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
摘要:教師的研究是一種主要以實踐問題為出發(fā)點,以實踐改進為目的的行動研究。實踐性是教師研究的顯著特點。教師寫作要建立新的文本寫作方式,致力于體現教師實踐改進的真實過程,呈現出問題和歸因,問題的解決路徑和步驟,觀點的提煉和體悟等內容。這種實踐性寫作更有利于促進教師將默會的知識和經驗顯性化。可借鑒參考的基本寫作框架有同題異構式、新舊對照式、新手專家式、敘事式以及案例式寫作。
關鍵詞:教師寫作;文本方式;實踐性
中圖分類號:G40-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01-0042-04
培根在《論讀書》中說過:讀書使人充實,辯論使人機智,寫作使人精確。今天,寫作之于教師的意義更是非凡,它貫穿于教師成長的始終,而一個人一旦有了寫作的沖動,寫作隨時隨地都可能發(fā)生。然而,當前我們所熟知的教科研論文寫作格式似乎已越來越難以表達教師自身教育教學生活的豐富性和真實性,由此常常會出現這樣一些奇怪的現象:我們筆下產出的論文越多,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喜的作品卻越少;我們的筆端流淌出來的是經驗沒錯,經驗卻因支離破碎而讓人難以俯拾;我們總慣于埋頭講述實踐中獲得的成就,卻總是忘記告訴別人曲折中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實際路徑和操作要點……面對種種現象或者說是缺憾,我們需要嘗試著從傳統(tǒng)的寫作方式中突圍,尋求一種新的文本寫作方式。這種新的文本寫作方式應該致力于體現教師實踐改進的真實過程,呈現出問題和歸因,問題的解決路徑和步驟,觀點的提煉和體悟等內容。姑且不論這種文本表述方式與傳統(tǒng)的寫作方式孰優(yōu)孰劣,但有一點不容否認,前者更有利于促進教師將默會的知識和經驗顯性化,僅此一點,也頗有和老師們坐下來商榷的意義。
一、傳統(tǒng)的文本寫作方式
這種傳統(tǒng)的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屢屢見諸各類教育報刊,常常以這樣的形式出現:或概括幾點教學經驗,配以幾個課堂實例;或描述一個課堂情境,闡發(fā)幾點感悟和思考;或講述一個故事,闡明一個事理;或套用一種或幾種理論,包治教學百病……種種情形,大都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能反映獲取成功經驗的具體過程。因此,讀完后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教師的成功經驗往往如探囊取物般志在必得,而事實卻遠非如此。正如精彩的小說常以情節(jié)取勝,教師也多是經歷了一波三折才獲得真經。倘或沒有這些波折反復,獲得的成功經驗除了讓個人欣欣然之外,對他人并不見得能激發(fā)出多少靈感。
教育教學日新月異,反映教育教學生活的文筆也應該隨機應變,尤其在當前課堂教學改革迫切需要從高談闊論、泛泛空談中走出來,走向問題解決的田間麥場的關頭,我們更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文本表述方式來呈現教師的實踐探究和智慧之光。
二、實踐性的文本寫作方式
我們知道,教師的研究與專業(yè)人員的研究是不同的。專業(yè)人員的研究致力于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教師的研究不是為了探索或檢驗某種規(guī)律,而是在尋求解決實踐問題的方法、改進教學的過程中,獲得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一種再認識和再發(fā)現。因此,教師的研究是一種主要以實踐問題為出發(fā)點,以實踐改進為目的的行動研究。由此可知,實踐性是教師研究的顯著特點。表現在論文寫作上,實踐性也應該成為教師寫作的一個重要特征,而這一點恰恰被許多教師所忽略。因此,我們強調教師要從自身研究特點出發(fā),尋求一種實踐性的文本寫作方式。這種寫作方式大致會告訴我們:教師實踐中取得的先進經驗是在什么情況下提煉總結出來的,在實踐中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是如何了解情況并破解的,實踐前后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掌握這些做法需要注意哪些操作要點等等。簡而言之,就是讓文本告訴人們獲取成功經驗的具體過程。
需要強調的是,這里所提出的實踐性的文本寫作方式并不特指某種寫作文體,也無意于自創(chuàng)一種新的文體,而是意在喚醒老師們建立一種“在實踐中”的寫作意識,緊緊扎根在實踐的土壤中去思考、去寫作。倘若脫離了實踐,即便擁有再高深的理念,再生花的妙筆,再蹊蹺的天功,這樣的文章也只是“銀樣镴槍頭”。同時,強調實踐性也是對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的關注。近年來,關于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在國內外教育領域已成為研究熱點。一般認為,教師除了理論知識以外,還具有屬于自己的實踐性知識,這類知識通過教師對自己所積累的教育教學經驗進行不斷反思而形成和發(fā)展,并通過自己的日常行動而表現出來。實踐性可以說是實踐性知識最顯著的特點,這也意味著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做出來的“認識”,把做出來的“認識”說出來,則有利于教師把緘默的、內隱的知識外顯化,這也是我們提出文本寫作要突出實踐性的一個重要初衷。
三、實踐性的文本寫作結構
正如“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教師心目中也就有一千種寫作構思。寫作原本就是一件打著個人深深烙印的事情,因而呈現出千姿百態(tài)不足為奇,但這通常是指一篇文章的外顯方式,從文章的內在結構上來看,文本寫作結構好比是一座大樓的基本構造,也有其相對固定的框架模式可以參照。這里僅提供幾種實踐性的文本寫作結構,在具體寫作的時候,這些結構可以理解為內在的隱性結構,不必照搬硬套,實際的寫法完全可以更靈動更創(chuàng)新,拋磚是為引玉。
根據教育科研的內容和形式,教師的寫作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論文寫作,一類是案例寫作。論文寫作以論說為主,大部分教育研究的文本表達都采用這種方式。案例寫作是近年來興起的比較熱門的一種科研寫作方式,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按照這個分法,對一般性論文寫作,本文主要列舉了同題異構式、新舊對照式和新手專家式三種寫作結構,從對比的角度入題,突出不同教師或不同時期的教師的實踐做法、區(qū)別和變化;后兩種敘事式和案例式寫作,雖然從文體上來看更為接近教師的生活實際,體現教師的思維特點,但是在方法上尚不被老師們所熟悉并掌握,在此提出來,也是出于提醒老師們進行獨到的觀察和思考,豐富寫作的文體,提高寫作的質量之考慮。
1.同題異構式寫作
我們知道,“同題異構”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研究活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通常是指同一教師或不同教師選用同一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同題異構式”寫作即以同題異構為主題的寫作方式,是一種橫向比較的寫作方法。推薦這種寫作方式,基于三個理由:首先,同題異構“有話說”。這種教研活動與教師的教學實踐息息相關,因此讓教師打開“話匣子”并非難事;其次,同題異構“有亮點”。其亮點在于“異”,教師只要抓住了異,就能找到文章出彩的地方。因為有異就可對比,有對比就能分高下,有高下就可判斷取舍的價值;其三,同題異構“有跡尋”。這個跡就是寫作的路徑,教師寫作時只要對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教法分別進行呈現、比較、分析,一篇眉目清秀的文章自然會勾勒而就。其寫作框架大致可參考如下內容:
(1)問題與困惑簡要呈現
(2)教師一或教師第一次的做法及分析
(3)教師二或教師第二次的做法及分析
(4)教師三或教師第三次的做法及分析
(5)三位教師或教師三次做法的比較及啟示
2.新舊對照式寫作
正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很少有成功是一次摘取的。教師是行動研究者,面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多是按照“行動—改進—再行動—再改進”的方式循環(huán)往復。邊實踐邊思考,邊思考邊改進,邊改進邊提煉,邊提煉邊提高,是教師行動跟進的一種真實狀態(tài)。新舊對照式寫作就是從教師自身出發(fā),將過去的做法和現在的做法進行縱向比較。推薦這種寫作結構,同樣基于三個理由:首先,新舊比較的題材比較適切。大到一種教學觀念的轉變,小到一種新策略的運用,這里面,都有新與舊的對照,都能從課堂中找到話題;其次,新舊比較主張的是讓教師學會主動反思。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而新舊對照的過程本身就是反思的過程。這里的“反”通“返”,有回顧、回憶之意,即教師要對自己以往的教學實踐進行回顧、分析,從而獲得新的啟示,重新調整,改進教學;其三,新舊比較記錄了教師成長的真實過程。經驗是時間的產物,教師從幼稚走向成熟,從過去走向未來,沒有新與舊的對照,等于抹去了成長的軌跡,正如龍應臺所說:“40歲之后,發(fā)現了歷史,知道了沙漠玫瑰一路是怎么過來的。”新舊對照式寫作的基本框架可參考如下內容:
(1)問題與困惑簡要呈現
(2)教師一般或以往的做法(以具體案例說明)
(3)改良后的做法(以具體案例說明)
(4)新舊做法的分析比較
(5)與問題對應的行動反思
3.新手專家式寫作
新手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比較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研究視角。通過年輕的、水平一般的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比較,可以發(fā)現兩類教師在教學行為和理念上的差異,從而提煉出專家型教師的先進經驗,幫助新手型教師快速成長。推薦這種寫作結構,理由在于:首先,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吸收他人經驗的過程,從別人那里得到幫助和啟發(fā),然后在自己的實踐中加以驗證和發(fā)展,間接經驗就變成了直接經驗。專家型教師對于新手型教師的意義正在于此。其次,在具體寫作的時候,許多老師通常習慣于從教學觀念、教學風格等大的方面對二者進行泛泛而比,能夠從具體實踐過程和操作層面上進行思考的并不多,因此,倘或能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提煉總結出專家型教師的一些“看上去好理解,學起來能操作”的具體做法,對于新手教師來說則意義更大。其基本寫作框架可參考如下內容:
(1)問題與困惑簡要呈現
(2)新手型教師的通常做法(以具體案例說明)
(3)專家型教師的做法(以具體案例說明)
(4)新手與專家的做法異同分析比較
(5)行動改進及效果分析(以具體案例說明)
4.案例式寫作
案例撰寫是教師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有效地指導今后的實踐。推薦理由:首先,案例不僅是呈現教師實踐性知識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使教師獲得發(fā)展的方法。它不僅可以提煉出教師在復雜的問題情境中面對與解決問題的智慧,而且可以把這種動態(tài)的、個人的實踐性知識以一種相對靜態(tài)的形態(tài)保存下來,為教師研究教學提供可操作、可分析的平臺。其次,案例寫作與教師的日常工作及經驗背景緊密聯系,教師在寫作時容易進入狀態(tài),能夠較為自如地運用自己所熟悉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進行寫作。最后,與一般論文寫作相比,案例因其本身寫作形式自由、題材豐富、便于交流,而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從選材對象上來看,案例寫作可以從一節(jié)課、一件事、一個人、一次活動等角度進行構思,可參考的寫作結構如下:
(1)回放豐富而簡約的案例情景
(2)挖掘案例背后的主題
(3)描摹問題解決中的關鍵性細節(jié)
(4)交代案例最后的結果
(5)發(fā)表獨到的思考
5.敘事式寫作
我們知道,教育敘事顧名思義就是講和教育有關的故事。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敘事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教育的理解。敘事并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它只是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應該怎么做。推薦敘事寫作,理由有三:首先,教育敘事是近些年來在中小學教師中興起的一種教學反思文體,但是對于許多人來說,教育敘事卻仿佛是“熟悉的陌生人”,聽起來耳熟寫起來卻難是很多人普遍存在的一種畏難心理,因此突破敘事的寫作難關本身就富有意義;其次,敘事本身就是講述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課程與教學以及學生等問題的思考和行動,一旦掌握了寫作方法,講述身邊的事對教師來說并不構成難事;最后,敘事和案例一樣,也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一種表征形式,即通過故事來呈現教師的行動。而且,敘事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能夠讓教師更加深刻地反觀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反思自己已有的認識和理解,檢視自己的實踐及其效果。
一般來說,敘事大多采用“一事一議”的寫作模式,其基本結構是“故事+點評”,即“情景描述”加上“感悟思考”。但是,從實際寫作情況來看,單純的一事一議模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是敘事容易與點評脫節(jié),所謂點評往往為追求理論的深度而淪落為空洞的議論;二是許多敘事只敘不議,容易陷入“敘事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因此,我們需要探索更適宜教師實踐研究特點的敘事結構:
(1)呈現問題或事件
(2)點出問題或事件的關鍵癥結所在
(3)提出怎么做
(4)何以這么做(理性提煉)
四、實踐性的文本寫作方式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建立清醒的問題意識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推薦的每一種寫作結構都是從問題入手?回答這個問題不難。教師即研究者,教師常常是帶著思考進入課堂的,教師的很多行動都是圍繞問題展開,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問題一旦出現,教師的最先反應就是思考如何迅速采取行動解決問題。因此,問題意識和教師的實踐是密不可分的。
2.學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實踐性的文本寫作方式強調的是實踐,但更需要教師學會有意識地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理論來解釋實踐,從而超出一般的經驗摸索,深入到事件的本質中去,使問題最終得到有效的解決。即便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敘事寫作,也要講求思考的深度,好的敘事,其感性的表達都是具有理性的認識基礎的。
3.追求獨特的語言表達
關于教師論文的語言風格,我們總是提倡要做到平實、嚴謹、流暢。但是,我們有時候會講“以文會友”,素昧平生的讀者和作者大都只能通過文章進行思想交流,試想一下,一個學究味重,理論高深難測,喜歡板起面孔講話的人,怎么會引起讀者的喜歡?那么,什么樣的語言既會被人們所青睞又適合教師寫作?我想,教師不是專業(yè)研究人員,所以不必勉強仿照專業(yè)的口吻來談論教育,應該有自己的話語風格。如果能夠試著將實踐性、思辨性、文學性的語言融為一體,這樣的語言表達方式未嘗不是件好事。
責任編輯:丁偉紅
Teachers Writing and New Text Styles
LIANG Li
(Wuzhong District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Research, Suzhou 215000, China)
Abstract: Teacher research mainly starts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with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practice. The nature of practice is the prominent feature of teacher research. Teachers writing should adopt new text styles, focus on the real process of practical improvement, present issues and attributions, discuss the path and step of problem solving, and refine their viewpoints and insights, which is helpful for teachers to externalize their internalize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he basic writing frameworks for teachers to refer to are as follows: the style of the same topic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 contrast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novice-expert style, narrative style and case-writing style.
Keywords: teachers writing; text style; the nature of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