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回南 朱群麗 邵竹林
婁國強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貼、杭州市名醫。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杭州師范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曾獲得杭州市先進科技工作者、杭州市德技雙馨名醫師等稱號。作為近年來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N1H1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工作中的臨床專家組負責人,建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傳染病診治臨床基地,為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傳染病控制做出了貢獻
采訪婁國強院長的時候,正值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建院65周年。冬季氣溫雖低,但陽光明媚,亮閃閃地照在頗負盛名的“洋關”紅樓上。四周古香樟環繞,紅色的回旋木樓梯發出咯吱輕響,仿佛在向來訪者介紹這個市重點文物單位的百年歷史變遷。
上午10點鐘,約了婁院長,我們到的時候,他已經候在辦公室,點著一根煙,風塵仆仆的樣子,看到記者后他把煙掐掉,用手指略略梳理了一下頭發:“不好意思,剛剛回辦公室。最近太忙了。”這位就是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的院長,原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院長,是一位知名的肝病科專家。
“做醫生是把病人服務好,做院長還要把醫院建設好。”婁國強說話時輕而有力,顯示出他性格中果斷直爽的一面,又傳遞出他對醫院管理上某些“強勁”的理念,“如果說,現在的二院規模是一個人的頭腦和心臟,那么將來我們醫院的發展就是要努力伸展,讓四肢強健。”
重點很明確——心臟強,則醫院強;外科強,則醫院強。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的院址前身,可追溯到一百年前。1894年甲午戰爭后,院址先后劃為日、英、美租界,1896年在院址內建造如今的市文物保護單位“洋關”。1949年9月,杭州市衛生局組建了“拱宸橋衛生站”,之后幾經擴建,于1954年10月,正式建立“杭州市第二醫院”。
“市二醫院和新中國同生同長,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婁院長介紹說,“當時二院很多學科都比較強,進行了當時很先進的斷肢再植、大面積燒傷搶救、第一例人工心臟起搏器安裝等大型手術,醫院也正式更名為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到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醫院進一步實施醫療改革,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于1991年3月被浙江省衛生廳評為“三級乙類”醫院。2001年,醫院正式合并入“杭州師范學院”并更名為“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保留“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名稱。歸屬的改變,給醫院教學、醫療、科研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這6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我們醫院也因為經濟形勢和地域搬遷等原因遭受過起落。所以,以史為鑒,我一直認為醫院發展的好壞,決不能囿于狹隘的地域性,而是要不斷加大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勇擔社會公共衛生職責。”婁國強用了一句老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首先還是要香。”
“醫院的重點學科有很多,但是我們主要發展大外科,我們有兩句口號,叫‘心臟強,醫院強‘外科強,醫院強。”
“心血管內科在醫院有扎實的基礎,杭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設在我院,心臟外科既是心內科發展的保障,也能帶動醫院其他輔助科室的高速發展,所以發展心臟外科勢在必行。”婁院長說,“醫院的發展必須因勢利導,哪怕我這個院長的主攻學科是傳染病和肝病,但這不是醫院的發展點,就不能因為個人原因去擠占其他學科的發展。如果這樣做,醫院就壯大不起來了。”
2011年,也即是婁國強擔任院長的第二年,醫院經過各科室的攻堅努力,最終被浙江省衛生廳評為“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成為院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評三甲多難啊!16個主要學科,各學科的手術量都有嚴格的指標,那陣子天天睡覺不踏實,頭發都白了,但這是作為院長的職責,就像下了軍令狀。”婁國強回憶當時沖刺三甲的情景,笑中帶了點無奈,但更多的是自豪。經過“三甲”評選的洗禮,市二院的綜合實力實現了量和質的飛躍,在教學、醫療、科研、管理、基礎建設等諸多方面成績斐然,知名度、美譽度也迅速提升。
思路很明確——技術要創新,思維更要創新。
據數據顯示,今天的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床位已達1500多張,臨床學科優勢突出,專病專科設置齊全。2013年成立的心臟中心匯集了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介入血管科、導管室及心血管疾病基礎研究實驗室眾多優秀人才和先進設備設施。讓原本就優勢突出的心血管內科成為了浙江省醫學重點扶植學科,整體實力可列國內先進。
“但局限于這些是不夠的,在現在各行各業快速發展的今天,醫療行業更要日新月異,才能趕得上生老病死的轉瞬即逝。”
但醫院的建筑面積只有7萬多平方米,四周的文物保護建筑和古香樟保護大大限制了醫院硬件設施的建設。
“怎么辦?只有保證‘心腦成長的基礎上,把四肢伸展出去。”這是婁國強在采訪過程中的核心比喻——“心腦”是醫院本身的發展,“四肢”則是加強對外合作。
思路決定出路,正是在這樣的創新思維引導下,2013年11月,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與德國Werner Wicker醫院(德國脊柱側彎中心)達成合作協議,聯合成立中德(杭州)脊柱外科臨床研究中心,中德專家聯手應對脊柱疾病——這一國際骨科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在成立儀式上,婁國強發言說:“與國際權威的、技術領先的專科醫院進行廣泛合作,是醫院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重要部分,不但是擴大醫院影響、提高專科臨床診治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直接享用國際最先進的脊柱醫學成果和醫療產品,將達到雙贏的效果,最終受益的是廣大患者。”

緊接著2014年,也是醫院院慶的一個重要內容——與美國霍普金斯醫院聯合成立了中美(杭州)胃腸肝病中心。“進一步整合胃腸外科、肝膽外科、肝病科、消化內科等學科優勢資源,建立長期網絡遠程會診機制,全力提升胃腸肝病診療尤其是微創外科水平。”婁國強高興地說。
“不論是中德合作,還是中美合作,都將有國外的頂尖專家定期來院坐診,參與醫院的查房、診療、手術、病例討論、講座等,這也意味著今后不出國門,杭州乃至浙江省廣大患者就可以享受到世界一流的專家診療疾病、親自手術。此外,我們醫院每年也會安排人員去培訓學習,開展學術交流。這就是我們所要的效果,這也是創新思維創造的效果。”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顯然,婁國強的創新思維并未止步。“2015年,我們醫院還有很Fashion的大動作。”
Fashion這個詞從一院之長嘴里說出來,立刻吸引了記者的莫大興趣。原來,2015年,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將與韓國頂尖的整形美容機構,再加上迪安,聯合成立一家混合所有制的“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韓諾”國際醫學健康中心。該中心匯集了三方最卓越的相關學科的醫學技術,為群眾提供醫療整形、放射診斷、口腔醫療和健康體檢等方面的服務。而該中心成立所涉及到的所有制性質、人才引進、編制待遇等問題,也和當下的醫改觸點相吻合。
“想象一下,以后我們國內想成為俊男美女的,不用到韓國去,就能享受到最頂尖的韓國整形美容服務……很Fashion,很美好吧!但具體事務做起來也很繁瑣,但這就是我們醫院發展所必須要經歷的,只有不斷地跑出去,不斷地合作,我們才能真正地成長。”婁國強用手在醫院最新出的規劃圖上劃拉了幾圈,語氣篤定,“我從普通的醫學院學生到一名普通醫生,再到做院長,身份變了,職責要變,理念更要變,要越變越新。”
理念很明確——仁心仁術、博愛博學
話題切入到本次院慶,記者問:“這次65周年的學術周,主要有些什么活動呢?”
“舉行大約半小時的慶典,和美國霍普金斯醫院聯合成立了中美(杭州)胃腸肝病中心的儀式,接下來就是整個進入學術周和免費義診活動。”婁國強院長介紹說,“我們邀請了有合作關系的國內外專家出席慶典和學術周的活動,請他們在學術周的幾大板塊中出席講座、指導、門診,甚至參與手術,此外還將舉辦2014年杭州心血管高峰論壇、胃腸肝病高峰論壇、抗菌藥物優化治療與評估高峰論壇。”
“學術周和義診倒是讓醫院的醫生和患者受益匪淺。”記者認為,這樣的院慶很有別于以前的“慶典”式活動,顯得更加務實和親民。
“確實和以前大為不同了,也是形勢使然。”婁國強笑著說,“不過,我們醫院的辦院理念是‘仁心仁術、博愛博學,院慶自然也要始終圍繞醫院理念,這樣更有意義。”
作為杭師大的附屬醫院,傳道授業,培養高素質的醫學生一直是醫院義不容辭的使命。這些年來,醫院設有內、外、婦、兒等19個教研室及設施先進完善的臨床醫學實驗中心和臨床技能學習培訓中心,承擔了杭州師范大學臨床學院臨床醫學、口腔醫學2個本科專業及成人繼續教育5個專業的教學工作。2010年,臨床醫學成為省級重點專業。其中,神經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肝病科、腫瘤科、醫學檢驗科致力于創新專業領域的新理念、新技術,大力培養科技創新團隊,確保學科持續發展,先后成為浙江省醫學重點扶植學科和杭州市重點學科。2014年,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學科承擔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任務,實現了臨床醫學教育歷史性跨越。
“我們爭取在未來3~5年內爭取到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婁國強雄心勃勃,“著力打造人才優勢、學科優勢與品牌優勢,可以不斷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而所有這一切,我們都是為了得到患者的認可。患者的口碑,是醫院的底氣。”
采訪札記:
所謂醫患,從根本上來說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關系。“我覺得作為一家政府辦的公立醫院,所有發展自身力量的舉措,歸根結底是為了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更應該主動關心貧困患者,為公益事業盡心盡力。”
據資料顯示,這些年來,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成立了育心基金、心希望基金,用于免費手術治愈了數百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還開展了“微笑行動”,讓近千名先天性唇腭裂孩子重現燦爛笑容。
而“建分院、走基層”活動,則讓醫院的專家團隊走遍了周邊省市60余家基層地區,通過傳幫帶,讓廣大基層患者在當地就可以享受到優秀專家的診治。此外,全面推行智慧醫療和患者滿意度評價系統,完善了醫患互動信息化建設,讓患者就醫體驗日新月異。打造的區域信息化平臺,與拱墅區開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深入社區,惠民利民。
在抗擊“非典”、抗震救災、防治手足口病、戰勝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中,醫院切實履行社會公共衛生職責,沖鋒在前,一次次實踐著醫者神圣的承諾,獲得了社會和業界的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