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犯是監獄罪犯中一個特殊群體,這部分罪犯具有嚴重的心理障礙,他們的認知、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生理活動都具有明顯的異常,不僅不能正常地參加學習、生活、勞動,而且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常常伴有自虐、自殘、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行為,所以對監管安全存在著巨大的潛在威脅。在監獄教育改造質量不斷提升的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精神病犯的教育改造工作,是我們保障刑罰執行、加強對罪犯管理中的一個難點,更是一個重點。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理性思考,尋找出精神病犯管理中的“科學”和“藥方”,確保監獄的長治久安,以便更好地適應監獄工作發展的需要。
一、樹立正確理念,是提高精神病犯教育改造質量的前提
1.樹立尊重理念
長期以來,精神病患者在社會環境當中,往往受到歧視和排斥,甚至在就診治療過程中受到打罵。正常人群對他們的嫌棄,造成他們在社會環境以及與人交往中處于相對孤立的狀態,缺少正常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交流。許多人對精神病人存在著片面的認識,認為他們或威脅,或可怕,或愚昧,或不可理喻,把他們視為異類。在監獄罪犯群體中,精神病犯常常受到歧視和嘲弄,這種現象對于他們病情的治療以及服刑改造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些病犯首先是人,其次是患病的罪犯,再其次才是患精神病的罪犯,在他們潛意識中同樣想受到別人的尊重,渴望受到他人的關懷,而我們作為監獄人民警察,作為刑罰的執行者,首先應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在對精神病犯的管理教育中,用行動詮釋對“人”的尊重和理解。在罪犯人格方面更要注重對精神病犯的保護,保證他們不受到來自管理者的人格傷害,更要杜絕其他罪犯對他們造成的人格傷害,以尊重精神病犯的人格為中心,使他們受到足夠的關懷,為進一步治療奠定基礎。
2.樹立平等理念
在日常執法管理過程中,堅持直接教育管理,與精神病犯面對面地直接交流,并在生活上與其他犯人一視同仁的前提下,視病情不同給予相應的“特殊”照顧,暴躁易怒的病犯安排性格平和的犯人進行陪侍;極度自閉抑郁的病犯多安排輕松有趣的活動;焦慮妄想癥的病犯可以放寬撥打親情電話的次數,讓其與家人溝通,緩解癥狀……充分運用各種管理手段消除他們害怕、歧視的心理障礙,恪守人格平等的原則,多措并舉,促進病情癥狀的減輕和好轉。
3.樹立“特殊”理念
精神病犯在罪犯群體當中是相對特殊的一個群體,有的是先天性精神異常,有的是外界刺激造成的精神異常,還有軀體疾病造成的精神異常,還有外傷引起的人格變態造成的精神異常,還有弱智以及性格缺陷造成的精神異常等。基于病因的不同導致精神異常行為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傷人毀物,有的襲擊他人,有的抑郁沉默,有的喋喋不休……總之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特殊群體對正常的監管秩序、生活秩序都可能造成消極影響,他們無論在思想或行為上都有著相對的特殊性,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改造過程當中,我們應當樹立“特殊”理念,對他們做到特殊重視的同時,采用特殊措施,進行特殊的行為、心理干預,保證他們治療病情,順利服刑。
二、尊重醫學規律,加強對精神病犯的醫學治療,是提高精神病犯教育改造質量的基礎
1.精神病犯作為精神病人在病情方面有他相對獨立的屬性,精神病的鑒定、病情的分析和研判以及治療都有非常獨特的專業性。我們在執行刑罰的同時,要充分尊重客觀規律,精神病犯也是病人,是病就需要看病治療,所以我們應當配備或聘請精神病專科醫生,對精神病犯進行治療。同時,確定專門的監管區對精神病犯進行關押,以便于治療和管理。
2.藥物治療是精神病治療的常用措施,我們應按照醫囑嚴格執行。在日常治療過程當中,醫生開方、病人服藥這一看似順理成章的事情,在監獄中也要引起我們特別重視,并且做出嚴格的管理規定。因為精神病犯與其他病犯在行為表現上是不同的,他們有的思維混亂,根本記不清什么時間吃藥、吃什么藥、吃多少量;有的明確拒絕服藥;有的假意配合,藥物入口后又悄悄吐掉等等,各種情況都會發生。如果不能按照處方服藥,病會自己好轉嗎?當然不會,不服藥的后果只能是病情持續或加重。所以在實踐中,我們應當制定病犯服藥的詳細制度和流程,病犯的藥物發放應當由專門的醫務人員來執行,并且要與陪護人員監督服藥過程,確保病犯按時、按量服藥,以達到治療目的。
3.行為干預是監內治療精神病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在精神病的治療過程中,行為干預就是采用外部力量,對患者的行為進行改變和約束。在監獄這個特殊環境中,行為干預我們主要針對具有兩種癥狀的病犯使用。一種是極度抑郁,具有自殘、自殺傾向的病犯,對這部分罪犯主要是限制其活動范圍,不讓他脫離陪護人的視線,只能在特定的區域中活動,比如只能在本監舍與陪護人待在一起,洗漱、上廁所都必須與陪護人相伴,不能去陽臺、窗前以及庫房等人少的地方,不能保存或接觸鈍器和有硬度的物品,包括筷子、硬塑料制品及其他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器具。行為干預適用的另一種對象是具有攻擊性的病犯。這部分病犯或因迫害妄想,或因情緒暴躁失控,在患病時隨時可能攻擊他人,直接威脅他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嚴重破壞著監所的安全。所以,在病情惡化時應根據醫囑,對其采取行為干預,用醫用束縛帶進行約束,約束后必須24小時進行陪護,定時測量生命體征(如血壓、脈搏、心率等),按醫囑打針、服藥,患病癥狀一經減輕,不具有強烈攻擊性后,應會同專科醫生,及時解除行為約束,另行制定治療方案,穩定病情、加強治療。
三、合理運用罪犯心理矯治技術,是提高精神病犯改造質量的重要手段
罪犯心理矯治是建立在現代咨詢心理學、心理治療學、心理測量學及罪犯改造心理學、罪犯教育改造學等學科基礎之上的理論體系和操作技術,其科學性、可靠性和發展的巨大潛力是不容忽視的。它作為獄內精神病犯綜合治療中的一項手段,參與到精神病犯的治療和教育中,同樣具有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對人格障礙、拘禁性精神障礙、獄內性心理障礙(同性戀心理)等精神病具有明顯的輔助療效。在藥物治療基礎的過程中,伴隨著精神病犯癥狀的減輕,心理矯治應當適時地介入。精神病在發作的巔峰期,有些是存在巨大溝通困難的,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思維逐步轉向正常,但在由思維混亂或異常向思維正常的轉變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個瓶頸期,這時心理矯治作為一項治療技術及時介入,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矯治過程中,通過傾聽、解釋、指導、鼓勵、提高信心、對自我及外界的重新認知和評價、參加集體活動等一系列特定的方法,精神病犯癥狀大多會有好轉。在病情好轉后,要及時地安排好他們的互監組,選擇思想豁達、性格溫和的罪犯與其同組,同時安排符合其性格特征、身體健康條件的勞動崗位,讓他們參與到罪犯改造的集體生活中來,與其他罪犯一樣正常服刑,走上積極改造的道路。
(作者單位:太原第一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