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澳大利亞政壇經過數小時的“激烈動蕩”,開始“改朝換代”。執政的自由黨新黨首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向澳總督科斯格羅夫宣誓,就任澳第二十九任總理。他是28個月以來該國第四位總理。
只過了一個晚上,特恩布爾就實現了從通信部長到總理的轉變。他的姓氏由兩個英文單詞 Turn (扭轉)和 Bull (牛)組成。有人說,這似乎預示著他的人生將發生轉折,進入“牛市行情”。當地華人習慣稱他“騰博”,還有華文媒體給他起了個綽號“糖包”。
“世界經濟正在經歷巨大變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需要抓住機遇”,“我們需要一種新的領導風格”。9月14日下午,特恩布爾突然宣布辭去通信部長職務,并發起黨首選舉動議,挑戰時任總理阿博特的自由黨黨首地位。特恩布爾表示,阿博特在領導國家經濟發展方面能力欠缺,無法給企業帶來信心。當晚,自由黨議員在首都堪培拉議會大廈投票,特恩布爾以54比44的票數擊敗阿博特,成為黨首。按澳大利亞政治體制,執政黨的黨首就是總理。特恩布爾成功“變天”。
阿博特下臺后,財長霍基跟著辭職。而推動“變天”的功臣也開始浮出水面。外長畢曉普一直支持特恩布爾,最近半年多更是走得近。她說,阿博特想做事,但說了半年沒成效,黨內對此很不滿。而據澳媒報道,教育部長派恩和司法部長基南也在幕后力挺特恩布爾。當年提拔特恩布爾的前總理霍華德的幕僚長西諾迪諾斯則負責串聯,最終敲定了10票優勢。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特恩布爾的政壇“復仇”。他出道很早,1981年就嘗試在其居住的悉尼東部溫特沃思選區爭取自由黨議員提名,沒有成功。1993年至2000年,他曾任澳“共和運動”領導人,反對繼續尊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倡導將政體改為共和制。當年,澳大利亞為此進行過一場全民公投,結果支持共和一方失敗,但特恩布爾贏得了知名度。2004年,他首次當選聯邦眾議員,2006年獲時任總理霍華德的提拔,當上負責水資源事務的議會秘書,次年任環境和水資源部長。那一年,他所在的自由黨大選敗北,成為反對黨。2008年,特恩布爾出任自由黨黨首。但到2009年12月,阿博特在黨內發起黨首選舉動議,特恩布爾以一票之差落敗。
那次失敗,讓特恩布爾備受打擊。他曾宣布不再競選連任議員,甚至一度萌生退出政壇的念頭。但最終他選擇繼續堅持。連任議員后,當時還是反對黨的自由黨任命他為影子內閣(即為執政預備的內閣班子)通信部長。2013年9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議會選舉中獲勝,阿博特出任總理,特恩布爾任通信部長。

1954年10月,特恩布爾出生在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悉尼。他的父母在其年幼時離異,母親移居美國。他隨父生活,起初就讀于一所公立學校,后獲獎學金進入私立學校。高中時期,特恩布爾擅長英文、歷史等文科課程,曾于1972年在演講比賽中獲獎。
1973年,特恩布爾進入悉尼大學,畢業時獲政治學和法學雙學士學位。此后,他獲得羅德獎學金,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就讀民法學專業,并以優異成績畢業。羅德獎學金被稱為全球最難申請的獎學金,申請成功率接近萬分之一。曾成功申請到該獎學金的政要有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以及兩位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和阿博特。在牛津,一位導師形容特恩布爾“總能毫不費力闖出一片天地”,可見其天資聰穎。
畢業后,特恩布爾曾在《星期日泰晤士報》等媒體短暫擔任過記者,之后便回到悉尼開始擔任律師。他在律師生涯中最輝煌的業績之一,是20世紀80年代在“捉間諜”案中擔任英國軍情五處前特工彼得·賴特的辯護律師,在法庭上成功推翻了英國政府對賴特回憶錄在英出版的禁令。他的妻子露西也是律師,也參與了這個案子。后來她還成為悉尼第一位女市長。
就在當律師那些年,特恩布爾看到客戶們在商場的成功,決心轉向商界尋求致富機會。1987年,他和前總理惠特拉姆之子尼古拉斯等人一起創立了一家投資銀行,在投資界干得風生水起。1997年到2001年,他還曾擔任高盛公司的常務董事和合伙人。20世紀90年代,他又進入通信業,擔任澳一家大型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的總裁。經商成功的特恩布爾,曾多次登上《商業周刊》富豪排行榜,是澳最富有的政客之一。
特恩布爾被認為是澳政界對中國認識較深的人物之一。澳《金融評論報》認為,與能講一口流利中文的前總理陸克文相比,特恩布爾可能更了解中國,對中國認識更深。就任總理當天,他就在議會表示,要提振經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必須讓議會迅速通過,這是“關乎澳大利亞未來繁榮的重要基石之一”。
特恩布爾對中國近年來的創新潮印象深刻。他曾在演講中提到小米公司,并非常看好中國電子商務,今年曾出席京東商城澳洲館的開幕儀式。他還表示,澳大利亞應加強與中國合作,推動創新以及教育出口。對中國近代歷史,特恩布爾也比其他澳政界人物更了解。去年,他就在演講中提醒民眾,不要忘記中國是澳在二戰期間堅持最久的盟友。今年8月,他又在演講中再度稱贊中國在二戰中的關鍵作用和重要貢獻。澳《商業觀察家》網站發表文章稱,特恩布爾對中國的看法受到基辛格《論中國》一書的影響。特恩布爾表示,正如基辛格所說,中國與蘇聯、美國不同,并不強求別國接受其價值觀和政治制度。中國作為世界最重要貿易國的地位,支持了他的論點——中國是和平崛起。

特恩布爾本人與中國也很有淵源。1994年10月,還在經商的特恩布爾曾在中國成立了第一家中西合作的礦山企業——河北華澳礦業開發有限公司。他的兒媳姓王,是個華裔,是一位中國專家之女,在香港長大,現在生活在新加坡。
特恩布爾上臺,華人普遍感到高興。有報道稱,對中國的了解,可能會讓他的對華態度更加務實。不過,有專家認為,在對華關系上,因為特恩布爾“知華”就說他“親華”未必準確。這不,上任沒幾天,他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中國不應再推進南海島礁建設”,惹得我外交部發言人當即警告“希望澳方恪守在有關主權爭議問題上不持立場的承諾”。專家認為,特恩布爾或許會在維護美澳同盟與發展澳中經濟關系間尋求更多平衡。
特恩布爾任總理后,聯合政府支持率迅速反彈,首次超越工黨。9月20日,特恩布爾宣布內閣名單,5名女部長和諸多年輕面孔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瑪麗斯·佩恩成為澳首位女防長。用特恩布爾的話說,這是個“21世紀的政府”和“面向未來的內閣”。有分析稱,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嚴重影響澳經濟的情況下,這位商界出身的新總理讓民眾看到了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