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0歲,近兩年來被病痛折磨得無法打理生意,每天一起床就頭暈腦脹、心慌氣短,腹部脹痛不適,大便時好時爛。每次拉爛便時心情特別驚慌煩亂,不是擔心患上胃癌、肝癌,就是擔心患上了腸癌。我跑遍了當地的各大醫院,可以說是整日都在醫院里轉悠,做了全身各種各樣的檢查,醫生都說沒啥大問題,讓我放寬心。可我仍然覺得渾身到處都不舒服,肯定是有病,只要有點時間我就想去醫院看病。我現在覺得,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就是不生病,如果不是這樣整天病懨懨的,我就能把我的企業做得更大更好。可是病痛讓我痛苦不堪,根本沒心思做事。我到底得了什么病,我該怎么辦?
張先生
張先生:
你各項檢查結果均為陰性,醫生排除了器質性疾病,但你的疑慮依然無法打消,仍四處求醫,并為此痛苦不安。這種情形我們考慮為“軀體化障礙”。這種身體不適的感受是真實的,而不是“裝病”,它屬于功能性疾病,是大腦支配臟器的神經通路的遞質出現了紊亂或不足,也與疑病素質有關。
軀體化障礙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臨床表現多樣,癥狀經常變化為主癥,全身各重要器官或部位都可以出現不適,如吞咽困難、視物模糊、胸悶氣短、心慌胸痛、頭暈頭痛、腹痛惡心、腹瀉便秘、肩背和四肢疼痛等等,女性還會出現痛經、月經過多、經期嘔吐的現象。這種經常反復變化的、可涉及身體任何系統和器官的軀體癥狀,其中許多無法用醫學來解釋,各種醫學檢查,都不能證實有任何器質性病變來解釋這些癥狀。患者持久地擔心自己的健康問題,反復就醫,可伴有明顯的焦慮或抑郁情緒。軀體化障礙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有精神因素,有生物因素,如遭遇過精神創傷性事件、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繁亂、個性過分要強、凡事求全,都可成為誘發因素,有的專家認為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改變也起著一定的作用。病人在就醫時,通常是詳細訴說身體的各種痛苦癥狀,而不會提及精神方面的因素。如果醫生詳細了解病情后告訴病人,他的癥狀是由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病人往往不高興、不相信、不接受,會否認心理因素的存在。其實,世界衛生組織做過統計,全球約有10%的人存在心理問題,其中軀體化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0.2%~2%。研究還發現,綜合性醫院的病人中大約有9%符合軀體化障礙的診斷標準。
當你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后,就應該可以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了。建議你不再反復去做各種無謂的檢查,避免不必要的診斷和治療性程序,而是到心理門診或精神科定期就診,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其中有心理的治療和藥物的治療。你要相信專科醫生,和醫生建立平穩良好的醫患關系,常常向醫生咨詢以求得幫助減輕癥狀。同時,還要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盡量減少精神壓力,如急于投身事業、把企業做大做好等等;要多與人交流,在交流中釋放不良情緒。既然各項檢查都正常,你就不妨抱著個“不管它”的態度,減少對不適癥狀的關注,積極轉移注意力,帶著癥狀一樣去上班、運動、旅游、聽音樂,還可以培養其他新的興趣愛好,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開朗起來。相信你會逐步康復,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心理醫生 康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