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燁 李勇 張瑞娟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建臺40多年來,積累了相當數量的以磁帶為介質的節目帶和節目創作時所拍攝的素材帶。這些寶貴的財富,既是歷代電視人智慧的結晶,也是內蒙古廣播電視發展的積累和重要見證。由于許多磁帶上的內容都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歷史資料,在磁帶存放時間過長、對應重放設備緊缺或淘汰的現實面前,加快對電視節目歷史資料的搶救勢在必行。
一、庫存電視節目資料豐富多彩
目前,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磁帶庫中保存著豐富多彩的自辦、合辦、引進、蒙語譯制等各種版權屬性形式的電視節目資料。不僅有老舊歷史資料,還有近些年不斷產生的新節目資料,涵蓋新聞、專題、文藝、戲曲、評書、電視劇等多種節目形態。漢語節目涉及本臺歷年自辦的綜藝晚會1017臺、專題969集以及《內蒙古新聞聯播》《蔚藍的故鄉》《我的伊克賽》等20多個自辦欄目、1萬多盤的節目,并有《美食大冒險》《國寶那些事》《寰宇歷險》等十幾個引進節目。蒙語節目涉及歷年自辦綜藝晚會1006臺、自辦專題1084集以及《索藝樂》《烏力格爾》《早安草原》等20多個自辦欄目、4000多盤的節目,同時還有大量的蒙語頻道譯制的節目、電視劇等。這些節目異域風情濃重、地區特色鮮明,不僅記錄著過去電視人的智慧,更加體現著內蒙古歷史變遷、人民生活變化、廣播電視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點點滴滴。其中蒙語電視節目是我區獨有的少數民族的宣傳窗口,也是黨和政府聯系少數民族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二、承載電視節目資料主要介質
磁帶是承載電視節目的主要介質,其應用貫穿于電視節目生產播出各個環節。它是一種用于記錄聲音、圖像、數字或其他信號的載有磁層的帶狀材料,是目前最實惠、性價比最高的存儲介質,也是各電視臺使用最廣泛、應用時間最長、采用量最大的視音頻記錄和存儲介質,主要分為3/4、M2、JVC、BET、DVC
PRO、HDCAM等格式。
電視領域通常會將磁帶分為空白帶、素材帶、節目帶和播出帶等。空白帶是指沒有使用的磁帶,可作為任何環節的節目生產使用;素材帶是指錄制了前期拍攝節目素材的磁帶。節目帶是指素材被編輯后,并通過一定的包裝、配音、合成等技術手段而形成的完整節目錄制到磁帶上;播出帶是指播出機房播出的含有臺標的節目帶。
電視節目資料生產日益豐富,磁帶數量不斷增加,磁帶資料作為電視臺的資產項目,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科學合理地對電視節目資料進行妥善管理,充分利用新興的資料存儲技術,不僅可以明顯降低或減少不必要的節目拍攝開支,而且能夠豐富電視節目內容。因此,對于老舊的歷史資料的搶救勢在必行。
三、制約電視節目資料應用問題
傳統磁帶作為存儲介質保存音像資料,在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已有20多年的歷史,到目前為止仍有大量的節目依然以磁帶介質進行記錄。隨著時間的推移,磁帶開始出現磁粉嚴重脫落、磁帶信號不斷衰減、老舊節目帶已經存在無法修復還原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可利用的對應機器也少之甚少,編導們在借用節目資料時,常常出現有內容卻沒有機器可用的尷尬局面。同時,新增電視節目資料的速度在不斷上升,致使存貯空間非常緊張。對此,臺內建起了磁帶庫資料搶救系統也就是資料存儲型媒資系統,目的就是對媒體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存儲、檢索、再利用。運用數字化存儲系統,將視音頻節目數字化,或以數據的形式存在存儲體中,可以簡化節目資料的檢索利用程序,為記者編輯利用各類節目資料信息提供了方便。建立媒資存儲系統,既能滿足海量存儲的要求,又能確保資料信號的存儲質量。
四、搶救電視節目資料卓有成效
媒資系統運行開始后,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就從保存具有特殊歷史意義或未來有二次利用價值的角度出發,對這批老舊資料進行了全面系統、分門別類地清查和整理。按照現存老舊格式錄像機的數量和實際運行狀態,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和計劃,進一步落實了集中現有資源加快對這批資料的數據化編目工作。
由于節目帶非常多,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首先對其進行分類整理、擇優挑選急需上載的節目帶。對于涉及本地區自辦節目或引進節目的資料選擇重點錄入,尤其是反映本地區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城市變遷、文化淵源、人文典故等重要資料,以及本臺的一些航拍素材進行完整上載。這部分資料在今后制作節目時利用率很高,可以成為本地區某一方面較為完整的史料,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磁帶庫中保存的歷年的新聞類節目資料也是首先需要上載的內容,如《內蒙古新聞》《新聞天天看》《都市全接觸》等新聞類節目。而《我的伊克賽》《西口風》《流光藝彩》等綜藝節目,《蔚藍的故鄉》《點經內蒙古》《塔米爾》等專題類節目,以及涉及本地或與兄弟臺交換的評書、戲曲等所有的節目依次進行上載。蒙漢語自辦電視劇《貝勒廟槍聲》《風雪巴林道》《遙遠的特爾戈勒》,以及蒙語譯制影視劇《悲情布魯克》《那女人》《三國演義》等也是我們要保存的重點節目,這些節目記錄了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發展歷史。此類節目特色鮮明、唯我獨有,具有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上載完成的節目類型(以盤為單位)統計,如圖1所示:
上載過程中,我們考慮到3/4、M2、JVC機型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如果緊缺的設備再次出現硬件問題,勢必會影響搶救進程。這也是需要重點選擇上載存儲在這些介質上的資料的原因。上載完成的節目帶型(以盤為單位)統計,如圖2所示:
在搶救磁帶庫現有資料時,發現目前仍然有大量的節目和素材保存在欄目或個人手中,留作私用。如果不能及時追回,與此次搶救行動同步,必將造成資源流失,甚至是缺失。為了便于資料集中管理,實現資源共享,特別是在新大樓搬遷時,避免資料丟失,媒體資產部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加快對各部門、欄目、個人手中私自保存的資料的收集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流失資料的整合力度,尤其是對與本地有關的名人、名事及著名景物的集中收集,同時也希望編導們能主動交回個人保存的各類節目資料。我們對收集回來的資料帶做了統計,目前交回節目帶的數量比預想相差甚遠,如圖3所示:
結 語
對電視節目資料及時搶救、存儲和保護,可以提高電視臺資產的再利用率和節目資源的管理水平,同時也為獨有的節目資料走向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編輯: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