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開啟想象之門
四月的娘子關春風輕拂,一座正冒著濃濃黑煙的發電廠計算機機房里,一個正在埋頭編著計算機程序的背影被桌上電話急促的鈴聲嚇了一跳。
“喂,請問是劉慈欣老師嗎?我是《科幻世界》雜志的編輯唐風,你的作品場面宏大,視野開闊,構思精巧,我們決定留用。”
這是1999年4月的一天,這個接電話者便是如今在中國科幻文學界叱咤風云的劉慈欣。
劉慈欣1963年出生,在山西陽泉煤礦集團第三礦區長大。劉慈欣小時候很愛看書,凡爾納的《地心游記》描寫的奇妙場景簡直讓當時的他如癡如醉,原來地心世界是這樣的,后來他才知道那些描寫并不是真的,那是科幻小說。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科學的春天”到來。同年8月,葉永烈的《小靈通漫游未來》面世,初版便銷了160萬冊。饑渴了很久,突逢甘霖,那段時間,劉慈欣除了看凡爾納的科幻作品外,還看了威爾斯的《時間機器》《星際戰爭》等科幻作品,后來他回憶說,那些年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了。
劉慈欣從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電工程系畢業后,被分到了大山叢中的山西陽泉娘子關電廠計算機機房。在這個閉塞落寞的大山中,劉慈欣對科幻文學更加癡迷,沒有科幻小說可看,他轉而利用之前看過的科幻素材,開始構筑自己的科幻王國。
1999年春,劉慈欣在自己之前寫的作品中遴選了五篇小說,仔細地打印出來,郵寄給了《科幻世界》雜志。這一年,《科幻世界》雜志很火,稿件如雪片。但編輯唐風卻從如山的來稿中發現了劉慈欣的五篇小說。
初讀之后,唐風拍案叫絕,立刻給劉慈欣打電話,而且在電話中告訴他五篇全都留用。天哪,這么幸運!那一刻,從學生時代便屢屢投稿,卻又屢屢被退稿的劉慈欣,高興地跳了起來。
當劉慈欣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在《科幻世界》發表之后,唐風才知道,其實在此之前,劉慈欣給他們雜志投過稿,且所投的是一部名叫《超新星紀元》的長篇小說。
《超新星紀元》描寫了一個孩子掌控的世界:一顆超新星突然爆發,強烈的輻射使13歲以上的人類普遍患上了輻射病,并相繼死亡,只剩下12歲以下具有基因自主修復功能的孩子。這些失去大人的孩子們像成人一般打仗,坦克、航母、殲擊機、核彈頭……所有武器,都是他們的玩具。
幸遇貴人“百發百中”
劉慈欣花三年時間把《超新星紀元》寫完后,卻茫然了:把它投給誰?能發表嗎?想來想去,他把它寄給了《科幻世界》主編楊瀟。雖然是自然來稿,但楊瀟看過稿子后,驚訝于作者的構思巧妙,對劉慈欣大加贊賞,還說將盡最大努力為其推薦出版。之后,在近一年時間,楊瀟四處奔波聯系出版,并不時給劉慈欣來信說明情況。但由于當時科幻文學的大環境并不理想,聯系出版的事一直無果。
《超新星紀元》被楊瀟無奈地退回之后,劉慈欣又相繼投了幾家出版社,結果都一樣:書稿很不錯,但出不了。
得知劉慈欣與《科幻世界》這一淵源之后,唐風當即與劉慈欣約定,今后凡是劉慈欣寫的作品,《科幻世界》都優先刊發。受此激勵,劉慈欣的創作勢頭從此如駛上高速公路,一發不可收拾。
而《超新星紀元》的出版之事,一停就是十年。在唐風的鼓勵下,劉慈欣又將書稿寄給了唐風。結果超出劉慈欣預料,該書最終由作家出版社隆重出版。
劉慈欣沒想到,《科幻世界》不僅從此開啟了他所寫作品百發百中的投稿旅程,當年,《帶上她的眼睛》還榮獲了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之后,劉慈欣走上了優秀作品高產的快車道,一篇接一篇,一部接一部。
2006年,劉慈欣厚積薄發地寫出了長篇小說《三體》。繼而,又陸續出版了《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
在《三體》系列中,劉慈欣構建了一個外星文明“三體世界”:三體人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后,龐大的宇宙艦隊殺氣騰騰地直撲太陽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于是地球人類開始反擊……
在《三體》系列中,劉慈欣認為,人類不應該輕易暴露地球在宇宙之中的存在。因為人類并不知道外星文明各方面的情況,以及他們的價值觀、道德準則。更不知道宇宙之中有沒有一個統一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即便外星文明是好意的,和外星人接觸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甚至可能會因此遭遇不可預知的災難。這個邏輯可從地球上的人類和昆蟲這些動物的關系來推斷。
沒想到,劉慈欣的這個理論竟然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理論不謀而合,且走在霍金之前。在2010年,霍金才發表言論稱,對于外星生命,人類要做的不是積極嘗試接觸他們,而是盡可能避免與其接觸。
我還是原來的我
《三體》三部曲出版以后,評論界說劉慈欣是中國科幻界的一個奇跡,夸他“憑一己之力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級水平”。
多年堅持科幻小說創作,并從1999年始,連續12次獲得中國科幻小說最高獎“銀河獎”,劉慈欣聲名在外,擁有一大批粉絲,但他在娘子關發電廠卻一直默默無聞。與天馬行空的“三體”世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現實生活一點也不酷,周圍的人只知道他是一個整天看書很少說話的人。當然,踽踽獨行的他身邊偶爾還是會響起別人雜沓的腳步聲:廠里的孩子上大學后得知,原來網上叫劉慈欣的很出名的科幻作家,真是娘子關發電廠的那個劉慈欣,于是弄本書來請他簽個名。對這些,劉慈欣的態度是:“簽名就簽名,簽了名我還是劉慈欣。”外界給予的虛名在他看來,絲毫激不起什么水花。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寫得前衛、新潮,但生活中的他卻平實、普通,甚至很土。他的手機是一部幾年前買的藍屏手機,衣服也是最普通的款式,更沒有微博、QQ等現代聊天工具。好在,在科幻的世界里,劉慈欣是理想主義者,他享受著為自己深入骨髓的愛好而付出時的快樂。他說,我不需要身邊的人喝彩,有遍布世界的讀者便夠了。
《三體》三部曲的出版,在業內被稱為國內科幻文學的里程碑,其瑰麗雄奇的想象力征服了無數科幻迷。這套書售賣了40多萬冊,一舉成為國內近二十年來最暢銷的科幻小說。
2013年8月,著名文學評論家、老牌純文學雜志《北京文學》副主編師力斌,組織了一場《千呼萬喚始出來,關于劉慈欣,一場難產的文學對話》的專題討論。對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是否具備文學性的問題,師力斌認為:“文學有沒有邊界,不少西方批評家已經承認了文學的無限性。劉慈欣的貢獻在于,他在偏居一隅的山西陽泉大山里,拋棄了一個文學想象的舊世界,建設了一個新世界……”
對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文學性持肯定態度的不只師力斌,2013年8月18日,一封特快專遞從北京寄到了劉慈欣手里,里面裝著來自中國作家協會的一張獲獎通知書——他的科幻小說《三體III:死神永生》榮獲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邀請他于9月17日前往北京國家大劇院參加頒獎典禮。
手捧獲獎通知書,劉慈欣頓時雙眼含淚,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是中國作家協會設立的全國性純文學大獎,與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齊名,可謂主流文學獎的至高榮譽。能得此獎,表明自己的科幻小說又一次被主流文學界承認。
2014年5月,又有一個消息震驚了中美科幻界,在以《星球大戰》《阿凡達》《侏羅紀公園》等科幻小說或科幻電影火爆全球的科幻帝國美國,著名科幻讀物出版社托爾(TOR)出版社宣布,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扛鼎之作《三體》三部曲的英文版,即將登陸美國市場——這是中國大陸長篇科幻小說首次翻譯成英文并在海外主流出版社出版。
面對榮譽、褒獎,或者非議、否定,劉慈欣內心輕波微漾后很快歸于淡然。更多的時候,劉慈欣明白,無論外界對自己的科幻小說如何評說,自己都在那里,在娘子關早已沉寂于大地的寂靜中,孜孜不倦地繼續修筑自己的科幻小說王國。(作者聲明:本文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違者視為侵權!)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鐘健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