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朝鮮周刊》6月21日封面文章
“ 花樣爺爺”探險3000公里
人到90,通常都在家里頤養天年了,可韓國兩位老人卻“耐不住寂寞”,相約一起探險。這兩位老人家,一位是91歲的人文地理學家李正勉,一位是89歲的自然地理學家徐武宋。他們是相識50多年的至交好友,從事地理學研究多年,臨到老年,想要一訪朝鮮族民歌《阿里郎》的起源地西伯利亞。這首民歌對整個朝鮮民族意義非凡,因此“尋根西伯利亞”是兩位老人追尋一生的夢想。
啟程并不容易。因為年歲過高,出發前,兩位老人的家人竭力反對他們的計劃,旅行社也拒絕為他們安排探險。但他們堅持最初的夢想,最后終于背上行囊,從韓國飛到西伯利亞,進行了14天13夜一共3000公里的大長征。他們的壯舉在韓國引起轟動,被稱為“花樣爺爺的探險之旅”,兩位老人將夢想變成現實、永不言棄的精神鼓舞了許多韓國的年輕人。

德國 《焦點》6月12日封面文章
單身也幸福
在德國,男士單身大多因為在交往中膽怯,結識的人很少;女士單身往往是對伴侶的要求太高。人們通常以為,單身生活會是悲傷和孤獨的。但研究者發現,單身與否和生活是否幸福之間沒有關聯。單身日子怎樣過得更幸福?社會學家給出了建議:發現新的可能,結識新的朋友,相約一起爬山,觀看演出。同時,要把家里收拾得舒心漂亮。否則,忙完一天回到家中,看到凌亂的房間,自然會覺得自己不幸和可憐。

英國 《經濟學家》6月19日封面文章
新的衰退
表面上,各國與經濟衰退的搏斗似乎取得了勝利,實則不然。在緊縮貨幣政策和債務率居高不下的雙重影響下,各國經濟已經出現了新一輪衰退趨勢。如何才能走出衰退—緊縮—再衰退的惡性循環?答案是,政府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產品革新上,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雇傭關系以降低失業率。而且,全球各大經濟體要認識到,復蘇的首要任務是增強自身經濟力量,而不是坐等“搭便車”。

美國《外交事務》7、8月刊封面文章
機器人大戰人類?沒可能
近年來,隨著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極速發展,許多人開始杞人憂天——人類會不會終有一天被機器人取代?人腦與電腦會不會有一場終極大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說:不可能。他們認為,人類在抽象思維和創造性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而機器人的數據處理能力、精確移動能力更優秀。機器人可以代替傳統勞動,讓人類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擅長的創造性勞動中。人類與機器人就像是“軟實力”與“硬實力”,雙軌并行,沒有撞車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