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要建立完善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實現生涯教育的全程化、全員化。針對學生特點開展個性化的指導與服務,解決學生生涯發展中存在的困惑,指導學生認清自我,認識職業,明晰職業發展目標,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職業夢想。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問題 "對策
[作者簡介]孫志新(1967- ),女,滿族,河北青龍人,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就業指導中心,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就業創業教育;孫鵬(1981- ),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就業指導中心,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中藥學、就業創業教育。(河北 "承德 "067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高校學生工作研究課題“‘90后’高職學生職業價值取向的實證研究”(課題批準號:LX2014Y110)和2013年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高職院校就業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實效研究”(課題編號:1305105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13-0088-02
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多機會,但同時也伴隨著嚴峻的挑戰,大學生找工作難,企業招工難,特別是近幾年人才的供求矛盾空前突出。政府、學校和大學生越來越意識到大學生合理就業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的重要性,大學生職業規劃受到各方面關注,特別是高職院校指導學生進行全面準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生以自身的性格特點、職業興趣和自身優勢為基礎,結合自己的價值觀念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進行科學合理定位。同時,還要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和個人的發展情況,進行調整和提升。每個學生都有無窮的潛力,學校要引導大學生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探尋職業發展方向,引導學生不僅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參加相應的社會實踐鍛煉,提高自身職業選擇、職業適應和職業發展的能力,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一、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對高職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引導學生了解工作世界,探索工作世界職業分類,未來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素質以及工作崗位對求職者資歷和資格等要求,使學生認識到要接受未來職場的挑戰不僅僅要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提升自身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可遷移技能,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能力,提高自身職業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組織的需要。同時,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規劃能力,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設計和規劃,以滿足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以便學生能夠控制機會和主導個人未來的職業發展。
(二)有利于大學生明確職業方向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使大學生找出自己的優缺點,理清職業發展的方向,明確奮斗目標。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學生探索自身的性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觀,探索未來的職業世界,正確認識自我和職業世界,以自己的方式去尋找未來的職業理想。職業生涯規劃會幫助高職大學生增強人生發展的目的性,有了規劃就能夠避免高職大學生盲目擇業,少走彎路。
(三)有利于激發學習主動性,提升競爭力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突破障礙、開發潛能,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一個擁有生涯發展目標的人能夠在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激發自我潛能,克服困難,勇于進取,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力量,這種力量會使一個人自信、堅強,悅納自己,呈現出喜悅、智慧和創造力,達到最佳的自我效能感。有了職業目標的人能夠積極地面對現實,在學習和工作中獲得和培養自己實現理想和目標所需要的能力和資源,從而激發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升職場競爭力。
二、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其諸多理論源自于國外,還沒有實現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本土化,對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缺乏實效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力度和廣度都還不令人滿意。
(一)大學生自我認知不足
很多高職大學生片面地認識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對自我認識處于理想化的狀態,導致學生在擇業時自我定位不準,有的學生由于自恃過高而在機會面前徘徊,有的學生對自我評價過低而在機會面前裹足不前。學校要向大學生提供專業的生涯規劃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職業發展理念,充分認知自己的能力,認清周圍的環境,制定合理的職業目標,并設計相應的實施步驟,保證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可行性。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機制有待完善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要理論教育聯系實踐輔導,開展相應的職業規劃講座,但是很多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僅為學生提供招聘信息。很多高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流于表面,缺少實踐輔導,并沒有傳授職業生涯規劃的方式。另外,師資隊伍并非科班出身,缺少專業化的師資團隊,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所以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機制亟須完善。教育機制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保障,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落到實處的關鍵,在強調大學生自身問題的同時,完善教育機制尤為重要。
(三)大學生的擇業心理問題
社會為大學生提供了諸多選擇機會,面對機會大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擇,反映出學生在擇業時存在許多心理問題。有的學生“等、靠、要”依賴心理嚴重,事事等待別人做主;有的學生存在盲目的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隨大流,盲目地追求熱門職業;有的學生在求職擇業時困惑、焦慮,甚至出現抑郁。這些心理問題容易導致學生在擇業時不從自身實際出發,最終選擇的就業方向并不是自己喜歡的,或是不適合自己的,這類學生在職場中往往很容易受挫,嚴重影響學生的自信心。
三、完善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一)調整學生和高校的職業規劃觀念
要解決高職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問題,雖然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但必須先從學生自身下手。作為高職大學生,必須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雖然社會對于高職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偏見,但是大學生自身的觀念意識才是決定未來價值大小的關鍵。高職大學生還應該了解目前社會的現狀,認清現實和理想間的距離,根據社會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確定發展目標,不斷地根據自己實際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增強競爭力。
作為高職院校,必須揚棄以往就業指導工作中老舊的方式方法和觀念,積極探索適合本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式。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在傳授給學生必要的規劃方法,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學生必要的職業技能。高職院校要從本質上認識到,畢業生的就業率不只是學生的基本素質的簡單反映,也是市場考驗本校教育質量的結果,大學生在職場所表現出來的競爭力是學校教育水平最好的檢驗。
(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方法指導
高職院校要全面認清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使高職大學生對自己職業規劃做出科學的判斷;要加強教師職業生涯培訓,構建以書記、輔導員為主力的師資力量,加大各部門教工對職業生涯教育的認識,提高其責任感和危機感。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其他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融入學生各類活動中。總之,高職院校應該把握全局,關注大學生個性的發展,認清社會目前的需求,針對學生的專業、性格和興趣等,制定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三)完善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體系
1.課程輔導。應當為大學生建立更為完善的指導機制,課程指導則是一項有力措施,以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準備、求職擇業準備、擇業心理疏導、職場適應等構建知識學堂,邀請杰出校友、企業高管或者知名青年導師等來校交流。另外,校方應當盡可能地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職業規劃,尤其是鼓勵學生以職業規劃為方向,開展社團活動,參加相應的組織與團體。
2.個性服務。其一,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需求,提供多維度的職業測評服務,幫助其分析測評結果,使大學生能夠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其二,學校應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供個性化咨詢與指導,解決學生職業規劃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其三,開展生涯工作坊,解決學生在生涯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其四,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統一的歸口管理,把學生的基本資料以及測評結果等都進行系統化的歸檔和分析,并進行跟蹤輔導。
3.社會實踐。要讓學生在校期間更好地參與社會實踐,較全面地了解社會,積累社會工作經驗,增強高職大學生的適應能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使學生盡早了解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模式和企業用人機制,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四)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力度和深度
高職院校一般為“2+1”或“1+0.5+1+0.5”教學模式,根據高職院校學制特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時期。
1.第一階段:大學適應期。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對陌生的學校和社會環境開始從迷茫走向清晰,在這個階段,必須讓學生對自己、學校和社會樹立正確的認識,讓大學生意識到職業規劃對今后就業的重要性,讓他們初步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內容。同時,大學生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等,開始逐漸思考自己未來的工作意向。
2.第二階段:探索期。在這一階段,加強自我認識,逐漸理清自己興趣、性格、人生觀、價值觀、能力等,結合自身實際,加強能力建設。探索勞動力市場變化情況,結合所學專業、自身能力和社會需求等諸多因素,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尋找自我能力和目標的契合點,更好地培養自己的職業綜合能力。
3.第三個階段:準備期。此階段是即將踏入社會的最后一年,大學生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上,認真完善自己的求職材料,多維度地分析自己的職業目標和發展方向與現實情況的匹配度。在就業、擇業的過程中,一方面應當根據自身條件進行變動,并逐步完善自身條件,使自己適應就業環境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另一方面,大學生應當合理借助外部環境,和校方溝通,依托一定的專業指導機構,科學分析和完善自我職業規劃,使自己的想法能夠通過校方的輔助得以實現,最后根據分析結果,謹慎地選擇就業機會。
四、結語
當前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結合“90后”學生的特點,建立以“引導、輔助、激勵”為主的職業發展平臺,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讓學生能夠主動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使學生完成由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在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職業夢想。
[參考文獻]
[1]田颯.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與教育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8).
[2]李麗薇.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3(35).
[3]金春.論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體系構建[J].職教論壇,2013(30).
[4]于東江.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與職業,2010(2).
[5]徐才千,張乃鐘.淺論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J].人民論壇,2010(26).
[6]沈中燦,李鮮.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務必回答的幾個問題[J].思想戰線,2009(S2).
[7]曾雅麗,林楠.“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案例教學法的創新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27).
[8]楊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新論[J].教育評論,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