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的大桃之鄉北京市平谷區素以民風淳樸著稱,這種淳樸的核心就是一個“誠”字。被譽為中國蟠桃第一鎮的劉家店鎮,靠著誠信招牌,讓大桃賣出了“金價”,帶動了全區大桃產業的發展。
為繼承發揚這一優良傳統和鄉風民風,促使全區人民在市場化的浪潮中“不褪色”、在城市化的建設中“不變色”,永葆做人真誠、處事信誠、待人熱誠的鄉土本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谷區以劉家店鎮寅洞村“誠信村、厚德果、幸福人”為樣板,廣泛開展了“淳風沃土·誠在平谷”行動。
一項探索取得實效
平谷區擁有42萬人口,10萬果農,22萬畝桃園,大桃收入是百姓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由于個別果農不誠信,一度使大桃滯銷。2012年起,平谷區以劉家店鎮寅洞村“誠信村、厚德果、幸福人”創建工作為重點,把誠信、厚德精神融入到劉家店鎮大桃種植、管理和銷售之中,引導百姓用誠心種桃、用信用賣桃,最終用誠信換得了增收致富的效益。2014年,寅洞村收入10萬元以上的農民達50余戶,帶動全鎮實現了“盛果期每畝效益兩萬元,人均果品收入兩萬元”的目標。平谷區大桃銷售收入也在以平均8.5%的速度遞增,每年能為平谷人民帶來10多億元收入。
誠信成了“道德經”,轉變一種觀念。在劉家店鎮,村民自立百字《果農誠信公約》,涵蓋了大桃生產和銷售環節。有了公約,村民們又商量著要增加對果農遵章守紀、為人處世、保護生態的要求。2014年,劉家店鎮黨委在公約基礎上制定了“為人做事要厚道、種良心桃要仁義、用‘信’賣桃要誠信”等四大項29條評選細則,并以寅洞、行宮兩個村為試點,在466戶桃農中推選出首屆“誠信之星”兩人,代表了全鎮的形象,也對周圍群眾有了示范性和感召力。劉家店鎮出現了“追星”風潮,桃農們蹲守在“誠信之星”家門口,跟著他們到桃園里學技術、討經驗。誰家桃樹出了問題,“誠信之星”馬上放下自己家的活兒去幫忙。在評選時,寅洞村桃農邢術峰自揭家短,因給剛栽種的幼樹用了少量除草劑而放棄誠信獎,不給“誠信之星”打折扣。第二屆“誠信之星”評選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有30多人報名備選。
誠信成了“生意經”,推動一個產業。如今,劉家店鎮一進入采桃季,各地牌照的貨車天天在村里穿梭運貨。凌晨兩點準時開市,天不亮,帶著夜露摘下的大桃就被各地客商搶購一空。寅洞村的精品大桃每公斤價格高出市場2至5元,依舊被迅速搶購,經常出現脫銷的現象。三年來,劉家店鎮堅持一個目標,本著分步實施、以點帶面、扎實推進三個原則,通過育星和培組兩個階段,分成五個步驟,計劃用十年時間培育百名“誠信之星”,打造百個誠信互助組。在全鎮兩千多桃農中營造人人講信用、戶戶守誠信的氛圍,逐步建立起體現本鎮特色、適合產業發展的信用體系。
誠信成了“處世經”,凝聚一股力量。 創建工作切中了果品產業發展和果農增收致富的利益聚焦點,找準了思想道德教育與果農崇德向善的情感共鳴點,成為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和誠信規范化長效化建設的支撐點。“誠信村、厚德果、幸福人”創建工作經驗入選中宣部“全國核心價值觀百家經驗”。2014年,首都文明委在全市組織開展“誠實勞動、誠信經營”教育實踐活動,劉家店鎮寅洞村桃農崔占琴代表郊區農民做典型發言。以此為帶動,“淳風沃土·誠在平谷”行動在平谷大地開花結果。2014年,平谷區29家單位被首都文明委授予首都學雷鋒志愿服務示范站(崗)和志愿服務站(崗);4人榮登“北京榜樣”周榜;4萬余戶“文明幸福家庭”、“文明示范家庭”、“文明幸福標兵家庭”倡導著和諧新風。在平谷,百姓爭相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成好思想、好品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化在心靈里、銘刻在腦子中、傳遞在社會間。
一次實踐引發思考
寅洞村的成功實踐,引發了我們的深入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理論的符號、空洞的口號,而是與百姓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集結號”。只有采取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細浸慢潤的辦法,喚醒原有沉睡的淳樸,激活早就積淀的摯誠,樹起引導指向的誠信標桿,把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才能讓百姓行住坐臥間感受核心價值觀,言談舉止間遵照核心價值觀,舉手投足間踐行核心價值觀。
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有載體有基礎。創建工作依托“基層農村、廣大桃農、大桃產業”三個實際,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解決熱點、重點、難點問題,在全區營造人人重誠信、村村重誠信、鎮鎮重誠信的誠信共識。
只有從身邊著手,才能有渠道有效果。創建工作以文明幸福鄉鎮、村、干部、家庭、黨員、村民“六位一體”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通過立百字公約、選誠信之星、深入14個村巡回宣講,以真人、真事、真心話、真情感,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只有從機制抓起,才能有保障有落實。創建工作采取教育引導和技術幫扶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常態機制,通過開展“五個一”活動,推動創建工作融入村民日常生產和生活;結合“三位一體網格化”社會管理模式,在技術、信息、銷售上給予幫助,為農民增收致富鋪路。
只有從長遠籌劃,才能有支撐有發展。創建工作按照試點先行、全面推開的工作模式,在“集中活動年”、“鞏固提高年”、“深化拓展年”三年基礎上,探索建立十年信用體系,讓誠信最大限度、最廣范圍、最長時間發揮輻射力和影響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一個行動穩步推進
“淳風沃土·誠在平谷”行動,不是單一的說教宣講,而是一系列的活動聚合,是扎實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
讓一個又一個誠信的行動展開。在從事大桃生產的桃農中,開展“種生態桃、賣人品果、當厚道人”行動;在從事“農家樂”的民俗戶中,開展“煮安全飯、做放心菜、掙踏實錢”行動;在鄉村旅游和生產企業中,開展“重質量、守信譽、講規矩”行動。平谷區在全區農村開展“知村史、立村規、育村民”活動,引導村民“立村規民約、訂家規家訓、靚鄉風民風”,營造人人重誠信、村村重誠信、鎮鎮重誠信的誠信共識,爭做“當實誠人、做實在事,當厚道人、做地道事”的誠信達人,“掙良心錢、行善心事”的致富牛人,“助人為樂、成人之美”的友善好人。
讓一又一個誠信的故事流傳。平谷區講好誠信故事,傳承淳樸文明,厚植誠信文化,以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為出發點,建立區、鎮、村三級宣講隊伍,利用群眾身邊可聞、可見、可信、可親、可學的榜樣,走進田間地頭,坐上農家坑頭,宣講冒熱氣、粘土氣、帶露珠、灑汗珠的誠信故事,創新經驗和文明風尚,使大家學有目標、趕有榜樣,培育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
(作者:中共平谷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