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席勒說,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勇于不惜一切地去維護自己的尊嚴,那么,這個國家就一錢不值。
國家有了尊嚴方可屹立,同樣,一個人有了尊嚴,才能擁有完善不屈的人格。尊嚴,是一根頂梁柱,撐起我們堅挺的身軀;尊嚴,是一支火炬,照亮我們前進的生命之路。
■
送液化氣的漢子
□陳洪娟
家里的液化氣又沒了,正好樓下有個收舊鋼瓶的漢子經過,于是我把鋼瓶交給了他。中午,我在陽臺上翻曬衣物的時候,那漢子就將充好氣的鋼瓶送來了。
他把煤氣罐扛進廚房,接上閥門,然后試著點著了火。“這火有點黃,可能是液化氣灶出了點問題。”說著,他從口袋里掏出一根細細的鐵絲,依次在爐眼里通了通。再一次點著了火,那火苗真的藍了許多,可漢子的殷勤不免讓我忐忑不安。將鋼瓶送進廚房是他的任務,至于修液化氣灶則是分外的事,他干完了會不會要求加錢呢?我可不想多給,價錢是我們早就談妥的。
“好了。”他長長地噓了一口氣,然后拽起衣袖擦拭順著脖子淌下來的汗水。我有些心軟了,準備著和他討價還價,塊把錢我還是愿意給的。
我把錢付給他,他道聲“謝謝”就轉身往門外走去。我有點為自己的“小人之心”過意不去,招呼他說:“喝口水,歇一歇吧。”
他遲疑了一下跟我進了衛生間。他的手很臟,洗手的時候,混濁的水從他的手上淌了下來,我突然擔心他去抓那條新毛巾擦手。我還沒來得及找塊抹布遞過去,他已經關了水龍頭,在自己的外套上擦著手。他的“知趣”讓我不禁臉紅。
“坐吧,喝瓶可樂。”我從冰箱里拿了一瓶可樂放在他面前——我沒有倒水,我害怕傳染病。
他很局促地坐在飯桌旁的椅子上。趁他喝可樂的時候,我仔細地看了看他。他頭發蓬亂,胡子拉碴,雖然春寒料峭,但他只穿了一件襯衫和一件很破舊的外套。
“你孩子多大了?”
“9歲了,正上小學呢。”他抬起頭,眼里泛起一縷柔和的光芒。
“你家離市區遠嗎?日子過得怎么樣?”
“要十幾里路呢。我早上天不亮就出來了。”他輕輕地嘆口氣,“家里蓋了樓房,還欠了一些債,日子過得很緊。孩子倒挺爭氣,成績一直不錯,說不定將來能上大學,我想多給他攢點學費。前幾天,我父親又生病了……”他想說些什么,卻又止住了。
“你兄弟幾個?”
“四個。”他低下了頭,眼里有些濕潤,“原本打算兄弟們湊點錢讓父親上醫院看病的,誰想……大家吵得不歡而散……”
我想安慰他幾句,卻又不知說什么好。正好看到餐桌上有孩子吃剩下的幾塊餅干:“你還沒吃中午飯吧?先填填肚子吧。”他連連擺手說不吃,但喉結卻分明在上下蠕動。我將餅干塞到他手里。母親在陽臺上替我收拾完舊衣服,招呼我找個蛇皮袋子,幫忙把舊衣服裝進袋子里。等我回到餐桌旁的時候,正看到他用舌頭舔著掉在手心里的餅干渣兒,一看見我進來,他窘迫得紅了臉,趕緊立起身,說要走了。
出門的時候,他欲言又止。我明白了,他還是想多加點錢吧。“你為人誠實厚道,我再加你一塊錢吧。”我不想讓他難堪,就主動提出來。“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他的臉更紅了,猶豫再三,他小聲地問我:“你那袋舊衣服,是打算扔掉的吧?”
我恍然大悟:“這些衣服都不穿了,放著也是累贅,你要就拿去吧。”我把他帶到陽臺上,把那包衣服交給他。經過我女兒書房的時候,他眼里倏地亮了許多,羨慕地說:“你孩子真有福氣,看這么多書……”我從女兒床底下的紙箱里翻出幾本舊書,交給他:“給你帶幾本回去吧。”這一次他沒有推辭,眼里露出喜悅的亮光,然后一手拎著個蛇皮袋子,一手夾著書,邊下樓邊回頭,萬分感激的樣子。
第二天一大早,我剛起床,門外就響起了“咚咚”的敲門聲。打開門一看,竟是昨天送液化氣的那個漢子,他手里捧著一塑料袋雞蛋。“鄉下沒什么值錢的東西,這蛋是自家雞下的,吃起來香著呢!我捎幾個來給你們嘗嘗。”我剛要推辭,那漢子卻將雞蛋往我懷里一放,“噔噔噔”地下樓了。我趕緊追下樓,那漢子已經跨上了三輪車,吆喝著換煤氣罐去了。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6年第12期)
■
本文敘述了一件發生在“我”與“送液化氣的漢子”之間的事,“我”的“忐忑不安”“小人之心”與漢子的“知趣”“萬分感激”形成鮮明對比。它引發了我們對“人格尊嚴”的思考。從“我”的角度看,“我”的一系列想法和舉動都沒有尊重他人。從“漢子”的角度看,他的生活雖艱苦,但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己。他堅守自己的尊嚴,而對那袋舊衣服和幾本舊書,卻是萬分感激,這又體現了漢子物質貧乏,精神卻很富足。
1.簡要分析漢子的形象。
2.文中補敘漢子“蓋房欠債”“湊錢為父治病”的內容有何作用?
3.概括文章主旨,并談談對你的啟示。
活在全世界之外
□馬 德
一個人的尊嚴是在乎出來的,也是在太在乎中失去的。太在乎與太不在乎,都可能無尊嚴可談。因為,在尊嚴的兩個極端上,不是敏感便是偏執。最好是拿自己當點事,這樣好有人尊重你;也最好不要太拿自己當回事,這樣好活得輕松。
拿你當回事的人,未必是在乎你,或許,只是有求于你。好多的尊重,都來自于你有用。你若什么都不是了,所有的尊重也就消失了。當然了,你什么也不是的時候,也就什么也不爭了。
這個世界,不論你混到了多高的位置,有多響的名頭,總會有人不拿你當回事。
當然了,太多的笑臉、恭維和前呼后擁已然劫持了你。劫持的意思是,把這一切理解為當然和應該。這樣的結果是,會把自己太當回事。這樣的后果是,容易把不是事的事也當成事。
還是退回到原始最好。無論有多少人圍攏在你的周圍,你都活在淡定中;無論有多么盛大的恭維相伴,你都活在清醒里。這需要一份偉大的現實感,那就是:全世界都在拿你當回事,而你,卻活在全世界之外。
背后詆毀你的人,人前總要裝得像模像樣。陰暗的人性,必然要裝扮出天使和魔鬼兩副面孔。人前迷惑,方見其陰損;背后翻云覆雨,始顯其惡毒。如此,一面小人,一面君子。
對方的可惡之處就在這里。更多的時候,你感到不舒服,不是被咬疼了,而是被膩歪著了。
是與非,真與假,美與丑,在他那里根本不重要。對方針對的不是道理,而是你。你若認真,便中了計。你若生氣,便宣告對方勝利。
因為在現實世界無法打敗你,只好在精神世界,以這樣惡毒的手段拖垮你。
這個世界,被狗咬到的,都是鐵著心要跟狗一決高下的人。問題是,狗咬了你,而你,無法反咬狗一口。你要的是人格,他玩的是獸性。
讓狗狂吠去吧。你只需知道,閭巷之中,會有無數咬人的狗。你要做到的是越走越高,越走越遠。最后,它吠累了,望著你的影子,只好朝天叫兩聲,然后,悻悻歸去。
實際上,你把痛苦留給了對方。狗的痛苦是,自己氣急敗壞地吠了無數遍,而被咬的人早已不痛不癢地走遠。
你輕易得到的,未必是珍貴的東西。但屬于你的珍貴東西,說失去就失去了。
生活看起來,好像總是如此不公平。但即便是這樣,沒有誰因此占了誰的便宜,每一個人都感覺自己是不公平的受難者。也就是說,刻薄的世界比比皆是,厚待的人生遙遙無期。
這個世界上找不到幾個心滿意足的人,大家都在尋找心滿意足的路上。真正平靜的人是因為活到了平衡。未必得到的多,只是所要的少,于是,不擾于外,不困于心。
所以,在物質世界沉浮的人,快活的很少。追逐得越狠,活得越累。最后,不是不放過物質,而是不愿輕饒了自己。物質給他們帶來了聲名、尊崇和仰望,也帶來了被物質五花大綁的身心。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人生真正的快樂,其實跟錢的關系都不大。溫飽之外,所有物質的給予,都叫刺激。
虛榮心是喂不飽的,靈魂的詩意卻可以不滅。
有的人,你跟他八竿子也打不著,但他就是對你不感冒。也許,他對更多的陌生人懷有善意,但唯獨對你沒有。
這種現象,在人世的常理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但在復雜的人性中可以找到。
他不是壞人,但偏偏對你特別地壞。你匪夷所思,他目的明確。你都覺得荒唐了,他卻一點開玩笑的意思都沒有。
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莫名其妙的時候:會突然間看不慣某個人,看不上某種做派,進而,無論親疏,一念惡,便處處惡意相向。
只是,我們會經常忘了或者忽略了這樣的曾經。有時候,解釋別人,不如從解釋自己開始。看清楚了自己,也就想明白了別人。
(選自《廣州日報》2015年4月27日)
本文見解精辟、說理深入淺出。或類比,或舉例,或剖析,深刻而又明快地揭示出要想活得有尊嚴,活得快樂幸福,鑰匙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把自己當回事。
1.本文為什么以“活在全世界之外”為題目?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
2.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試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