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李克強總理出現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一邊喝咖啡,一邊給創業者打氣鼓勁,這不僅令創業圈群情高漲,連資本市場也受到強烈刺激:隔日的A股創業板指數暴漲6%,再創歷史新高。
中關村創業大街有何魅力,能吸引一國總理去喝咖啡?
從去年起,李克強總理就在多個公開場合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今年兩會上,這一理念更是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被定義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這是經濟新常態下尋求發展方式變革的重要舉措,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更多人被激發出“從0到1”的創業斗志,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創業潮流,國家的創新進程與經濟發展也會因此受益。
然而,在“全民創業”的熱潮中,我們也要保持一定的理性。畢竟,有創業熱情并不意味著創業就一定能成功。雖然政策環境優化,創業的門檻低了,獲得創業啟動資金也更加容易,但新興行業的激烈競爭,使得創業成為一種既興奮又痛苦的過程。數據顯示,十有八九的創業是失敗的,即便是最后的成功者,其創業歷程之艱辛也往往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作為蘋果的創始人之一,喬布斯曾經一夜之間成為最年輕的美國富豪,但在數年后卻被董事會趕出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直到多年之后才得以重返蘋果。
正因為創業維艱,所以并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創業的。除了具備專業技能外,創業者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與堅強的意志,同時又需要有極強的團隊領導力與隨機應變能力。創業者不但需要判斷風向,還要注意避開競爭,更要拿出真正被需要的、擊中用戶興奮點的產品,這些都并非易事。所以,當你有了創業的沖動,首先要思考的不僅僅是你能通過創業獲得什么,還要對各種風險與困難有充分的認識。
其實,對于個體而言,單獨開公司并非是從創新中獲益的唯一方式。當眾多小型的創新企業出現時,那些大的、相對保守的企業也會為生存而在業務發展、企業管理、激勵機制等方面自我革新,甚至不得不加快自身再創業與再創新的進程。所以,即便你并非創業大軍中的一員,只要具備創新的精神,當你所在的企業進行內部創新時,就是展示你能力的好機會,否則,你就可能遭遇落后甚至被淘汰的命運。例如,傳統金融業在這一兩年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嚴重沖擊,為了抵御競爭,這些傳統的“龐然大物”都已經開始推進各項業務的深度互聯網化,傳統金融業的員工們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能跟上形勢。從這個角度看,創業和創新大潮正在改變整個中國的經濟競爭形態。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于國于民都是利好之舉,即便某些時候可能會因為資源過于聚集而出現泡沫,但這并不能影響創業與創新的核心價值。未來,政府應該更加重視制度鼓勵,給予個人創業與企業創新更大的自主權;而創業者則需要潛心而行,避免浮躁、跟風。如此形成良性循環,無論國與民,都將從創業創新中獲得真正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