昀皓
在人們睡眠時給予某些特定的條件影響,可能會促使人們改變某種行為習慣。新威茲曼研究所的這項研究論文已發表在《神經學雜志》上,這也讓“睡眠學習”的理論向現實應用又邁進了一步。
研究中,研究人員讓長期吸煙的被測試者在睡眠時聞到一種混合氣味:香煙加臭雞蛋或臭魚味。然后,被測試者在接下來的一周內記錄他們抽了多少支香煙。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接受這種睡眠學習治療能夠顯著地減少煙癮——很可能是因為受試者學會將香煙的味道和臭雞蛋味道聯系在了一起。
研究人員給受試者聞到混合香煙。
在此研究之前,威茲曼科學研究所的阿娜特·阿爾茲博士就已發現,當人們在睡眠時使用氣味作為無條件刺激,可以使大腦產生條件反射。被測試者雖在醒來后無法記起睡眠時聞到了何種氣味,但他們的嗅覺已經把這些記住了。清早起來,被測試者做幾次輕短的呼吸,就會下意識地體會到有臭氣的感覺。阿爾茲進一步解釋道,這個研究的核心是使用氣味作為刺激:與其他的感官刺激不同,即使是很糟糕的氣味也不會讓被測試者醒來。
有66名希望戒煙但未接受相關治療的志愿者參加了這項研究。研究者之所以選擇吸煙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行為習慣,并且可以方便量化,另一方面是因為吸煙具有一個相對應的氣味可以進行嗅覺刺激。
研究時,研究者首先調查了每位被測試者當前的煙癮情況。然后,一部分被測試者被分配到睡眠組,在睡眠狀況被監控下,他們在研究所的睡眠實驗室進入了夢鄉。當這些被測試者進入特定的睡眠階段時,研究者讓他們聞到一種混合氣味:香煙味和某種臭味。其中臭味的具體味道不斷更換,并整晚交替重復。雖然被測試者在第二天早上醒來后,已經記不起睡眠時所聞到的氣味是什么,但他們在接下來一周內的吸煙量減少了。被分配到非睡眠組的被測試者,則是在清醒時接受混合氣味的。這一組被測試者,以及被提供單純香煙味,或者兩種臭味組合氣味的睡眠組的被測試者,都未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減少吸煙量。
在此研究之前,該研究團隊就發現:人們睡眠中最容易忘記夢境的階段,也成為刺激形成潛意識最佳的階段,他們稱之為“記憶鞏固”(memoryconsolidation)階段。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也指出,當被測試者處于睡眠第二階段(快速動眼階段)時給予氣味處理,其吸煙減少的量最為顯著(減少30%),因此這兩項研究結果也就相互支持了。
索貝爾和阿爾茲認為,因為大腦中與成癮(如吸煙)相關的“獎勵系統”與嗅覺產生的大腦區域有著緊密的相互聯系,并且,大腦這些區域中的一部分在睡眠中不但保持著活躍,所接收的信息還可能被加強。所以嗅覺條件處理也許能夠成為成癮研究的一個很有潛力的研究方向。
阿爾茲說:“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一種讓你只靠睡眠就完全戒煙的方法,因為這需要一系列不同的研究工作協同進行。但我們說明了一種條件作用可以在睡眠時起效果,并且其會導致該個體在現實中發生行為改變。在未來,嗅覺可能會成為我們在睡眠時進入大腦的入口,這能夠幫助我們戒掉上癮的東西,或者改掉一些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