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存 董彥琪 王文英
‘新甜1號是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最新育成的兼具薄皮甜瓜特性的中早熟厚皮甜瓜雜交新品種,該品種全生育期85~120 d,果實發育期33 d左右,植株長勢強,綜合抗性好,田間表現高抗病毒病,中抗枯萎病與白粉病。果實高圓形,果皮白色,果肉橙紅色,肉厚3.5~4.0 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8.5%,口感好,風味佳。平均單果質量1.8 kg,每667 m2產量3 500~4 000 kg,適宜河南保護地栽培及西北地區栽培。2014年10月通過河南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現將‘新甜1號周年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供參考。
1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翻土壤,每667 m2施有機肥4 000 kg,氮、磷、鉀三元復合肥40 kg作基肥,2/3翻地時撒施,施后整平,剩余的1/3基肥施入畦底。大棚栽培按0.8 m畦距做成高20 cm、寬80 cm的龜背畦,澆1次底水,晾曬后鋪上地膜;露地栽培按壟距1.5 m起壟,做成寬30 cm,高20 cm南北向高壟,壟面整平,于定植前 7~10 d覆蓋地膜。
2 培育壯苗
2.1 育苗時間
春季大棚種植2月上中旬育苗,小拱棚種植2月下旬育苗;露地直播在4月上中旬播種,育苗栽培應在3月中下旬育苗為宜;秋季大棚栽培需要在7月下旬育苗。
2.2 育苗基質選擇
育苗基質可由草炭土∶爐灰渣∶蛭石=5∶4∶1(質量比)配制而成,每100 kg基質添加25%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kg 混勻;也可直接購買西瓜甜瓜專用育苗營養基塊育苗。
2.3 催芽
先用干凈冷清水浸種10 h,在清水中搓洗種子表面黏物,適當晾干種子表面水分,然后用半干毛巾包住種子催芽,溫度調控在30~32 ℃,經25 h左右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2.4 苗床管理
春季大棚栽培育苗時,出苗前苗床土壤溫度應保持在25~30 ℃,育苗棚不需通風,出苗后要注意蹲苗,防止幼苗徒長,此時溫度白天保持在26~32 ℃,夜間12~16 ℃;第2片真葉到第4片真葉露出時加大放風量。定植前幾天,為促進瓜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可揭去棚膜。夏秋栽培育苗時需要注意高溫多雨導致秧苗易感病毒病,因此在苗床上要用遮陽網降低氣溫,苗床四周作物及雜草要嚴密噴藥治蚜。幼苗出土后要嚴格控制澆水,缺水時可少量噴水,增施葉面肥以培育壯苗,定植前后讓幼苗多見直射光,防止徒長。
3 適時定植
春季大棚栽培時,當幼苗2葉1心時即可移栽;夏季露地栽培當幼苗4~5片葉時即可定植;秋季大棚栽培苗齡不宜過大,1葉1心(苗齡10~15 d)的小苗即可定植。定植時春秋大棚栽培按株距40 cm在畦面上打孔,深度10 cm左右,栽苗覆土后澆透水。夏季栽培按株距40 cm開定植穴,穴深10 cm。每穴先灌1遍水,水滲后再隨栽苗隨灌水,隨覆土。
4 田間管理
4.1 溫度管理
主要針對大棚保護地栽培。春季大棚栽培定植后,白天大棚氣溫保持在27~30 ℃,夜間不低于20 ℃。緩苗后注意通風降溫。開花前營養生長期保持白天氣溫25~30 ℃,夜間不低于15 ℃。開花期白天27~30 ℃,夜間15~18 ℃。果實膨大期白天保持在27~30 ℃,夜間15~20 ℃。成熟期白天28~30 ℃,夜間不低于15 ℃;秋季大棚定植后緩苗前,棚內溫度應控制在30 ℃ 左右,緩苗后白天溫度應不高于35 ℃,夜間不超過于20 ℃,坐果期間溫度以22~26 ℃ 為宜,坐果后提高到30 ℃,根據甜瓜生長溫度要求及天氣情況,栽培中后期可撤去遮陽網,放下棚膜,適當放風來調節棚溫。
4.2 水肥管理
大棚栽培定植后到伸蔓前瓜苗需水量少,葉面蒸發量小,應當控制澆水,促進根系擴大;伸蔓期可適當追肥澆水;開花前后嚴格控制澆水,當幼瓜長到雞蛋大小,開始進入膨瓜期,水分供應要足。通常大棚甜瓜澆1次伸蔓水和1~2次膨瓜水即可,成熟期需水少。注意澆膨瓜水時水量不可過大,以免引起病害和裂果,降低糖度,進而影響果實商品質量。
夏季露地栽培應注意澆四水:一是定植水,水量不宜過大;二是緩苗水,定植后輕澆1水,促進根系生長,利于緩苗;三是催蔓水,在追肥的第1個時期,隨追肥一起進行;四是膨瓜水,在果實旺盛生長時期,需水量大,滿足果實發育的需要;采收前1周停止澆水,否則會降低果實品質,并推遲成熟期。
‘新甜1號對肥料需求較多,且持續時間長。開花初期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坐果后膨大期追施硫酸鉀型復合肥20 kg,促進果實發育。后期宜葉面噴肥,每隔7 d噴1次0.3%磷酸二氫鉀液,連噴2次。露地栽培還要在伸蔓期每667 m2施用20 kg磷酸二銨進行追肥。
4.3 整枝打杈
大棚種植時采用吊蔓栽培單蔓整枝。主蔓先不摘心,直到25~30片葉時才摘心,主蔓基部第1~第10節位的子蔓全部摘除,選留主蔓上第11~第16節位上所發生的子蔓作為結果蔓,秋季高溫期留結果蔓多在11~13節,春季低溫期結果蔓多在主蔓13~16節為宜。結果后主蔓基部的老葉可剪掉3~5片,以利于通風,結果蔓上的腋芽(孫蔓)也應摘除。主蔓摘心應在晴天進行,并可適當噴灑農用鏈霉素防止傷口感染。
夏季露地栽培采用多蔓整枝法。可在4~6片真葉時對主蔓摘心,然后選留3~4條健壯子蔓,均勻引向四方,其余摘除。結果后每條孫蔓留3~4片真葉摘心,促進果實發育。基部老葉易于感病,應及早摘除。
4.4 人工授粉及留果
大棚內種植必須人工授粉,陰雨天尤為重要。授粉一般在上午8:00—10:00進行。授粉時將當天盛開的雄花摘下,確認已開始散粉,摘掉花瓣,將花粉輕輕涂抹在雌花柱頭上,一般1朵雄花可涂抹2~3朵雌花,利用坐瓜靈處理可在雌花開放當天或開花前1~3 d進行。 吊蔓栽培時第11~第16節開始注意留果,每株1果,露地爬蔓栽培在第4~第6節開始留果,每株留2~3果,其余果實全部疏除。
5 病蟲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新甜1號綜合抗病性較好,一般發病較輕。大棚栽培時注意防治白粉病、病毒病。白粉病可用15% 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7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也可用乙醚酚進行防治,效果較好。病毒病可用病毒A或病毒必克防治。枯萎病是整個生育過程中都會發生的病害,發病前期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1 500倍液、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霧,或農用抗菌素120~200倍液、70% 敵克松1 000倍液灌根,隔7~10 d 1次。蔓枯病可選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等噴霧防治,在發病初期,全田用藥,隔7~10 d 噴1次,不同藥劑交替使用。
5.2 害蟲防治
害蟲主要防治蚜蟲、潛葉蠅、紅蜘蛛等。蚜蟲可用吡蟲啉可濕性性粉劑1 000倍液噴灑于葉片背面及嫩莖等蚜蟲喜歡聚集的部位進行防治,大棚內也可懸掛黃色誘蚜板進行誘殺。紅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 000倍液或25%滅螨錳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噴霧。潛葉蠅可用90% 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2 000倍液噴灑葉面進行防治。
6 適時收獲
恰當的收獲時機是保證‘新甜1號良好商品性的關鍵環節。應按照以下標準確定采收時機:(1)根據果實外觀。果皮色澤轉變,皮色鮮艷乳白,果面發亮,茸毛全部脫落時即可采收。(2)根據果實發育時間。‘新甜1號在不同栽培條件下果實發育有固定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春季保護地栽培果實發育37 d左右即完全成熟;夏秋栽培果實發育期為32 d左右。(3)根據果實特有香味。‘新甜1號兼具薄皮甜瓜特有的香味,因此成熟時會發出固有的芳香甜味,這時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