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未來教室”的電子雙板和智能錄播系統,實現了資源利用和教學設計的融合,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學整合平臺。“未來教室”的應用目前在國內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將結合課堂實例,介紹了未來教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些利用。說明利用“未來教室”教學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將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化學教學 未來教室 融合
一、未來教室——教學的新幫手
未來教室是一個集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微格教室、校園電視臺等多種環境為一體的新形式教學環境,其中使用了包括電子白板、數字筆、電視墻、無線網絡、數字攝像等在內的多種技術,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計算機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便利,體驗到利用新技術進行學習的快樂。
我們這里講的“未來教室”雖然還做不到微軟的“intel-project-bridge”視頻中出現的那么高大上的教室,但已經開始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本文中的“未來教室”指的是擁有“電子雙板”系統的智能錄播教室。“電子雙板”系統是指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開發的STARC電子雙板課堂教學平臺。“電子雙板”系統吸收了以往電子白板的優點,首創了單機雙定位技術,在傳統電子白板的基礎上研發形成了電子雙板,實現了資源利用和教學設計的融合。而且STARC平臺提供和整合了很多資源,在這樣的平臺中,教師可以自由地取用各種資源,包括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資源,并且不受順序的限制,更有利于因勢利導地展開教學。雙板有著傳統黑板不能比擬的優勢,可以分別顯示不同的內容,也可以顯示相同的內容,利用“N-1”功能可以實現在一塊板上操作時,另一塊內容的跟進。再加上PAD和CLICKER等互動手段的加入,“未來教室”的出現將會進一步改變化學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借助“未來教室”化學教學必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下面以“純凈物中元素之間的質量關系”“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等幾個課例,談談“未來教室”與初中化學教學整合的一些感受。
1.技術引導教學,改善課堂教學方式。
初中化學學科的部分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如果不能將其轉換成學生已有的經驗,或與實際生活聯系,就會影響到學生的理解。“純凈物中元素之間的質量關系”就是這樣一個不好理解的知識點。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本知識點以豬頭豬腳在豬全身中所占的比重為例來展開介紹。教學時就可以利用雙板的網頁插入功能,插入豬的百度網址,讓學生自己在網上找到大約的比重。但是網頁中部分字體太小,后排同學根本看不清,這時系統自帶的放大鏡功能就發揮了作用。不僅讓學生都能看清了,而且這樣的實用且好玩的小工具還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樂于投入化學的學習中。
像這樣較難理解、較抽象的內容,利用PPT中設計的小動畫來展示是比較理想的,但是在傳統的投影中PPT展示的動畫不便于進行知識點總結的顯示,如果硬要擠在一張幻燈片中,不僅擁擠,而且兩者會相互干擾。這樣的困境,只能通過教師書寫板來完成,這無形中浪費了很多課堂時間。現在借助于電子雙板的“N-1”功能,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如“純凈物中元素之間的質量關系”這一教學內容,我們可以對質量分數定義、公式和動畫進行分屏顯示,再加上系統的“隨手寫”功能,能夠直接進行注釋,教學的效果自然大大提高。
在日常的化學教學中,我們會引入視頻教學,利用雙板的優勢,我們可以使用邊播視頻邊小結的形式,這樣可以解決部分學生瞬時記憶有限的問題,如進行“物質在水中的分散”教學時,一邊播放乳化的視頻,一邊根據播放進度進行實時小結,達到視覺、聽覺、文字的三重刺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乳化”的了解。雙板的優勢可以說是以往教育技術所不可比擬的,勢必將為我們的化學教學帶來大的變革。
2.積極的評價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
“未來教室”電子雙板系統的另一個優勢是可以實現對學生課堂評價的實時統計和數據分析,這一點很好地解決了以往課堂上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不能及時了解的問題。利用應答器教師可以實現課堂一兩個簡答習題的實時反饋,數據分析幫助教師及時了解正確率,甚至知道哪個學生還沒掌握,以便教師及時跟進幫助。在化學教學中有時會出現實驗裝置的選擇和實驗示意圖的設計,這時我們可以利用PAD或者墻上的6塊學生用可觸屏來展示學生的設計,這將極大地改善現有的教學方式,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起到積極的作用。
3.促進教學反思,提速教科研。
未來教室的智能錄播系統安裝了四個攝像機和十幾個電話筒,這些系統為我們化學課堂的反思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系統清晰錄制了整個教學過程,能準確地展示課堂中的很多細節,這將有利于廣大化學教師反思自己的課堂,對學生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實驗細節的把握也是很有好處的。
這里所涉及的“未來教室”功能只是STARC電子雙板課堂教學平臺系統眾多功能的一部分。系統的很多功能仍有待我們不斷去挖掘,更需要我們這些一線教師和系統開發者們共同努力完善,教師在了解運用的基礎上,還需要不斷地思考如何更好地與學科教學緊密聯系起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M].2001.
[2]秋童.未來教室:現實與夢想[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6.(2).
[3]吳守玉,高興華等.科學史畫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羅嘉.未來教室——化學教學的新推進器 [J].化學教與學.2014.5.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沙溪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