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中法大學舊址的四合院里,遇上這場從南法習俗汲取靈感而來的圣誕聚會,摒棄正餐的隆重,轉而享受13道點心帶來的甜蜜與豐悅,恰如主人“不破不立”的審美追求。
開過主路、繞進小街,再踏入這個落葉滿地、寒煙如霜的四合院,呵一呵手,時光好像回到了北平。再往院子深處去,法國室內設計師Caroline女士正準備了一桌豐盛甜蜜的圣誕餐點在等待來客。她說這張圣誕餐桌,從習俗到構思都來自被薰衣草香風浸潤的南法,它與中國的結合,恰如我們米時的路,轉了又轉,恰恰好遇上了。
說是圣誕餐桌,其實并非隆重的晚宴,而是法國南部那些愛好聚會和享樂的子民們特有的習俗——在圣誕晚餐之后,還要精心擺上滿滿一桌甜點,既用以犒賞自己,又是為隨時就可能推門而人的友人們準備的甜蜜。甜點對于法國人有多重要,我們早有耳聞,但在圣誕夜里還要專門擺設甜點桌,卻仍讓我們驚嘆。Caroline笑若糖霜,自顧自握了一下雙手得意道:“這可是從中世紀就開始的傳統,是真正的南法的方式!”從她言辭間不難判斷,對南法人民而言,這張甜點桌的分量甚至更勝晚餐,因為這張桌上必須要有13道不同的甜點和小吃,并且要能放夠三天,任大家隨時取食,而且甜點桌的布置也要相當精心,不僅跟甜蜜相投,還要象征圓滿豐收。“因為教皇的關系,以阿維尼翁為典型的法國南部地區一直都有很深的宗教根基。圣誕節又是跟宗教信仰緊密相關的節日,所以這張甜點桌必須要有13道甜點和小吃,以獻給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又因為這張甜點桌要擺上3天,所以南法人會選擇一些耐放的甜面包、糕點、水果和堅果類的小吃,然后以果實類的植物來裝飾桌面,烘托出豐悅宜人的氣氛!”
Caroline本身出生在堅硬粗糲的諾曼底,卻不可救藥地沉醉于法國南部這片樂土。這個一貫認真努力、一絲不茍的室內設計師,卻要投入那片土地的懷抱,它是如此松弛和開放,好像隨時都在迎接我。”這也是她此次圣誕聚會的最初動因與根本靈感——“我多么迫切地想讓我所愛的北京遇上我摯愛的南法啊!圣誕節就是關于愛的,不是嗎?”對于西方人而言,圣誕節是最重要的家庭時刻,但Caroline卻在家庭之外,還不忘友誼。“我先跟家人團聚,然后去普羅旺斯見老友,幾十年不輟。我想圣誕節就像一條通道,連接著人和神,連接著家庭的成員,也理當連接著我們和朋友,它應該是開放的,除了各自小家,還有彼此大家。”
而布置餐桌則是對她而言,圣誕節里除家人與去教堂之外,第三大必備的元素。“餐桌布置本身就是一種驚喜與禮物,你的用心并不是自我炫耀,而是對來者的尊重,也是待客之道。”而這一次,她選擇了中西結合的風格,稍稍打開的紅色紙傘就是東西一家的圣誕樹,隨手拾起的落葉粘成的星星,真的若有光,歐洲的餐盤上卻是中式古典人物的形象……“我熱愛傳統,卻總喜歡將它‘轉’一下;我崇拜古典,卻總喜歡把它‘破’一下,用現代的手法來延續傳統,或用古典的元素來表達當下,正如今天請到的客人:3位有西方生活背景的中國人與2位正生活在中國的西方人,這才是我嘛!”此時客人正上門,Caroline舉起酒杯向他們致意,她最愛的時刻就要到了——如果一年只有一天可以盡情享受生活之美、之樂,“那我會選擇圣誕節!”她甜蜜地笑起來,就像聞到紫色的花香。
南法圣誕這樣過:在法國南部,平安夜里,人們在吃過豐盛的晚餐之后,都會自發前往教堂參加圣誕彌撒。之后一路歌唱地回到家中,擺好一張長長的甜點桌。這張桌上要有13種象征著獻給耶穌和他十二門徒的甜點、水果和堅果,其中包括:用砂糖浸漬起來的水果、香草葉形的烤餅、黑白牛軋糖、干無花果和椰棗等等。在餐桌布置方面,要用果實與枝葉類的植物裝點一新,以象征豐收和歡樂。同時,這張桌上的食物要放夠3天,以供自己和隨時可能登門的朋友們食用,所以大家通常會選擇一些能放得久的食品。有些地方,人們還會在家里燃燒一塊大國木,一直從平安夜燒到新年到來,這塊圓木被用作犁的楔子,象征著人們對來年豐收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