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強 陸詩海 張浩
中圖分類號:S831.8 ? ? 文獻標識碼:C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1-0042-03
濟寧百日雞是我國著名的早熟品種,早熟個體90~100日齡見蛋,50%產蛋率日齡120~130d。除了性早熟的特點,還具有小巧玲瓏、覓食力強、耐粗飼、耗料少、抗病力強、肉蛋品質優等特點。缺點是生長慢、產肉量低、產蛋期較短。因此,如何在保持濟寧百日雞原有優點的基礎上,改進其不足,是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為此,采用系統保種原理和現代育種技術,在百日雞原有群體的基礎上,通過建立不同特點的品系,既可以保持原有品種的優良基因,又能夠滿足當前養雞生產的需要?;谝陨纤枷耄贫ò偃针u保種方案。
1 ?保種目標與指標
1.1 ?總體目標 ?保持濟寧百日雞原有體型外貌、早熟性、優良肉蛋品質、耐粗和抗病等特點,控制近交速率在較低的水平;開展百日雞肉蛋品質測定,摸清其優良肉蛋品質的主要指標和遺傳優勢;開展早熟、抗病性狀的分子遺傳機制研究,更好保護其優良性狀基因;對雞白痢、白血病等垂直性傳播病進行持續凈化,保障保種群的健康和延續。1.2 ?保種指標
1.2.1 ?保種群規模 ?組建兩個保種群,群體規模如下: 核心保種群:公雞100只、母雞500只;一般保種群:公雞100只,母雞5000只。
1.2.2 ?生產性能 ?核心保種群:維持目前百日雞群體的基本特性不變,即保持現有群體雞的體型外貌、肉蛋性能、抗逆性、耐粗飼等基本特點,不施加任何選育措施。成年公雞體重1.4~1.8kg,母雞1.3~1.7kg,年產蛋量130~170枚。
一般保種群:適當提高產蛋量和生長速度,年產蛋量180~200枚,成年體重公雞1.8~2.0kg,母雞1.5~1.6kg。
1.2.3 ?疾病凈化 ?3~5年后,雞白痢健雛率為0,白血病檢測率<1‰。
1.2.4 ?近交系數 ?核心保種群的群體有效含量500以上,世代間隔1年以上,每代近郊增量低于0.1%,保種100年后的近交系數(增加量)低于10%。
2 ?保種方案
2.1 ?保種形式 ?采用原種場(資源場)保種形式,由濟寧大唐百日雞有限公司負責具體的保種任務。保種群分核心保種群和一般保種群。核心保種群不施加任何選育措施,維持原有種群的特點不變。一般保種群適當提高種群的產蛋性能、生長速度和整齊度,其它性狀保持不變。
2.2 ?保種方法
2.2.1 ?核心保種群
2.2.2.1 ?不實施任何選育措施。
2.2.2.2 ?世代間隔不少于1年。
2.2.2.3 ?每代繁殖群保持100只公雞和5000只母雞的規模不變。
2.2.2.4 ?采用家系內隨機等量留種法。根據BLUP育種值確定選留個體,適當照顧家系,特別差的家系全部淘汰。即每個家系都留種且選留相同的后代數,在家系內隨機選擇留種的公母雞。留種時,每個公雞家系選留一只公雞(另留一只備用)和每個母雞家系選留一只后代(另留一只備用)。
2.2.2.5 ?選用各公雞家系間循環輪流交叉配種的選配制度。即1號家系的公雞與2號家系的母雞配種,2號家系的公雞與3號家系的母雞配種,以此類推。
2.2.2 ?一般保種群
2.2.2.1 ?世代間隔1年。
2.2.2.2 ?每代繁殖群保持100只公雞和500只母雞的規模不變。選留的個體留種的個體一只公雞選集符合育種目標的公母雞組建基礎群。每個純系由80個公雞家系組成,公母比例1∶10~12,亦即每個世代每個品系由80只公雞和800~1000只母雞組成。每只母雞后代留下4~6只母雛、2~3只公雛組成觀察群,產蛋觀察群確定為每個品系3000只母雞,后備公雞1000只。
2.2.2.3 ?選擇方法。三階段選擇法。①初選:0~6周齡淘汰病弱雛,選擇生長發育健康、體重大的個體留種,留種率80%;②二選:18~20周齡選擇毛色、體型、生長速度、早熟性好的個體,留種率70%;③三選:40周齡后進行選擇。記錄母雞40周齡產蛋數,公雞30~33周齡測定受精率和孵化率。用BLUP方法估計公母雞的產蛋量的育種值,根據BLUP育種高低排隊,公雞留種率10%,母雞留種率50%。
2.2.2.4 ?選配方法。不同世代實施各公雞家系輪流配種,同質選配,避免同胞個體間近親交配。
2.3 ?繁殖程序 ?世代間隔按1年計算,繁殖程序如下:
收集種蛋:48~19周齡收集2周種蛋,在每個蛋的小頭標注母雞編號。
排蛋、孵化:50周齡歸并每只母雞所產種蛋,依次排進蛋盤孵化,記錄每只母雞的入孵單數、無精蛋數、死胎蛋數。
個體出雛:18胚齡時,將每只母雞的活胚裝進各自的育種袋。出雛時,佩戴翅號、稱出生重,記錄每只雞的翅號、親代母雞號和初生重等信息。選留健康雛雞。
育雛、育成:育雛至6周齡,每個留家系健康的5只公雞和所有母雞。轉入育成舍飼養至16周齡。
個體產蛋觀測:17周齡轉入產蛋雞舍,每個家系留健康的3只公雞和所有母雞。記錄每只雞的開產日齡、體重、蛋重、每日每只雞產蛋與否、蛋品質、就巢性和43周齡體重、蛋重。產蛋性能記錄至44周齡。
整資料、組家系:45~46周齡整理產蛋期資料,47周齡按家系等量留種法留種,每個親代公雞和母雞的后代中分別選留1只公雞和1母雞留種。按公雞家系輪流交叉配種法組建公雞家系,核心保種群按1只公雞、5只母雞組建家系,一般保種群按1只公雞和50只母雞。
純種繁殖:47周齡按家系連續輸精2次,此后每5~6d輸精1次。
種雞淘汰:66周齡淘上一代種雞。
3 ?飼養管理措施
3.1 ?保種群的飼養管理條件每年保持相對穩定,包括光照制度、飼養方式、飼養密度、飼料營養等。
3.2 ?保種群和非保種群分開飼養,純繁時保種雞舍內只存欄用于繁殖的公雞和母雞。
3.3 ?各個母雞籠的滾蛋槽之間應隔開。
3.4 ?保種群系譜記錄準確,能進行個體性能測定。
3.5 ?保種群所有個體自出雛之日起應具有唯一標示。
3.6 ?保種群產蛋雞個體籠養,每個公雞籠位和母雞籠位均具有唯一標示。
3.7 ?保種群雞舍內有個體籠位標示與公母雞個體標示對照表。
3.8 ?純繁輸精時做到每個家系更換一個采精杯、一個輸精管。
3.9 ?產蛋期做到公母籠不跑雞。
3.10 ?純繁種蛋單獨入孵,排蛋時剔除同一母雞所產蛋中個別蛋殼顏色、蛋形差異大的種蛋。
3.11 ?保種群純繁前六周應停止與其他幾種雜交利用。
4 ?保種效果監測
4.1 ?表型性狀監測 ?每個世代全群監測雞的外貌特征、體重、體尺雞產蛋性能等表型性狀,建立各世代的表型性狀檔案,分析世代間性狀的穩定性。
4.2 ?分子水平監測 ?利用不同染色體上的25個以上的微衛星位點或其他分子標記監測每個世代群體的等位基因數目及其頻率、基因平均雜合度和多態信息含量,建立各世代的分析信息檔案,分析世代間群體遺傳結構差異。每代監測樣品數公母雞各45只以上。
5 ?記錄與檔案管理
5.1 ?建立保種檔案,檔案信息包括保種雞飼養管理全過程,保種群檔案長期保存。
5.2 ?各項記錄及統計分析數據按世代歸檔。
5.3 ?每日記錄保種雞的日齡、存欄數、死淘數、喂料量、舍內溫度和濕度、光照時間、日糧營養水平,44周齡前各個產蛋與否,45周齡后群體產蛋數等內容。
5.4 ?留種記錄:記錄出雛日期、雛雞翅號、親代公雞號和母雞號等信息,列出系譜;記錄選種日期、留種方法和選配方式、留種前雞數、留種雞數等信息。
5.5 ?檢測記錄:記錄各個體初生體重,6周齡體重、10周齡體重、18、44和66周齡體重,開產體重和日齡、每日產蛋與否以及開產、43周齡、66周齡的蛋重;統計個體43周齡產蛋數,分別計算各家系及保種群平均開產日齡、開產體重、43周齡蛋重和產蛋數;記錄純繁時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統計各個家系及保種群平均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記錄分子遺傳標記的等位基因數,計算各等位基因頻率、基因平均雜合度和多態信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