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梅
包頭市北梁地區被稱作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棚戶區,也是內蒙古面積最大的棚戶區。這里危舊房屋多,弱勢群體多,市政基礎設施匱乏,改造難度大。2011年和2013年,李克強總理先后兩次到北梁視察,對北梁棚改給予了高度重視。2013年,北梁新一輪棚改拉開大幕。對于這樣一項十分重要但又困難重重的工程,如何推進?怎樣取得實效?內蒙古廣播電臺多次派出記者蹲點采訪,對北梁棚改進行了全方位關注,集合全年素材,于2013年底采寫了新聞專題《北梁這一年》。此篇專題報道在2014年內蒙古新聞獎和內蒙古廣播獎中獲獎。作為參與者,回顧這篇作品的采制,感受和感動頗多。
一、深入基層和群眾,尋找報道的激情和活力
包頭,素有“根在東河,魂在北梁”之說。300多年的歷史,使得北梁既集聚了包頭的多元文化,又留下很多城市發展中的問題。2013年是北梁新一輪改造的起始之年、關鍵之年,面臨的問題多,群眾的疑惑多,干部的難題多,這既是北梁改造之難,也是新聞報道之難。面對瑣細繁雜的內容,該從哪里入手尋找報道的激情和活力呢?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家的炕頭上,收獲的才不只是建議;我們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讀懂你、為了你、依靠你?!边@段話,幾乎每個新聞記者都很熟悉。踐行“走轉改”精神,對北梁的采訪我們確定了總基調:走近群眾,深入基層。
于是,從北梁干部入戶摸底調查,到棚戶區改造初步方案出臺和若干次征求意見,再到干部挨家挨戶傳達棚戶區改造精神、做動遷工作,乃至大規模推進棚戶區改造進程……每個節點的工作,記者都采用蹲點方式進行真實記錄。北梁棚戶區改造中,幾乎每個搬遷群眾都歷經了從不了解政策到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的過程,大多數的入戶動遷干部也經歷了從苦口婆心做工作到和群眾培養起了深厚的感情,這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于是,就在這些看似瑣屑的事件中,我們記錄、梳理著北梁人在棚改過程中的心態、生活和精神的變化,也在跟隨干部入戶做工作的過程中,感受著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給干部們帶來的震撼。
蹲點采訪,給記者提供的首先是鮮活的第一現場的素材,群眾的真實心聲、生動話語,棚改的現實問題、推進舉措,干部的酸甜苦辣、真情實感……都樸素地呈現在話筒前;蹲點采訪,讓記者深入挖掘到北梁新一輪改造順利的深層原因,全方位展現出群眾路線在北梁棚改中的實踐和效果;蹲點采訪,讓記者實實在在體驗到北梁人生活由于棚改發生的變遷,體驗到干部從老百姓角度做工作的重要性,體驗到干群關系融洽所迸發的力量,真正激發了記者報道的激情。筆之所至,情之所至,因為被北梁的群眾、干部、事件所感染感動著,所以,新聞專題《北梁這一年》雖然醞釀采訪的時間長,但成稿是水到渠成,一揮而就的。
二、選好角度和表達,以文感人,以聲達意
在寫作新聞專題《北梁這一年》時,我們曾經面臨無從入手的局面。因為,2013年是北梁新一輪棚戶區改造的第一年,啟動的工作涵蓋方方面面,動人感人的故事也有很多。以什么角度切入報道,用怎樣的表達完成作品,成為記者一度很糾結的事情。
在重新梳理了對北梁的采訪素材后,我們的思路豁然開朗。既然2013年是北梁棚戶區改造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必將成為北梁改變的重要節點,北梁百姓在這一年實現了幾代人都不曾敢想的愿望,而且這一年讓所有參與棚戶區改造的干部在思想認識上、工作作風上有了嶄新的認識,那么,這個新聞專題是否就應該從“這一年”入手?!在確定了大的報道背景后,我們設計將“這一年”細分成“四季”,這四季既是北梁2013年棚戶區改造的時間進程,也是北梁百姓生活歷經變化的過程,更是棚改干部和群眾感情不斷深厚、信任程度不斷加強的過程。如何體現“四季”各個篇章的基調和節奏?春天是北梁棚戶區改造的啟動期,表達了百姓滿含的希望和期冀;夏天是棚戶區改造方案出臺、修改的關鍵期,百姓訴求和政策制定的吻合度在不斷的磨合中走向一致;秋天,動遷和拆遷工作大規模地推進,北梁棚戶區改造顯現效果;冬天來臨,在寒冷中走進已經搬入新居的北梁群眾家,融融暖意,沁入心頭……
報道的角度確定了,但是如何表達主題?作為廣播媒體,“聲音”是最重要的表達符號,也是最能打動人的元素。于是,我們從大量的采訪錄音中進行細致篩選,最終北梁2013年棚戶區改造各個重要階段工作的啟動現場、干部多次入戶動遷群眾的真誠表達、北梁群眾心態的微妙變化、棚改工作能夠取得重大進展的感受等內容,在新聞專題《北梁這一年》中全部通過現場錄音和記者實錄表現出來。干部和群眾融洽的感情與深厚的信任、群眾生活的具體變化、干部們通過做工作引發的思想和作風上的變化、北梁棚改貫徹群眾路線取得的顯著成效……真實的現場和真心的表述,使作品具有了特殊的感染力。
盤點2013年北梁的采訪,回顧新聞專題《北梁這一年》的采制,在深深地震撼于北梁變化帶給我們感動的同時,更加深刻感受到,深入基層,尊重新聞規律,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才能真正采制到感動自己、感染聽眾的好作品。
(作者單位: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編輯: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