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的實質是對立統一,人生的智慧也恰在于此。所謂剛柔并濟,所謂能屈能伸,所謂知白守黑,無不告訴我們:方圓之用,善莫大焉。
入世為方,出世為圓。
人的一生,首先遇到的問題,當屬對入世與出世的抉擇。有英雄如曹操對酒當歌,舳艫千里,山不厭高,求賢若渴,于亂世之中盡顯英雄本色,當屬入世之典范。也有隱者如林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寄情山水,徘徊光影,不愧隱世之楷模。
視孟德一生,多豪情,而少閑情;觀林逋之一世,多閑適,而少激越。縱觀歷史,也有透徹的高人游刃于方圓之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功成之時急流勇退。如漢初三杰之一的張子房,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漢朝統一天下后,他雖官拜留侯卻退隱山林,一入一出,方圓之間,盡顯風度。
癡心為方,明哲為圓。
人生之理想、事業、感情,皆有癡心與明哲之二法。癡心者如尼采,醉心于自己的超人哲學,理想終被自己的熱血燒死,落得一個發瘋的下場。明哲者更為多,蕓蕓眾生之中有多少人精于算計,深諳明哲保身之道。然而歷史卻淘洗去他們的姓名,終不能留下片言于史冊。
尼采之癡心,使自己走向瘋狂;世人之明哲,使自己陷入庸碌。回首歲月,也有癡心而明哲之人于方圓之間,盡顯智慧。如張大千,熱愛藝術也不排斥世俗,癡心而明哲,懂得于進退之中見風華,明哲而癡心。
激進為方,漸進為圓。
再看國家民族之興亡,亦顯方圓之道。法國大革命之狂熱,帶來了多少本可避免的殺戮,羅伯斯庇爾的白色恐怖,更使人心惶惶。而德國民主改革之不徹底,封建殘余充斥整個德意志,則是過于保守之害矣。
歷史證明,不論是法蘭西還是德意志,方圓只取其一,流弊無窮。相反,有英國之光榮革命,保守中蘊含激越;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有進有退,能打能談,激進與漸進皆有,方圓之間,耐人尋味。
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方圓并舉,剛柔并濟。方圓之用,善莫大焉。
【作者系湖北省羅田縣駱駝坳中學高三(5)班學生,指導教師:徐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