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是全國最特別的一家人,父、子、孫三代全是小學畢業。但父親卻在八十歲高齡學上網,寫文章,微博粉絲達三十萬;兒子獨自堅持寫《童話大王》雜志三十年,不但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還常年穩居中國作家富豪榜;孫子從小頑劣,沒怎么上過學,現在卻自創文化公司擔任CEO、雜志主編,并出版了《我是鄭亞旗》勵志自傳。
老頑童鄭洪升,人老心不老
2014年8月22日,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鄭老爺子的鄭洪升,在網上貼出六十條用心編織的“圍脖”,滿懷深情地記錄了共同走過多年風雨的感悟,獻給他和老伴劉效坤的六十年鉆石婚。“始于心動,終于白首”,兩位老人向大家演繹了現實版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羨煞旁人。
當網上一片沸騰時,鄭淵潔北京郊區的別墅里也是一片其樂融融的氛圍。鄭淵潔挽起袖子親自下廚,燒煎蒸煮,忙得不亦樂乎,妹妹鄭欣給他打下手。客廳里,鄭淵潔的弟弟鄭毅潔剛從巴塞羅那參加完信鴿大賽回來,正樂呵呵地在平板電腦上給老父親播放成千只信鴿騰空而起的畫面。
鄭洪升環視圍繞在身邊的兒孫們,心滿意足。正在上小學的孫女鄭亞飛跑過來,揚起臉問:“爺爺,你當初怎么想到讓我爸爸去學寫作,讓叔叔去學習馴養信鴿呢?”鄭洪升爽朗一笑,與全家人細說當年。
現在很多人不愿在羊年生孩子,怕屬羊的孩子命苦。但鄭淵潔卻是出生在1955年6月的羊。當年,老師讓同學們寫一篇《長大后想做什么》的作文,很多孩子都是寫當老師、當警察、當科學家,只有鄭淵潔與眾不同,他寫的是《我長大后想當一名掏糞工》。
鄭洪升覺得這篇作文寫得情真意切,便經常帶鄭淵潔去書店,買課外書給他看。誰也沒想到,后來在江西向塘機場修了五年飛機的鄭淵潔,會發奮圖強,筆耕不綴,多年后成了國內的童話大王。
二兒子鄭毅潔對學習和寫作不感興趣,但特別喜歡鴿子。鄭洪升非但沒有打罵,反而覺得喜歡小動物說明兒子有愛心,也挺好。八歲那年,鄭毅潔收到父親送的一對白色信鴿,視若珍寶。他不怕臟和累,多年來與鴿子玩在一起,最終成為國內有名的信鴿大王。
直到現在,鄭洪升還覺得慶幸,他笑呵呵地對兒孫們說:“幸虧當年因材施教,尊重你們的興趣愛好,把你們引向正路。否則讓鄭淵潔去養鴿子,讓鄭毅潔去寫作,那你們的天分豈不是浪費了?”
因為鄭洪升與兒子都只是小學畢業,所以鄭洪升這些年一直讀書看報,不斷學習,給兒子做榜樣。常有人說現在是網絡時代,但鄭洪升說:“我覺得是自學時代,如果僅僅以為拿到碩士、博士畢業證就夠了,那也太天真了。我們全家的座右銘是‘先閉眼,再畢業’,只要活著,就永遠自學不息。”
2011年6月,八十歲的鄭洪升學會了電腦上網,每天通過微博關注鄭淵潔的行程和言論。看到鄭淵潔和粉絲通過微博互動,他有點羨慕,忍不住也讓鄭亞旗幫忙開了一個微博。
從此,鄭洪升每天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開電腦,然后用手寫板一個字一個字地“織圍脖”,時不時還讓鄭淵潔和鄭亞旗轉發,增加人氣。由于他觀點獨特,思維敏銳,銀發老人寫微博也不多見,粉絲很快就漲到三十萬。
一次,鄭洪升和鄭淵潔、鄭亞旗祖孫三人參加了新浪微博盛典。在星光璀璨的晚會上,鶴發童顏,戴著一條黑紅圍巾的鄭洪升成為一道亮點。姚晨、朱軍、哈文、佟大為等人紛紛和他合影留念,鄭洪升高興地把合影傳到微博,網友們紛紛稱贊:“爺爺,你比鄭淵潔還有氣場!”
五十多歲學做飯,童話大王是孝子
鄭淵潔對自己是一個很“狠”的人。因為與《童話大王》雜志社簽下三十年的合同,不能違約。不管事務繁忙還是身體不適,沒有什么能影響他凌晨四點就起床寫六千字的信心。為了這個合同,幾十年來他從來沒有出過國,生怕影響寫作進度。
對父母,鄭淵潔可謂是無微不至,十分細心。鄭淵潔的母親劉效坤從四十歲時就有每晚泡腳的習慣,鄭淵潔特意給母親買來了最貴最好的電足浴盆。
2012年7月的一天晚上,鄭淵潔從書房走出來,看到母親吃力地彎著腰在塑料盆里搓洗雙腳。柔和的燈光下,滿頭銀發的母親彎腰的樣子那么吃力,鄭淵潔不禁自責不已:“媽,你怎么不用電足浴盆呢?”母親不好意思地笑了:“那玩意不是要插電嘛,我怕漏電。再說,倒水的時候太笨重了,搬不動。”
鄭淵潔心里一酸,他把一個厚實的木桶泡腳盆倒滿水,搬到母親面前,用雙手細心地搓洗雙腳:“以后,我來幫你洗吧!”任憑母親怎么阻攔、推辭,鄭淵潔都不為所動。一旁的鄭洪升用相機拍下這溫馨一幕,第二天發到微博上后,網友們紛紛表揚、贊嘆。也有個別網友陰陽怪氣地說:“大作家這是在作秀吧?”
鄭淵潔呵呵一笑,不理不睬,每晚的洗腳任務卻雷打不動地堅持了下來。鄭洪升用相機一張一張拍攝著,鄭淵潔在博客一次一次記錄著。連發一個月后,那些質疑的人啞口無言。這個時候,鄭淵潔也不再發上博客了,因為每晚給母親洗腳已經成了一個習慣。
一天晚上,大家正吃著豐盛的晚餐,母親端著碗忽然感嘆說:“人老了,胃口就清淡了,真懷念家鄉紹興的茴香餡餅子啊!”
第二天,完成寫作任務后,鄭淵潔開車直奔菜場,買回兩斤茴香后洗、切、剁,好不容易茴香餡做好了,可怎么和面卻犯了難。鄭老爺子指點一番也不得要領,最后鄭淵潔一拍光頭,把平板電腦拿到廚房,照著視頻做餡餅。
這頓茴香餡餅整整做了一下午,期間好多餅子不是焦了就是糊了。等最后成功端上桌時,鄭淵潔總算長舒一口氣,母親吃著脆黃的餡餅豎起大拇指:“我兒子做的,就是好吃!”
身為兒子,對父母不但要在衣食住行方面照顧周到,還要了解他們心里在想什么。一次鄭淵潔開車帶父母去北京附近的山莊游玩,正玩得開心,老兩口突然異口同聲地催促鄭淵潔:“我們累了,現在就回家吧!”
結果一進家門,老兩口趕緊打開電視,正播放中國女排的比賽。鄭洪升和劉效坤看得目不轉睛,還不時議論說:“要是趙蕊蕊沒退役,那這場球一定更精彩。”鄭淵潔不禁笑了:“原來你們也追星啊!”
過了一個月,得知趙蕊蕊要參加一場公益活動,鄭淵潔連忙跟她打電話商量能否到家里做客?趙蕊蕊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7月2日,當人高馬大的趙蕊蕊來到鄭淵潔家里,親眼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鄭洪升和劉效坤笑得合不攏嘴,并合影留念。趙蕊蕊走后,劉效坤再一次夸獎兒子:“能把大明星請到家里,你可真行!”
一旁的鄭洪升故作生氣:“老伴,我的文章還被人民網、新華網轉發過呢,也沒見你夸獎過一句。為啥你對我說話永遠是挖苦打壓式,就不能說點好的嗎?”劉效坤撇撇嘴,在全家人的大笑中,張口就來:“做夢去吧!”
鄭亞旗在成長,鄭氏家族在行動
在很多人眼中,身為童話大王的兒子是很幸福的事。但鄭亞旗不這么認為,他覺得爺爺是個老頑童,父親則是一個大孩子。
有一次,鄭亞旗和一個女網友聊天,那女孩問他:“你知道 F4嗎?”鄭亞旗一下被問住了,就像平常一樣去請教爸爸。鄭淵潔告訴他 F4是美國戰斗機,鄭亞旗就照此回答女網友。沒想到對方說:“什么美國戰斗機,我奶奶都知道 F4。”此后,對方再也沒出現過。
于是,鄭淵潔開始考慮拆毀自己一手為兒子建造的童話宮殿,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生活。他告訴兒子:“過完18歲生日后,你就不能從我這里要一分錢了。”兒子非常痛快地表示同意爸爸的做法。
剛成年的亞旗沒有一般求職者所擁有的大學文憑、社會經驗和人際網絡,憑借著“鄭式”童話教給他的只知快樂、不知沮喪的心態,在無數次碰壁后,他終于找到了有生以來的第一份工作。再之后從科技公司的網絡主管,到自己創建皮皮魯文化公司和皮皮魯課堂,鄭亞旗一步步成長起來。
一次,鄭淵潔去參加一個活動時,一個已經三十多歲的早期讀者對他說了一句話:“假如我能給我兒子買《皮皮魯和魯西西》和《舒克和貝塔》的畫冊,我們父子兩代人一起欣賞同一個童話人物該多好!”這個讀者的話觸動了鄭淵潔,他決定按這個讀者的想法,進行新的童話創作。
從此,鄭亞旗和爸爸聯手創辦《皮皮魯畫冊》。對于讀者來說,消失了十年之久的皮皮魯、魯西西又回來了。而對于鄭氏父子來說,兩代人則開始了為營建一個共同的童話王國而努力的新生活。如今,《皮皮魯畫冊》受到了越來越多小朋友的歡迎。
僅僅小學畢業的鄭家三代人,硬是憑著求知和上進,在不同年紀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把人生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再版。
圖片由CFP提供 編輯 鐘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