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的沖擊下,紙質媒體的發行量不斷萎縮,日本的《每日新聞》報社也經受著這樣的寒冬,發行量不斷下滑,導致廣告投放量減少,報社的發行員終日愁眉苦臉。
2015年2月,剛剛大學畢業的藤原進入《每日新聞》報當發行員。試用期間,主管說,現在的報社都在裁員,想要留下來,要么能夠完成每個月兩千份的征訂量,要么能開辟新的讀者渠道。
為了完成艱巨的發行任務,藤原每天下班后便在回家的路上認真觀察。地鐵車廂里的年輕人幾乎都埋頭盯著手機,只有幾個老年人戴著老花鏡,在聚精會神地翻閱報紙。周日早上,他還去書報亭買了份《每日新聞》,坐在旁邊的座椅上,悠然地看報,時不時還和亭主攀談幾句。亭主告訴他,這年頭都沒什么人來買報了,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更是寥寥無幾,賣報還不如隔壁雜貨鋪里賣礦泉水賺得多呢……
藤原觀察到,從早上到中午,雜貨鋪賣出了四五十瓶礦泉水,而買報的不超過五人。他想,如果買一瓶礦泉水送一份報紙,促銷會不會讓人們多關注報紙?不過他立馬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為人們可能把報紙當成傳單,直接就扔掉了。那怎么才能把報紙和水一起送出去呢?看到礦泉水的包裝,藤原靈機一動,立刻起身回家,寫了一個充滿創意的發行方案。
第二天,藤原將方案交給主管。主管看后,驚奇地說:“你的意思是把報紙印在礦泉水包裝上,喚起年輕人的讀報意識,并且拓寬報紙的閱讀渠道?”藤原激動地點頭。主管悠悠地點頭說,這個點子不錯,不過要有廣告贊助商的認可才能驗證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于是,藤原帶上公務包,打算挨個拜訪廣告商,誰知受訪的第一家體育服裝企業就很看好這個方案,毫不猶豫地和他簽訂了協議。
緊接著,雙方選定了一家優質礦泉水生產商,開始合作。為了保證新聞的可讀性和時效性,藤原代表報社和生廠商協定,報社將每天設計的最新報紙新聞概要發給生廠商,及時印刷到礦泉水包裝上,同時印上二維碼,方便消費者手機掃描,閱讀更詳細的報道。
終于,第一批帶新聞包裝的礦泉水上市了,市場反響確實不錯,公交車上,不論是上班族、學生、家庭主婦,只要手里拿有這種礦泉水的,都在盯著瓶身,用空閑時間認真“看報”,或者掃描閱讀更詳細的報道。一個月下來,印有新聞的礦泉水銷量驚人,這不僅打響了《每日新聞》的品牌,還帶動了報紙訂閱量的增長,報社的廣告也因此大幅度提升,而藤原也早就因為這個奇特的點子,被提前聘用。
藤原說,與其說這是推銷報紙,不如說是喚醒年輕人關心新聞的意識。在信息飽和的時代里,要想吸引年輕人的眼球,就得另辟蹊徑,懂得跨界和創新。
編輯 鐘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