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通過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發表后,內蒙古日報社黨委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報社媒體融合發展戰略,整合紙質媒體、網絡媒體、移動媒體,呈現“優勢互補、齊頭并進”的態勢。在社黨委的統一安排、科學謀劃下,內蒙古日報社全媒體航母正在試水運行,強勁發聲。
內蒙古新聞網:聯合多媒體做好新聞宣傳
內蒙古日報社主管主辦的內蒙古新聞網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新聞類綜合性網站。它站在地方新聞門戶網站發展的潮頭,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密切配合報社整體融合發展進行自我調整。
在重大活動宣傳報道上,編輯部和《內蒙古日報》及其他子媒協調動作,策劃組織制作,采用專題、手機報、論壇互動、微博等多樣化的網絡傳播手段,以新聞采訪、深度解讀、嘉賓訪談、論壇跟帖等形式進行全面報道。在轉發《內蒙古日報》(漢文報)相關報道的同時,整合電視、廣播、都市報的相關新聞,制作推出系列專題。同時,為了更貼近民生,滿足受眾需求,精心策劃組織一些有影響力的線上線下活動,如尋找青城周邊好去處、“舌尖上的青城”美食搜羅招募、“尋找身邊好人、好人故事” 等等。
新牧歌:滿足用戶新需求,全新改版升級
2014年8月18日,由內蒙古日報社打造的《內蒙古手機報》和《你好·內蒙古》新聞客戶端(蒙/漢文版)正式同步上線開通,這是自治區立項建設的重點新媒體。
《內蒙古手機報》以建立手機報“一省一報一端”為基準,力爭走向“一省一報、一市一報、一縣一報”;以“全新報道內蒙古”為辦報理念,將手機報彩信版與新聞客戶端有效結合,優勢互補,真正實現移動立體化傳播新格局,占領信息發布制高點,構建移動互聯網時代輿論主陣地。目前,《內蒙古手機報》用戶超8萬戶,《你好·內蒙古》新聞客戶端下載裝機量超過30萬(次)。
為了給讀者提供更貼近的新聞、更有用的資訊,形成更有效的互動,《內蒙古手機報》已經進行改版升級。改版后的手機報共分為5類,分別為《內蒙古手機報》上午版、下午版、內蒙古快訊、內蒙古便民信息、區域報、行業報。具體為:一是優化版面設計,壓縮原有版面,將內容歸類,將新聞資訊、深度解讀和便民信息類分開。從而使欄目更加新穎時尚,讀者更有閱讀快感。二是內容全面升級。手機報升級版不僅在欄目上更接地氣,所有新聞內容一律重點包裝加工,內容編排更加靈活生動。每天上午版以資訊為主,注重速度,兼顧深度;下午版以深度解讀為主,兼顧資訊報道;周末版則更側重互動性和服務性。
《你好·內蒙古》新聞客戶端于2015年1月1日全新改版。作為內蒙古日報社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重點工程,改版后的《你好·內蒙古》新聞客戶端,除了傳播更快速、更及時,互動性更強,充分體現網絡時代的傳播特點外,還將以用戶為導向,致力于內容的豐富性、權威性,特色性,有效吸納和整合優勢媒體資源,為廣大受眾提供更細致、全面的服務。具體表現在:
1.板塊分類更清晰豐富。《你好·內蒙古》新聞客戶端改版后,其頻道版面看上去更加高端大氣、功能清晰,內容豐富,形成 “大本土、大信息量”的格局。新版首頁分為“原頭條”“新聞墻”“生活館”“在現場”等4大版塊,各個板塊分工明確,導覽功能清晰。
2.內容更接地氣。把優質的、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原創新聞內容融入客戶端,并且在首頁首屏的顯著位置加以呈現,從而使傳播內容更加本土化、特色化。不僅如此,新版客戶端還整合了內蒙古日報社旗下各子報子刊的官網、微博,產品和活動,力圖使內蒙古日報社旗下各媒體品牌、優秀內容、產品、市場活動在客戶端上聚合。
3.體驗效果更優質。手機登錄新版《你好·內蒙古》新聞客戶端后,頁面打開的速度很快,而且排版簡潔明快,很適合在手機上瀏覽,新版手機客戶端瀏覽體驗效果更優質。同時為了保證新聞線索的源源不斷和常有常新,采編系統自建全媒體監控系統,對各盟市黨委政府,區市(盟)兩級廣播電臺、電視臺,兩級法院、檢察院等官方網絡、微博、微信平臺進行新聞監控,及時采錄,實現同城媒體最快速播報。
大草原:打造草根化新媒體平臺
2014年10月30日,內蒙古大草原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經過幾個月籌備,2015年1月30日,內蒙古日報社又一個媒體融合新產品——大草原新聞客戶端上線測試。
主題定位。“大草原”客戶端為了與《你好·內蒙古》新聞客戶端相互區別、避免同質,在主題定位上重在突出本土化、都市化、草根化。它以堅持正面、親民、包容、莊重、活潑的風格,整合本土新聞資源,傳播內蒙古的聲音,講內蒙古的故事,做內蒙古文明進步發展的傳播者。
菜單欄目。大草原的客戶端在測試階段開設新聞、看草原、看圖、人物、享生活、讀報等6個頻道,以文字、圖表、視頻、音頻四位一體的報道模式相結合,將“有聲有色”的內容做大、做深、做活。其中:新聞頻道,致力于報道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的新聞;看草原頻道,主要突出草原文化和草原旅游。看圖頻道,是從圖片的角度來報道新聞故事,利用圖片的相關視覺沖擊效果,吸引用戶眼光;人物頻道,以報道內蒙古的明星人物和草根人物為主要內容,既包括當代人物又涉及歷史人物;享生活頻道,重在宣傳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讀報頻道,主要包含《內蒙古日報》《北方新報》等報紙內容。
宣傳運營。隨著大草原客戶端內容的不斷完善,宣傳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一方面是通過大草原新聞微信、微博等公眾賬號進行自我推介。同時積極與用戶進行互動和交流,及時得到用戶對產品的反饋,通過用戶的評價發現問題、進行調整,不斷打磨產品,使這個產品受到用戶的歡迎。另一方面是借助內蒙古日報社現有的資源包括內蒙古日報的官方微信、微博,正北方網、內蒙古手機報、《你好·內蒙古》客戶端等各個媒體進行推廣。
《北方新報》:借助多媒體奮力突圍
受經濟環境和傳媒市場革命性巨變的影響,傳統紙媒正面臨著巨大的困境。鑒于此,《北方新報》及時改變思維模式,改變運營方法,在困境中突圍,實現華麗轉身。
調整發行版面結構,優化互聯網思維。發行量縮減是全球報業的大趨勢。面對這種情況,《北方新報》也在做戰略性的調整,比如優化發行結構,主動擴大有效發行,縮小無效發行,掌握好盈虧的平衡點;縮減版面,由過去的48版縮減到32版;改變一貫以“內容為王”的觀點,在“內容為王”的基礎上加強互聯網思維,即“內容為王+大數據為王”,從而改變記者只做本土新聞以及對某一事件的單一性報道,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云計算背后的大數據來挖掘大數據背后潛藏的新聞價值,拓寬新聞來源、豐富新聞內容,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更具競爭力的新聞信息產品。
融合發展,利用新媒體。隨著新媒體日新月異的發展,微信、微博等憑借較快的信息傳播功能,已成為時下受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北方新報》開通了微博、微信等公眾賬號,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結合起來,以便全方位為讀者服務,滿足用戶不同的體驗需求。
1.利用微信、微博等公眾賬號開設各個欄目,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推送熱點新聞。在微信平臺中鏈接旅游網站,推薦呼和浩特周邊旅游信息、旅游攻略、美食等內容。同時設置6項便民查詢服務,分別為微友提供違章查詢、天氣預報、彩票查詢、公交查詢、快遞查詢和預約掛號等服務。
2.在推送新聞和信息內容的基礎上,注重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微博上增設了話題,讓粉絲們參與到話題中,加強與粉絲間的互動,并且聯系到騰訊微博和新浪微博的官方負責人,將設立的話題推成熱門話題,以便吸引更多的粉絲參與互動;利用微信平臺的“報料臺”,吸引微友向平臺爆料信息,增加報紙的新聞消息來源。與此同時,《北方新報》還利用微信、微博等多媒體平臺開展各種活動,比如房展、車展、讀書、食品推介等多種活動,擴大經營領域。
中國蒙古語新聞網:一體化發展中推動全媒體轉型
在全媒體時代,中國蒙古語新聞網圍繞提高網上輿論引導能力,打造蒙古語門戶網站以及蒙古語移動終端,積極探索構建全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互動、服務平臺,轉變媒體單一的業務運作模式和策略,以媒介融合的思路實現全媒體產業鏈的運作。
整合多種優勢資源,秉持一體化發展,深化數字化建設。中國蒙古語新聞網整合內外部的報業資源,融合內容、技術和人力資源,依托內蒙古蒙文報網聯盟打造良好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突出優勢、多元發展。中國蒙古語新聞網的發展重點是積極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網絡新聞、地方網站群、數據庫、網絡社區、網絡視頻、手機報、蒙古語在線服務系統、移動終端應用八大體系。同時在網站風格、產品布局以及內容聚合等方面,力圖在社交化、個性化、多終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嘗試進軍視聽媒體和移動媒體,在向全媒體轉型中不斷創新和探索。
實現報網深度融合,發揮新媒體優勢,擴大媒體傳播效應。中國蒙古語新聞網樹立全媒體理念,主動與內蒙古日報蒙文報從新聞內容、數據共享、發布形式、人力資源、同步策劃、服務活動、品牌資源等方面開展深度融合,為全媒體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優勢,通過新媒體互動平臺促進與讀者的互動,擴大傳播范圍,適應不同受眾的需求;擴展傳播方式,拓展新聞來源,提升新聞時效性,提高傳播影響力。
發揮策劃吸引力,彰顯新媒體特色,塑造新媒體品牌。中國蒙古語新聞網充分發揮平臺策劃、主題策劃的吸引力、影響力,通過建設數據庫、手機報、蒙古語在線服務系統、《賽努·內蒙古》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開辟《新聞》《人物》《直擊問題》3個特色視頻欄目,充分展現蒙古語新媒體特色,打造了 “內蒙古手機報蒙文版” 、“蒙古語網絡春晚”、“文藝頻道”、“視頻網”等蒙古語媒體品牌,吸引了一批忠實受眾。
打造全媒體新隊伍,實施新舉措,規范新媒體運營。中國蒙古語新聞網加大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通過理論學習、外出學習、實際運作,培育培養網絡部全員的互聯網思維,打造全媒體復合型人才隊伍。根據新媒體功能的拓展情況和運行特點,部門內設立網絡新聞中心、運營策劃中心、地方頻道中心、手機報運營中心、技術與設計中心、視頻中心,使全媒體化運作更加規范。
主動引導網絡輿情,突出主題宣傳,傳遞社會正能量。中國蒙古語新聞網利用網站、手機報、微博、微信平臺,圍繞重要會議、重大事件、重要活動、重點人物等開展多媒體、多渠道、多終端的展示,形成了及時跟進、現場采集、及時發布的宣傳格局。網絡宣傳報道的同時,全面加強輿情監測以及評論員培養工作,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積極引導網上輿論。
《內蒙古少年報》:優化互動,培養文化智趣
《內蒙古少年報》是全國唯一的一份蒙古語少年報,年發行量近2萬份,覆蓋全國蒙古族聚居的8個省份、340多所蒙語授課的中小學校學生、老師、家長以及關心、關愛少年兒童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
《內蒙古少年報》在辦好報紙的同時,抓住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發展機遇,探索傳統媒體和數字傳播相結合的新興媒體發展模式,通過新媒體優化與青少年家長、老師和各界人士交流互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開展多種活動,吸引全國小作家、小記者積極參與,培養青少年的文化智趣。
《內蒙古生活周末報》:融合新媒體,增強少數民族傳播力
2014年10月,為優化內容制作、分發流程,提升稿件處理能力,《內蒙古生活周報》與內蒙古日報社其他5家蒙古語媒體一同嘗試報網融合,抽調30名年輕采編人員,共同成立采集中心,從而為全媒體采編系統建立了雛形。
通過這幾個月的運作,發現成立采集中心的模式效果很好,它顛覆傳統的采編流程,以放射狀全媒體形態,一次開發,多次生成,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多方利用。同時也有利于解決過去采編人員少、采編任務重的困境,讓記者、編輯工作更高效。
《內蒙古生活周報》成立將近15年,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由于一些旗縣和牧區交通不便,覆蓋面有限。對此,《內蒙古生活周報》以報紙為依托,在做好內容生產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媒體融合,應用新媒體,抓住市場,贏得發展機遇。現在《內蒙古生活周報》已建起了蒙古語版的微信、微博,將一步搭建客戶端等公共平臺,利用這些平臺推送報紙內容,推送自己的原創和一些翻譯內容,爭取做到全方位、立體性傳播,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同時,通過微信、微博、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增強與受眾的交流和溝通,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獲得更多的新聞線索和返饋信息,拉近與受眾間的距離;以微信、微博、客戶端等新媒體為手段,積極圍繞“生活”主題的各種特色活動。例如,在牧區有很多能工巧匠,可以組織開展“生活秀”或是“技能競賽”等活動,聯絡各地群眾進行交流學習等。這些平臺都采用蒙古語言文字,讓蒙古族受眾不僅在紙質媒體上看到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而且在新媒體平臺上也能看到,從而促進民族語言的推廣和使用,推動民族文化的傳承。
編輯:趙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