕度控制 ?剛出殼的雛雞溫度要求為攝氏32~35℃,以后每周降低1~2℃,在35~42日齡時溫度最后降至20~22℃。在保溫的同時,要經營通風換氣,這樣可排除育雛室內產生的氨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以及空氣中灰塵和病菌微生物、多余的水分和熱量,保持育雛室內空氣新鮮。因育雛室內溫度較高,要保持適宜的相對濕度即為65%~70%,以防止雛雞脫水。
4.3.2 ?光照、免疫接種 ?前3d,全天24h光照,4~15日齡每天減少1h,16日齡后不再補充光照。及時給雛雞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5 ?放養(yǎng)
在舍內飼養(yǎng)20d后,即可選擇晴天放養(yǎng)。最初幾天,每天放2~4h,以后逐漸延長時間。初進林地時要用尼龍網限制在小范圍內,以后逐步擴大,最好用鐵絲網圍欄分區(qū)輪放,放一周換一塊地方,放養(yǎng)密度每畝地100~150只即可。同時做好育成雞的飼養(yǎng)管理和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