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9月16日18時50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的這則消息,無異于在動蕩的中國證券市場上空劈下了一道雷,不僅打破了此前“張育軍即將調任央行副行長”的傳聞,更令外界將其與中信證券的“內幕交易風暴”聯系到一起。22日,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證實,中央已決定免去張育軍的領導職務。這位證監會主席助理的驟然落馬,不僅引出了關于他本人“能”與“腐”的爭議,更牽扯出了一個錯綜復雜的“朋友圈”迷局。
今年52歲的張育軍,已經在中國證券管理部門擔任了20多年的領導職務。深圳證券交易所(簡稱深交所)的前資深員工李偉(化名)向《環球人物》記者透露:“張育軍的學歷還是很硬的,稱得上是學院派。”記者查閱到的資料顯示,四川什邡人張育軍1985年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1988年獲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經濟學碩士,1997年獲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此外,他還擁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的文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學本科生都被稱作天之驕子,具有全日制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受到器重是很正常的。”李偉說。碩士畢業后,張育軍直接進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司,5年后就被提拔為國務院證券委辦公室處長,時年30歲。之后的經歷更是順風順水:1995年5月任證監會辦公室副主任,同年10月任深交所副總經理,1997年任證監會副秘書長,1999年任深圳證券監管辦公室黨委書記、主任(正廳局級),2000年任深交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2008年任上交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2012年9月任證監會主席助理。

這份履歷證明,外界將張育軍稱為“執掌過內地兩大證券交易所帥印的人”所言非虛,除他之外再無第二個人有過這樣的經歷。上海某財經媒體的資深記者周明(化名)對《環球人物》記者表示:“張育軍開了‘一人跨兩所’的先河,前后長達十幾年,這說明了他的業務能力;反過來,也讓他比大多數官員型的管理者更有發言權。客觀地說,我認為他對中國證券市場是透徹了解的,包括監管方面,他的雙料博士不是徒有其名,這從他的著作中也能看出來。”
自1993年到2007年,張育軍出版了8部著作,從其中一些書名可以看出他的關注重點:《美國證券立法與管理》《轉軌時期中國證券市場改革與發展》《資本市場法制與制度建設》《投資者保護法研究》……幾乎全部圍繞證券市場的制度建設與法律監管。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張育軍落馬前,外界一直將其稱為“學者型官員”了。
“張育軍在深交所當總經理8年,所作所為稱得上行家里手。”李偉對《環球人物》記者說,“他在任上推出中小板,籌建創業板,對證券業務很精通。在這方面,他不像一個官員,更像一個職業經理人。”
曾有深交所的員工對媒體披露張育軍“好學”:“周末到單位加班,好幾次看到張總在辦公室學習英語。”李偉覺得這很正常:“特區嘛,風氣就是開放、前沿,接觸外界較多,而且當時中國證券市場誕生不久,需要研究和學習西方的很多東西。”
另一些人則對張育軍的脾氣印象深刻。據媒體報道,執掌深交所時期,有同事評價張育軍“霸道貪婪,軍閥作風”;跟券商開會時,他會半躺在椅子上發號施令。還有知情人爆料,張育軍在離任審計時“碰到過麻煩”。據悉,他曾被查出虛開發票報銷,“金額不大,但很丟臉”。另有人披露,張育軍與基金經理開會時曾經警告:“未來的犯罪分子就坐在這房間里。”
擔任證監會主席助理后的張育軍,主管證券、基金、期貨等機構。知情人士透露,張育軍一直不斷督促券商進行業務創新,多次召集高管學習互聯網企業的經驗,也因此被外界稱為“創新型官員”。在證監會任職期間,張育軍負責的“機構部”是業務創新最多的領域。其中,兩融(融資融券)業務最興盛的時候,余額曾高達2.7萬億元;還有約1.4萬億元的配資。巨量的高杠桿資金,在當時推動了股市的暴漲。
但暴漲之后卻是暴跌。今年上半年,A股巨幅震蕩,在隨后的救市行動中,張育軍頻繁露面,被稱為“救市隊長”。4月16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情況通報會。張育軍出席會議,對證券公司開展兩融業務提出了多項要求,包括“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等活動”“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提供數據端口等服務或便利”等。上海某大型券商由于救市不力,還在一次會上被張育軍點名批評。
張育軍有句名言:“人類金融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詐騙史。”他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地強調,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要守住一些“底線”,其中包括:不得非法集資、不得非法吸收存款、不搞資金池、不得非法保本保收益、不搞利益輸送、不搞內幕交易。
然而,就在張育軍最近一次強調這些“底線”不久,他涉嫌嚴重違紀的消息就被證實。事實上,之前發生的證券業“地震”已經把他的“朋友圈”撕開了一道裂口。
回溯到張育軍的學生時代,1985年至1988年就讀于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期間,他的老師劉鴻儒后來成了中國第一任證監會主席。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與后來出任中信證券總經理的程博明成了同學。程博明高張育軍一級,但都師從劉鴻儒,是真正的同門師兄弟。在本輪股災期間,中信證券也是“國家救市隊”的主力成員。
7月16日,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接受了《財經》記者王曉璐的采訪。7月20日,王曉璐撰寫的報道《證監會研究維穩資金退出方案》發表后,股市出現異常波動。當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該報道不實。
8月30日,王曉璐因涉嫌編造并傳播虛假信息,與中信證券數名高管一起被調查。同時,證監會發行三處處長劉書帆和證監會原處罰委主任歐陽健生因涉嫌內幕交易等,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9月15日,程博明接受調查。
一天之后,張育軍“落馬”。
當外界驚訝之聲不絕時,有分析人士發現,其實一切早有預兆。去年12月,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李量涉嫌違法違紀被查,之后相繼有8名金融高管被查。就在張育軍被調查的前一天,國家外匯管理局原副局長李超出任證監會副主席。
有官方媒體分析認為,目前已交代相關犯罪事實的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徐剛、金融市場管委會主任劉威等4名中信證券高管,都是此輪股災中的“內鬼”。周明對《環球人物》記者表示,“內鬼”一般是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內部信息,或者通過散布虛假信息操縱市場,“比如通過財經媒體散布漲跌信息,暗度陳倉”。
業內人士認為,張育軍的落馬,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法制化具有里程碑意義。李偉對《環球人物》記者表示:“證監會監管證券市場,這沒有異議,但誰來監管證監會呢?這個問題對中國資本市場非常關鍵,只是以前被有意無意地回避著。這個問題不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中國證券市場就無從談及真正的透明化。缺乏監管的證監會,必然會導致內幕交易、權錢交易的滋生,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中國股市痼疾的根源。”或許正因如此,張育軍落馬后,有網友評論稱“這次終于治到根上了”。
“長期以來,中國證券市場一直存在違規操作、內幕交易等頑疾。中國股民也呼吁了多年,希望高層能對中國股市的腐敗問題進行徹查,嚴厲處罰相關方。從長遠看,只有建立、健全各項法律、制度,尤其是加大處罰力度、嚴格落到實處,中國股市才能謀求健康發展。”李偉說。
張育軍在2014年寫過一本名為《金融危機與改革》的書,得到了業內一致好評。他在書中寫道:“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政府大有可為。政府可以建立預警防范機制,做好應對危機的政策儲備(降準、降低交易費、持股一年股息紅利免稅等),引導市場預期,緩解社會恐慌(證監會發言維穩、國家隊救市)。”他還指出,金融危機是推行全面改革的難得契機,“每一次金融危機后都會產生一輪全新改革,最深刻的改革往往產生于最嚴重的危機之后”。
現在看來,這些文字倒像是為張育軍自己的結局做了預言。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將會有更多的違法違紀者被揪出,而他們的落馬,或許正是此次股市動蕩帶來的一次變革契機。至少,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是:張育軍是證監會有史以來落馬的最高級別的現任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