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自古就有“晉東門戶”、“東藩要塞”、“晉冀喉咽”之稱,是承接晉中乃至全省、溝通環渤海經濟圈的最直接“口岸”和通道。
和順縣內礦產資源豐富,是全國重點產煤縣;水草豐盛,牧坡廣闊,是全國黃牛改良及秸稈養牛示范縣;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生態避暑旅游目的地。201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43.5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36億元。2011年5月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范縣”2011年以來獲得“全國雙擁模范縣”“全國肉牛標準化示范縣”“山西省園林縣城”“省級文明縣城”等榮譽稱號。
科普陣地不斷拓展
盡管和順縣是一個山區貧困縣,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科普工作,把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為保證科學素質工作的順利開展,縣財政從2011年以來逐年增加科普經費,2014年科普經費預算14.6萬元,達到人均1元。縣直各單位和鄉鎮每年用于科學素質工作經費不少于5000元。
在科普設施建設方面,和順縣政府領導給予大力支持,把農村科普設施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中,從2012年開始,縣新農辦每年投入10萬元資金用于科普宣傳欄和服務站建設。
2013年,和順縣投資1.2億元建起了現代化的文體中心,為群眾提供了學習、鍛煉、科普、娛樂的場所。2012年以來,縣科協和新農辦合作,新建了56個科普惠農宣傳欄、8個科普益民宣傳欄供群眾閱覽,安裝“中科云媒”終端設備10臺。近年來,縣科協編印科普圖書8000余冊,向省科技傳媒中心訂購科普圖書4500余冊,增訂掛圖30套,在地方報《和順文苑》上主辦了科學與生活專欄,向廣大群眾宣傳身邊科普知識。
2015年1月,和順縣科協爭取到了中國流動科技館在和順縣巡展,這次展出歷時50余天,有5579名中小學生和1550名群眾參觀了展覽,科技輔導老師做了認真的講解,學生們通過對50件科普展品的感受體驗,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科技知識,受益匪淺。
2015年3月份以來,縣委組織部、黨校對全縣的領導干部、公務員、農村干部進行了輪訓,共舉辦鄉村干部培訓班11期,領導干部培訓班3期,縣直公務員培訓班5期,參加培訓的人員共計1350人次。培訓中,聘請縣領導、黨校老師、農業科技人員講授了黨建知識、農業科技知識、政策法規等。
和順縣還建成了天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天凱集團是和順縣最大的民營企業,主要從事煤炭生產。近年來,企業堅持多元化發展、轉型發展,2010年開始,與中國農科院合作,投資1.2億元,建成了占地面積1000畝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園區集技術研究、生產示范、加工流通、科技培訓、休閑觀光為一體。今年8月2日,示范園正式對外營業,帶動了周邊鄉鎮農村經濟的發展。
科普氛圍日益濃厚
和順縣各中小學都開設了科技課,配備了科技教師和科技活動室,北關示范小學被市科協命名為“科技示范校”。2011年以來,縣科協和教科局青少年活動中心聯合到各中小學開展科技進校園活動17次,定期開展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活動。2012年6月中旬,縣科協和教科局聯合開展了“七巧科技”活動;2012年11月2日,在北關、東關小學舉辦了“快樂科普進校園”活動;2013年10月15日,在和順一中舉辦了“科技與道德”講座;2014年8月,在溫泊小學舉辦了“英特爾求職計劃”培訓。
5年來,縣科協聯合縣農業局、畜牧局、衛生局、教科局等部門,深入到鄉鎮農村開展科普惠農宣傳服務活動40多次,向農民發放《科普惠農實用技術選編》《肉牛養殖新技術》《農村健康科普知識》《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等科普圖書9500冊、科普掛圖300多套、科普光盤200張、反邪教宣傳畫5200張,及時有效地向農民群眾傳授了農業新知識、新技術。
為提高城鎮勞動人口的科學素質,縣人社局每年舉辦城鎮勞動力再就業培訓,培訓待業人員共計1800人次。縣總工會實施了“農民工素質提升工程”,利用昌興職校對各類農民工開展素質培訓1500人次;號召各企業經常舉辦職工技能大賽,進行技術比武,提升特殊崗位工人的專業素質;開展了“五小競賽”,激發了工人發明創造的積極性。縣婦聯開展了“雙學雙比”活動和婦女職業技能培訓。
和順縣委把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作為干部教育管理的主要內容,提出了傾力打造“和順干部”名片的目標,制定了干部能力提升五年規劃。按照“思想正、作風硬、工作實、群眾贊”的十二字標準,加大干部培養教育力度。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討論落實活動,經常開展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培訓,聘請省、市有關專家講授政策理論、黨紀法律、農業技術、安全生產等知識。開展了副科以上領導干部“曬工作日志”活動,實行科級單位負責人報送“一周工作清單”制度,增強了機關干部的工作自覺性和履職能力,干部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科普活動豐富多彩
圍繞“節約能演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主題,和順縣每年都組織開展“科技周”和“科普日”等群眾性、社會性科普活動,相關單位負責人積極參加活動,群眾參與人數不斷增加。活動中,擺放宣傳展板、舉辦科普講座、發放科普圖書資料、解答科技咨詢等。在和順縣電視臺播放“科普大篷車”欄目已達130期。每年舉辦科普惠農實用技術培訓10余次,參加培訓農民1500人次。2013年以來,縣委組織部、黨校每年對2500名公務員和事業人員分5期進行集中輪訓。
和順縣從2011年7月份以來,實施了中國科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農村青少年非正規教育項目,是山西省唯一的項目縣。縣教科局、財政局、職業中學等單位全力支持配合,提供了培訓場所、項目教師、配套經費等,現已按計劃開展《走向社會——生活·就業·發展》課程培訓40期,共培訓青少年1119人次,組織青少年到北京、鄭州、呼和浩特參加“童夢圓青年營”活動3次,開展課外科普活動5次,提高了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這項工作得到了學校、學生、家長和全社會的稱贊。
2014年6月,縣科協聯合縣煤管局開展了“安全生產月科普宣傳活動”,這次活動在省科協的幫助下,以“科普大篷車”為載體,帶專家、帶展板、帶圖書,走到生產一線,向礦工宣傳安全、科技、健康、勞動保護等知識。發放了《畫里畫外說安全》《地質災害防治》《健康生活》等科普圖書3500冊,播放“生命的紅線”等警示教育片15場次,參與礦工達1200人。2014年6月24日的中國科協網站“地方科協”專欄報道了這次活動。
近年來,和順縣加強社區科普組織建設,全縣5個社區都成立了科普分會,完善了社區科普陣地,提高了科普能力。2014年11月,和順縣濱河社區被命名為晉中市科普示范社區創建單位。縣科協、城管委聯合有關部門每年進社區開展科普宣傳活動不少于4次,共舉辦了6次科普講座,放映科普消夏電影30余場次。2015年1月份以來,縣科協深入各社區開展了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整治陳規陋俗宣傳,倡導健康、科學、文明、環保的生活理念,發放了《低碳優生活》《環境保護科普知識》1600冊、宣傳掛圖8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