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獨立學院已建立較為完善的資助體系,但資助體系育人功能還不能全面實現,產生此情況的原因有資助投入較少、資助政策執行不到位和學生自身問題等,要全面實現育人功能,可以采取完善多元資助體系、深挖資助政策功能和創新資助工作方式等措施。
[關鍵詞]獨立學院 "資助 "育人
[作者簡介]郭彩華(1975- ),女,山東聊城人,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山東 "聊城 "252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3年聊城大學東昌學院校級課題“獨立學院學生資助體系育人功能研究”的最終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3DK015)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13-0037-03
自2007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以來,多個文件中均提出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獨立學院是教育大眾化背景下一支有很強生命活力的新生力量,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資助體系,但其資助體系功能如何?能否完成資助體系應該完成的經濟資助、精神資助及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本文就以上問題采用訪談和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在山東省5所獨立學院發放4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35份,數據統計后得出分析結果。
一、獨立學院資助體系育人功能的現狀
(一)經濟資助功能基本實現,但仍需提高
經濟資助功能是資助體系的顯性功能,它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保證,目前調查的幾所獨立學院困難生資助基本覆蓋面已達到上級要求,這說明經濟資助功能已基本實現;但從學生對助學金的需求來看,調查結果顯示目前47.8%的學生認為獨立學院助學金金額較低,按照獨立學院學費收費標準,目前生均助學金3000元只能約占到學費總額的三分之一,仍無法全面解決困難生的經濟問題,不能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很好地完成學業,所以經濟功能仍需加強。
(二)精神資助功能部分實現,需大力完善
精神資助功能是資助體系的隱性功能,它雖然伴隨著經濟功能實現,但與經濟功能實現過程并非完全吻合。就精神功能的實現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27.1%的同學認為困難生對資助政策有依賴心理,自立自強的精神尚未形成,16%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國家獎助學金的資助作用,更沒形成感恩思想,所以當身邊同學有困難時,仍有6%可能會退縮,71.9%會選擇盡力而為,這與真正幫助他人還有一定的差距。以上數據說明資助體系的精神功能實現情況一般,需進一步提高。
(三)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亟須進一步提高
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是資助體系的隱性功能。教育公平是社會基礎性公平,它是現代社會民主化的重要內容,也現代社會文化價值觀在教育領域內的體現。教育公平是國家實施資助政策的目的,但目前資助政策落實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不能真正實現教育公平。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9%的人認為資助體系能夠實現教育公平,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由于家庭貧困導致的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即使能在大學階段享受資助政策,也無法糾正基礎教育階段的不公平,所以此功能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獨立學院資助體系育人功能現狀產生的原因
(一)資助投入較少
由于獨立學院特殊的辦學機制,國家對獨立學院的經費投入遠遠低于公辦院校的經費投入。要保證正常運轉,在國家允許情況下獨立學院提高了學生的學費,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獨立學院困難生總量較公辦院校大,且國家對困難學生投入相同資助金額的情況下,獨立學院學生的資助金不能滿足學費需要。目前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生均3000元,按照獨立學院學生學費一般水平10000元計算,只是學費的三分之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要交齊學費,在家庭不能完全承擔的情況下,很多學生選擇課余時間打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獨立學院資助育人功能的完全實現。另外,作為高等教育新生力量,其發展歷史較短,社會聲譽較弱,未能在社會上形成一定的影響力,畢業學生也未形成一定的規模,所以未能在國家投入之外吸收更多資助資金。
(二)資助政策執行不到位
學校層面執行資助政策不到位,僅是按照上級要求完成各項資助金的評定與發放,組織困難學生勤工助學和完成貸款有關環節,沒有深挖各項資助政策的精神資助功能。從資助政策精神資助功能上講,獎學金重在激勵,助學金重在感恩,助學貸款重在誠信,勤工助學重在自立自強。但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功能未能充分實現,如有16.3%的學生認為助學金是天上掉餡餅或者無所謂,所以不要白不要,有74.4%的認為當前困難生認定和獎助學金評審結果不合理,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學生夸大貧困程度,而學校由于各種客觀原因不能對每一個學生家庭情況進行實地調查,不能資助最需要資助的學生。這樣政策的落實一方面未能實現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可能會誤導學生對公平的正確認識,所以更形不成感恩思想。助學貸款是國家資助政策體系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項政策,這項政策不僅符合助困目標,更符合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有益于樹立學生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但目前整個助學貸款申請過程中,由于缺少征信部門的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的誠信教育往往是流于形式的,不能起到警醒學生的作用,達不到預期教育效果。
(三)困難學生自身原因
困難學生由于其特殊的成長經歷,自卑與自尊并存:一方面,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刻苦努力學習;另一方面,又擔心由于自身貧困同學看不起自己,敏感多疑,家庭的貧困使他們對金錢更加看重,與周圍同學進行對比可能會使他們產生越來越強的功利性價值觀,形成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思想,有時為了得到資助過分夸大自己的困難程度,甚至出現弄虛作假的情況。同時,國家資助也會助長部分學生的惰性,在學校對這部分學生缺少正確引導的情況下,他們會形成依賴心理。調查結果顯示,有27.1%的學生認為困難生對資助政策有依賴心理。另外,由于困難生特殊的成長經歷,他們在人才濟濟的大學里可能會顯示出“短板”的一面,如沒有特長,無法在活動中嶄露頭角,當他們不能正確對待的時候,自卑心理進一步加深,挫折感加上強烈的自尊心使很多學生不愿與師生交往,把自己包裹在自我的世界里,即使接受資助,學校也很難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不能完成育人功能。
三、獨立學院資助體系育人功能全面實現的措施
(一)完善多元資助體系
根據獨立學院實際情況,國家資助管理部門需要調整部分資助政策,增加獨立學院資助金的總額度,資助比例在原來基礎上提高2~3個百分點,以擴大資助學生覆蓋面;根據學校性質設置資助標準,獨立學院資助金可從生均3000元的標準提高到6000~7000元,增加對獨立學院學生投放的貸款額度,真正做到應貸盡貸。
現有資助體系重在物質資助,缺少學生成長性資助,即對學生授之以漁的資助方式,國家資助管理部門可以在調研基礎上,在不同層次的學校開展不同類型的學生成長性資助政策,在獨立學院可以設立資助項目資助學生提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獨立學院要發動各方力量,采取多種方式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關注困難學生,既可以直接投入資助資金,也可通過設立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助學崗位,完善獨立學院的資助體系。
(二)深挖資助政策功能
學校在執行各項資助政策過程中,要深挖各項資助政策育人功能,抓住幾個關鍵環節實現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調查結果顯示,各類獎助學金評審與發放是學生最容易受到教育的環節,因此,夯實困難生認定環節,以獎助學金評審管理辦法為依據,完善評審程序,充分發揚民主和集中相結合的原則,重在增加學生參與度,在參與評審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提升自我。現有資助政策中更多強調社會、政府對困難學生的責任,沒有限定受資助學生的義務,使很多受資助學生不能形成誠信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因此,可以改革當前助學金評審制度,增加受助學生參加義工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感恩、自強意識。
在學生貸款程序中,學校參與的環節主要在貸款申請宣傳、組織學生審核上報、貸款到賬信息確認及貸款畢業生信息確認等方面。要發揮資助體系的育人功能,就要抓好能夠起作用的環節,如在貸款申請宣傳過程中,邀請征信部門以具體案例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貸款到賬信息確認是又一次對貸款學生的提醒,教育他們珍惜國家的幫助,學會感恩,同時要樹立責任意識,努力學習,增長才干,這樣日后才能完成還款任務,以保證資助政策循環實施。對貸款畢業生的教育是學校能夠實施的最后一次教育,可采用多種方式教育學生按時還款,如某獨立學院在完成上級要求的貸款畢業生確認的基礎上,采取了貸款畢業生跟蹤制度。
(三)創新資助工作方式
1.重視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困難學生心理問題是大學“三生”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心理問題既有困難學生特殊成長經歷留下的印記,也有大學教育過程中形成的新問題。困難學生大多比較內向,不善表達也不愿意向外人展示自我,這樣很多小問題就不容易被發現,積少成多容易形成大問題。據調查顯示,困難學生心理問題出現較多的時期正是獎助學金評定時期,獎助學金評審過程中操作不當容易讓困難學生產生錯誤理解,進而造成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甚至會產生更大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會同學生心理咨詢部門和班級輔導員,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及時發現并主動采取措施,分情況解決問題,以培養困難學生的健康心理。
2.重視培養困難學生的誠信感恩意識。誠信感恩意識是當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建設的一部分。在日常學生管理活動中,以各項資助政策的實施為契機,抓住關鍵環節,如困難生認定過程中,教育學生應出具真實的貧困證明;當獎助學金名額有限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團結友愛,相互謙讓;發放過程中要教育他們感恩社會,并鼓勵他們自立自強,反饋于社會;資助工作本身無法真正解決還款問題,要保證資助政策的順利實施,加強對貸款學生普及征信知識的宣傳教育,讓貸款學生充分認識到按時還款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
3.重視提升困難學生的能力。要做到資助育人就要通過拓展資助工作,提升困難學生的能力,真正授之以漁。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拓展勤工助學崗位,不僅提供服務型崗位,也提供一些學生能夠參與并與專業相結合發展能力的崗位。要實現教育公平,就要在此階段彌補基礎教育過程中不公平的發展條件帶來的能力不足,針對不同情況學校給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如學校提供資助金為困難學生提供各種技能培訓,為困難學生創業提供小額無息啟動資金,鼓勵困難學生在課余時間創業,拓展視野,這些經歷能夠為他們走向社會打下基礎,提升學生能力以緩解就業壓力。
[參考文獻]
[1]毛廣.論高校貧困生國家資助體系的現實困境與重新建構[J].教育與職業,2012(11).
[2]孫志飛.獨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探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