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到北京參加“世界信用評級論壇”。在論壇上,他集中闡述了世界性債務擴張對全球經濟的巨大負面沖擊,甚至宣稱“我們還未從2008年的危機中吸取任何教訓!”德維爾潘說:“各國公共債務不斷攀升,歐洲尤其嚴重。緊縮措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力度顯然不夠。希臘債務問題已成為嚴峻的政治問題。希臘如果要償還債務,就不得不傷害她的人民。人民所受的苦已難以承受,收入減少25%,失業率持續攀升。然而,希臘卻無法承受債務違約的巨大風險。要留在歐元區,希臘就不能通過貨幣貶值來刺激經濟……”
嚴峻的債務危機將希臘經濟拖入災難深淵,也拖累了歐元區乃至全球經濟復蘇。迄今為止,資本管制、銀行關門、全民公決、歐元區領導人緊急磋商和歐洲穩定機制的緊急救助貸款等,幾乎所有招數都用上了,希臘能否留在歐元區仍有很大變數。更為麻煩的是,無論希臘退出還是留在歐元區,其高達3170億歐元的巨額債務(相當于希臘GDP的180%)將長期成為歐元區經濟金融動蕩的“定時炸彈”。
希臘債務危機只不過是全球性債務惡性膨脹和債務危機的一個小小縮影。當代全球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債務規模持續而急劇地擴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日益累積的巨額債務是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以觀點特立獨行著稱的美國雜志《國家利益》,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標題更直截了當——《債務,世界的最大風險》。文章認為過去數十年來,發達國家一直依靠債務擴張來透支未來的收入和利潤,卻從未認真考慮債務積累最終會嚴重拖累經濟增長。令人憂慮的是,人們本已認識到2007年次貸危機和2008年金融海嘯本質上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債務危機,危機爆發后,各國領導人和金融監管者發誓要“去杠桿”。然而,以美聯儲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中央銀行肆無忌憚地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不僅沒有發揮任何“去杠桿和去債務”的作用,反而大幅提高了公共和私人部門的債務水平,債務累積不斷創造歷史紀錄。根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的統計,自2008年以來,主要受到美聯儲低利率的刺激和鼓勵,全球債務總額凈增長高達57萬億美元,全球債務與GDP之比上升17個百分點。而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給出的數據,2007年以來,發達國家債務與GDP的平均水平上升幅度高達50%。英國和西班牙債務總額翻了一番。2008年以來,新興市場經濟體大幅度增加美元債務,美元債務總量占到全球美元債務規模新增量的70%。
無論是各國內部的債務規模還是跨國債務規模,均因低利率的刺激和鼓勵而飛速增長,這種增長趨勢必然會逆轉,債務累積的拐點必然就是債務危機爆發之日。發達國家有識之士早已認識到這一點,新興市場國家亦有許多人開始高度關注債務累積和高杠桿的巨大風險。中國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布的公報就明確指出: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令人憂慮的是,各國似乎還沒找到去杠桿和穩增長的最佳平衡點和有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