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今日本外交界沒有任何人像谷內正太郎那樣“低調而活躍”。作為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他是安倍內閣的外交智囊,有人甚至稱他為日本的“基辛格”。
7月16日,國務委員楊潔篪與來訪的谷內在北京共同主持首次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隨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分別會見了谷內。一時間,谷內成了媒體十分關注的新聞人物。
熟諳官僚之道的智者
71歲的谷內出生在石川縣,在經濟較落后的富山縣長大,家境貧寒。不過,富山縣重視教育,谷內學習也十分刻苦。
1969年,谷內從被稱為“國家精英搖籃”的東京大學獲得碩士學位,進入外務省工作,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外交生涯。早年他曾外放日本駐美使館,還在美國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進修了碩士課程。1985年,谷內出任外務省條約局法規課課長,兩年后任日本駐美使館參贊。1995年,他升任外務省審議官,次年任日本駐洛杉磯總領事,干了3年。
1999年,谷內回國,在外務省任職。2002年,他與擔任小泉內閣官房副長官的安倍晉三相識,并出任安倍的助理。谷內被同僚稱為“熟諳官僚之道的智者”,他既懂得為官之道,也能琢磨出自己的一套。他和安倍在處理朝鮮與日本關系等問題上觀念一致,都主張采用強硬路線。有分析稱,安倍常根據谷內提供的信息及想法,醞釀構想出自己的思路。2005年,谷內正太郎重返外務省,任事務次官。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御廚貴稱谷內為“外交工匠”,常年在世界各地參加談判,十分勤勉。
2008年,谷內辭去外務次官一職,隨后活躍在日本高校,還擔任過東京電力、富士通等企業高管。但他對政治戀戀不舍,長期兼任外務省顧問。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組閣,谷內被任命為內閣官房參與,也就是政府的高級顧問。他是安倍“價值觀外交”的主要倡導者,向安倍提出了所謂“地球儀外交”,意思是“不僅關注兩國間的關系,還要像俯瞰地球儀一樣俯瞰世界”。安倍上任后積極出訪,頻率之高遠超前任,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中道右翼”的安保局長
谷內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體制做過研究,并最終推動安倍內閣在2014年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成員為首相、官房長官、防衛大臣、外務大臣,其功能是收集、分析情報,調整日本對亞太地區的對外政策,并就安保問題與其他國家進行協調。安保會議下設實體機構國家安全保障局,編制為60人,設綜合、戰略、情報、同盟·友好國、中國·朝鮮和其他地區6課。其中,綜合課負責協調政府部門,戰略課負責起草外交安保政策基本方針,其負責人均來自防衛省。情報課則負責綜合分析各種情報,在發生戰事時負責對情報統一管理。安保局里有10多名職業自衛官。對局長一職,安倍考慮再三,最終拍板讓谷內出任。這顯示了安倍對谷內的充分信任。
谷內與安倍見面頻繁,在所有高官中極為罕見。《環球人物》記者根據日本政府公開的首相日程進行了統計,今年4月谷內與安倍會面次數達8次,其中4月2日上下午各一次;5月5次;6月又是8次。從見面次數可以窺見,安倍對谷內相當器重。
谷內為安倍奔忙,也是不遺余力。2013年,美國國會調查局曾在其所公布的日美關系報告中,稱安倍為“強硬的民族主義者”,認為他在歷史問題上的認識“破壞地域關系,可能損害美國利益”。安倍自辯:“我國的想法未得到充分的理解,這點非常遺憾。為了使對方準確理解,必須積極進行信息收集和發布工作。”谷內積極為安倍辯護,努力遮蓋安倍的“鷹派”色彩。
谷內自稱為“中道右翼”。他說,右翼有3個領域,天皇制、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安全保障問題。谷內在安保領域持保守立場,在安倍上個任期內就曾推動解禁集體自衛權等。但在歷史問題上,他并不保守,對參拜靖國神社也不贊成。2013年10月,靖國神社“秋季大祭”,安倍想去參拜,谷內擔憂激怒中韓,勸安倍慎重。不過,當年12月26日,安倍還是參拜了靖國神社。據分析,這是因為安倍當時已經帶領自民黨贏得國會選舉,權力達到巔峰,因此不顧多位大佬力勸,執意要向黨內右翼“有所交代”。此舉遭到包括中韓在內的國際社會強烈反對,美國也對此表示失望。次年1月,谷內赴美與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舉行會談,向美方進行了“解釋”。
與中國的關系受關注
很多中國民眾關注谷內,是因為他曾為中日關系回暖做出過努力。
2006年,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面對因前任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造成的日中關系僵局。當時,擔任外務次官的谷內曾與中方秘密溝通。安倍在這一任期內沒有參拜靖國神社,還實現了中斷已久的中日首腦會談。對此,安倍的前官房副長官下村博文曾說,安倍的妥協和他2007年的參議院選舉策略有關。當時,安倍希望當兩任首相,所以想利用訪華的外交成果爭取選票。
谷內在其回憶錄中記述,2006年2月,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訪日,谷內邀其到某著名溫泉做客,雙方交談到深夜。當年5月,戴秉國邀谷內到訪其故鄉貴州。在就安倍訪華問題進行溝通時,谷內說,安倍不明言是否參拜靖國神社,已受到日本國內左右兩派的批評,如果中國拒絕安倍訪華,他將更有借口參拜。5個月后,安倍成功訪華,提出“日中戰略互惠關系”并獲中方接受。從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谷內善于琢磨,也很會說話。
安倍再度執政后,谷內的中國經驗也被看重。2012年10月,新任命的日本駐華大使西宮伸一突然病逝,谷內一度被列為駐華大使候選人。2013年6月,谷內曾訪問中國,日媒分析,這是為了尋求兩國首腦直接會談的可能性。《朝日新聞》報道,2014年7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訪華,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谷內也陪同出席。這表明為促成當年11月在APEC的“習安會”,兩國政府進行了運作。日媒稱,盡管中方高層對安倍“極不信任”,但也希望通過谷內確認安倍在修復對華關系上的積極性。而在“習安會”前幾天,谷內與國務委員楊潔篪還進行了“最后一刻的協調”。
谷內今年這次訪華,外界也在猜測,可能與安倍能否在9月實現訪華有關。在與谷內會談時,李克強總理表示,中方愿“推動兩國關系回到正常發展軌道”。日本媒體稱,中方希望通過谷內準確地把握安倍的想法,也把中方意向傳遞給安倍。至于安倍會如何做,還得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