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恒義
2014年1月26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區慰問考察指導工作期間發表了重要講話:內蒙古各族人民要“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講話明確指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蒙古的前進方向和工作重點,也是內蒙古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針。
內蒙古日報社精心組織策劃,積極探索創新,成功地推出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我區重要講話精神的《亮麗風景線》大型系列主題宣傳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2014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到內蒙古日報社調研時,對《內蒙古日報》大型系列主題報道《亮麗風景線》給予了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同志多次批示表揚。
《亮麗風景線》大型系列主題宣傳報道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影響,得力于我們在主題宣傳報道方面的探索和創新。
一、 著力解決“官樣文章”的問題,在強化組織策劃上下功夫
過去,我們在作這類報道的時候,往往難以突破“規定動作”的思想束縛,缺乏頂層創新和精確設計,采編人員也普遍存在作官樣文章、交差完事的思想。在報道中,版面語言表達往往是主題報道不突出、寫作八股化、文章生硬不耐讀、版式呆板無活力,重綜合、少具體、無事例,充塞著生澀、干癟、寡味的風氣。這樣的主題宣傳報道,讀者看不進去,引導自然無力。
針對主題宣傳報道存在的長期而難以改變的問題,我們提出紙媒的主題宣傳報道既要突出主題,又要彰顯紙媒個性;既要成為新聞創新的重要抓手,也要成為輿論引導的典范之作的改進創新思路,著力在強化組織策劃上下功夫。
強化重大主題宣傳報道的組織領導,是做好報道的關鍵因素。對于《亮麗風景線》重大主題報道,內蒙古日報社黨委給予高度重視,明確提出,全體采編人員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全社各媒體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領全年的新聞宣傳工作,將《亮麗風景線》大型系列主題宣傳報道作為改進創新主題宣傳報道的重頭戲;全社一盤棋,統一策劃,融合推進,以《內蒙古日報》漢文版為核心,蒙漢兩報齊頭并進,紙質媒體、網絡媒體、新媒體分步驟協調實施,以此提升各媒體的傳播力、親和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按照社黨委的這一要求,蒙漢文報在實施《亮麗風景線》大型主題宣傳報道中,充分發揮總編輯聯席會議、各媒體編委會、部門、骨干記者四級策劃機制的作用,將年度策劃和分階段策劃結合起來,全社整體策劃與各媒體策劃結合起來,傳統媒體策劃與新媒體策劃結合起來,動態報道策劃與深度報道策劃結合起來,從5月下旬開始,由社領導和編委帶隊,從蒙漢編抽調骨干力量組成若干個采訪小組,分赴內蒙古自治區東、中、西12個盟市,深入工礦企業、農村牧區、城鎮社區,開展了《亮麗風景線》大型主題走基層采訪活動。盟市記者站的記者也同步開展采訪活動。與此同時,組織攝影記者陸續深入各盟市,開展以 “幸福生活風景線”為主題的走基層采訪活動。各個小組從一線采訪回來,各自安排采訪相關的專家學者和政策研究部門的專家,借助外腦進一步提升深化采訪的內容。
之后,根據各組采訪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去粗取精,深化加工,梳理出一個個主題鮮活的資料,再由部主任牽頭,骨干記者執筆,按時間要求進度,推出了一個個主題突出、內容充實、事例鮮活、語言清新、版式亮麗,引發讀者思考、催人奮進的有內涵和有看點的主題報道,在讀者中產生了巨大反響,發揮了主題宣傳報道應有的作用。
事實證明,強化的組織策劃,精細明確的分工,深入透徹的采訪,精心的寫作包裝,節奏有律的刊發,是大型主題宣傳報道成功的關鍵。
二、 著力解決報道形式的多樣性問題,在形式和內容的創新上下功夫
大型主題宣傳報道,是否突出主題,能否讓讀者關注、領導滿意,不在于按部就班做好“規定動作”,而在于創新性地做好“自選動作”,做到主題突出、引導有力、凝聚力量,營造出主題宣傳報道應有的輿論氛圍。
(一)形式力爭多樣:著力滿足不同讀者需求
馬克思說:“人們需要新東西,形式和內容都新。”《內蒙古日報》(漢文報)開設重大主題宣傳報道《亮麗風景線》總欄目,從動態報道、評論引導、典型報道、深度報道等四個方面進行主題宣傳,并開設《亮麗風景線·推進重點工作重點項目》《亮麗風景線·影像內蒙古》《亮麗風景線·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亮麗風景線·惠顧民生大舉措—救助貧困大學生》《亮麗風景線·大型主題采訪活動-攝影-幸福畫卷》等子欄目。《內蒙古日報》(漢文報)大型主題宣傳《亮麗風景線》報道的形式有動態報道、評論引導、典型報道、深度報道等,多角度、全方位展開。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后的第二天,我們就轉發了新華社的消息、綜述等重要稿件,及時刊發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自治區的報道。緊隨其后,我們開設《新春走基層·總書記走過的地方》《總書記的關懷溫暖大草原》專欄,刊發各地各部門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動態消息;開設《守望相助 團結奮斗 共創美好生活》專欄,刊發盟市廳局領導署名文章;在《評論》《論道》兩個評論理論版,刊發專家學者的體會文章。
《內蒙古日報》蒙漢文報同步采用一版發一篇評論再加后4個整版、共5篇(幅)稿件的規模集中報道。同時,報社所屬3種文字(含新蒙文)、12個載體協同報道。這一創新受到中宣部新聞閱評小組的表揚。
除時效性、新聞性較強的內容隨采隨發外,《亮麗風景線》大型主題宣傳報道從8月下旬開始,圍繞重點項目重點工程、農牧業現代化、生態建設等10個主題,每個主題分“深度”和“互動”上下兩篇,陸續在一版刊發圖文導讀和在五版刊發整版特刊,生動、鮮活、直觀、縱深地解讀內蒙古自治區在各項工作中打造“亮麗風景線”的經驗、做法和成效,贏得了讀者,成為讀者收藏的特、專刊之一。同時,為每個盟市組織一個整版的“幸福生活風景線”攝影報道,又在每個盟市選擇了一個典型旗縣進行報道,報道規模均為一個整版。
新媒體時代的閱讀方式呈現碎片化、傾向化和縱深化,不同的報道形式反映同一主題,能夠最大化滿足讀者需求,達到了輿論宣傳的廣覆蓋。
(二)內容力爭豐富精準:篇幅長短均能吸引讀者
新聞報道的長與短是報道形式,新聞報道的主題是內容,形式和內容的關系是復雜的。同一內容,由于條件不同,可以有多種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現不同的內容;新內容可以利用舊形式,舊內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
《亮麗風景線》大型主題報道,選取的內容精準豐富,表現形式精當,取得了“長了就是短了,短了就是長了”的閱讀效果。
動態消息短中有“長”。2014年9月13日,在《亮麗風景線·惠顧民生大舉措 救助貧困大學生》欄目,刊發了3篇消息。其中《這下不用愁了》的報道,全文500字,在黨報中這可算是短消息了。記者在導語中寫到:“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健康轄區低保戶王先娥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了,全區城鄉低保家庭大學生資助政策的實施,讓她不再為兒子上大學的費用發愁了。”這60多字的導語包含著極大的信息量,它既體現了執政為民的主體內容,又表現了選材精準的獨特角度。這樣的導語能夠吸引讀者一口氣讀完500字的消息,起到應有的宣傳效果。小切口,大主題,傳播力自然不遜長文章。
深度報道長中見“短”。在網絡信息時代海量信息包圍受眾的情況下,紙媒的優勢就是深度報道、解釋性報道和調研類報道。因此,黨報應打破新聞“短比長好”的思維定勢,根據報道內容,決定新聞報道篇幅的長短,該長則長,該短則短。
2014年6月19日,《打造亮麗風景線·項目篇》欄目刊發《5個煤制氣煤制油項目力挺清潔輸出——地下走長龍 氣送京津冀》的文章,就是一篇有力度、溫度、氣度的圖文 并茂的長文章。文章分為核心提示、數說項目、項目進展、相關鏈接、短評等版塊,主體文章《意味著什么?》點出:5個煤制天然氣、煤制油項目取得國家路條,標志著我區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建設和現代煤化工基地建設取得新的突破,有利于改變自治區“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將進一步提升我區煤化工產業層次,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文章用一個版的篇幅,巧妙地運用了新聞圖標、新聞數據;精美大氣的壓底圖片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見圖),共同組成了氣勢恢弘的規模傳播效應。
文章角度新、內容新、集中度高,給讀者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加之色彩多而不華麗,簡約而不簡單,以及時尚語素的運用,大大吸引了讀者眼球,拉近了報紙與讀者的關系,形成了親和力,使得長文章變成了“短閱讀”,起到了應有的輿論引導作用。
三、著力解決好彰顯個性的問題,在處理好突出主題和彰顯個性的關系上下功夫
新聞媒介個性是指新聞媒介在內容選擇、編排方式、行文風格上的與眾不同之處(李良學《新聞學概論》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內蒙古日報》以往的主題宣傳,往往是突出了主題,就少了個性;抓住了個性,主題就不鮮明了。
為了解決主題與個性的關系問題,黨委會親自抓,社領導帶隊采訪,全社上下一條心,以改革創新為總則,以嘗試主題宣傳轉型為目標,開展了輻射范圍廣、版面規模大、評論力度強,多種媒體一起上、報道持續時間長、報道手段多樣化、宣傳題材豐富化、版面語言時尚化的轉型舉措,這在歷次主題宣傳中是從未有過的大手筆。僅深度報道就刊發了“六道風景線”——《對話·特刊》6個整版,分別是 “打造經濟發展的亮麗風景線”“打造民族團結的亮麗風景線”“打造文化繁榮的亮麗風景線”“打造邊疆安寧的亮麗風景線”“打造生態文明的亮麗風景線”“打造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麗風景線”。
“六道風景線”涵蓋了總書記視察講話的主要內容,也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當前乃至今后相當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這“六道風景線”立足于當前,著眼于長遠,從大視野俯瞰的角度,綜合運用圖文并茂等多種新聞元素,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突出了“亮麗風景線”的主題內容,使讀者一目了然、易記易懂,既不失深度,又發揮了紙媒優勢。
頭條一雙眼,頭版一張臉。黨報的“臉面”向來是端莊嚴肅的。“亮麗風景線”的主題宣傳報道,一改老成持重的面孔,變得時尚活潑,版面端莊而不失秀氣,嚴肅而不失活潑。
“事以簡為上,話以簡為當”。內容的表達上,結合當下民生關切,用簡短的語言,結合事例來傳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了千百萬農牧民的福祉——內蒙古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解讀》《科技創新點燃轉變發展方式“引擎”》等稿件,增強了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群眾愛讀、產生共鳴,充分發揮了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
“做好一道題,縐脫兩撮眉”。《亮麗風景線》的標題,都經過反復斟酌,力求精當、精煉、精彩,做到了“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的好標題的要求。《玉米好收成》《駝鄉百姓的幸福生活》《住進新樓房了》《河套人的浴“火”重生與“羊”眉吐氣》等標題都能抓住讀者眼球,吸引讀者閱讀,進而增強傳播力、影響力。
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同志來內蒙古日報調研時指出,要培養全媒記者、全媒編輯,生產全媒產品,要成立全媒體采編中心,重點新聞、頭條新聞都應做到全媒體發布,加快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在當前的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大型主題宣傳報道模式面臨新媒體的巨大挑戰。內蒙古日報社舉全社之力,組成了黨報、都市報、網站(蒙漢)、手機報、微信、微博、客戶端、網絡視頻等全媒體報道陣容,運用消息、通訊、評論、圖片、攝影報道、視頻報道等多種體裁和新的傳播方式,立體展示全區各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的典型案例,突出了黨和國家對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的高度重視和內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英雄壯舉。
《亮麗風景線》立體化的宣傳報道,在廣大讀者當中產生強烈共鳴,有力地推動了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氣勢恢弘的宣傳效應,極大地提升了黨報的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
(作者系內蒙古日報社副總編輯)
編輯:趙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