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上市券商11月業績“冰火兩重天”,半數券商單月負增長的原因,除了受A股下半年的震蕩行情影響,券商因違規導致的高層人事變動也是重要負面因素
投資者報
下半年以來,A股的持續震蕩讓券商沒能延續上半年的“吸金”效應,今年第三季度環比二季度凈利潤全線下跌之后,到10月行情稍微向好,多數券商業績開始回升,但11月末再次出現千股跌停,上市券商在跌宕起伏中迎來分化局面。
截至12月8日,A股24家上市券商均發布了11月份月報。數據顯示,11月24家上市券商實現營業收入247.65億元,環比增長6.19%,凈利潤103億元,環比下滑1.01%。截至2015年11月30日,24家上市券商凈資產8791億元,環比增長1.12%。
此外,券商之間發展分化明顯,24家券商中,有13家實現單月環比增長,其中,西南證券“逆襲”為增速第一,達129%;翻倍增長的還有國金證券,增幅為116%。另有11家券商則為負增長,跌幅最大的三家為西部證券(-86%)、方正證券(-79%)、東北證券(-66%)。
面對同樣的行情,11月券商凈利增速出現較大差異的原因,對資本市場頗有研究的經濟學家宋清輝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首先是前期業績增速較大的券商,在宏觀經濟相對“陰霾”的背景下,顯然業績越來越難大幅提升。其次,監管層2015下半年對券商領域的反腐,例如中信、海通等券商都有被監管層處罰,或會對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近半數單月負增長
上證指數11月僅有1.86%的漲幅,較10月出現明顯下降。受其影響,券商業績也出現較大變動。“幾家歡喜幾家愁”,24家券商中有11家營收同比下滑,凈利潤呈現負增長,接近半數。
營收方面,方正證券環比10月下滑最大,為23.55%,中信證券次之,為19.54%。而西南證券表現最好,營收翻倍。
營收直接影響到凈利潤的增長,從數據上看,國泰君安以11.39億元占據第一,而海通、廣發證券分別以9.27億元、9.15億元位列第二、第三,凈利潤最少的是西部證券,為0.12億元。
增速方面,券商之間表現差異較大,西南證券、國元證券、廣發證券、安信證券、東興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長江證券8家券商增幅為50%以上,分別為129%、116%、62%、59%、58%、58%、51%、50%。而另一方面看,西部證券(-86%)、方正證券(-79%)、東北證券(-66%)3家券商跌幅超過六成。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除了營收相對減少,方正證券相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年末臨近,公司對相關成本進行了集中核算影響了本期凈利潤。
違規影響業績
除了受資本市場的影響,下半年以來,券商成為金融反腐“重災區”。據了解,今年共有14家上市券商披露了公司或者關聯方違規受到處罰,甚至被立案調查,而大券商首當其沖,2014年,凈資產排名前十的券商僅廣發證券幸免。
以中信證券為例,從8月25日起到10月下旬,兩個月間,中信證券已有12名骨干涉嫌違法從事證券交易活動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公司最高經營管理機構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中的8名成員,董事長王東明退休,6人涉案。受高層變動影響,中信證券從9月開始,單月經營數據開始跌落頭把交椅,到11月,中信證券凈利潤排名已經下降到第七位。
除了人事變動,監管層對券商的罰款也在同時進行。9月證監會對方正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和華泰證券四大券商開出2.4億元的巨額罰單。此外,中信證券、國信證券等券商也被開具過不同程度的罰單。
宋清輝表示,罰款對于大券商來講,雖然不會傷筋動骨,改變當前券商的地位,但讓券商不安的確是來年的券商評級受影響。一旦受到監管層處罰,券商評級被下調,券商將面臨申請新增業務、新增網點困難,無緣創新業務以及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額上浮等問題,潛在損失遠不止當前罰款數額。
“合規經營乃券商立身之本。證券公司應將合規經營提升到戰略高度,把券商業務納入到法律的框架內,以防范和化解風險。”宋清輝指出,證券公司需要全面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的基礎性體制,提升員工守法經營意識、業務素質等。
全年高增長基調已定
雖然下半年業績變動較大,但是從券商今年1月到11月累計業績來看,24家上市券商今年均實現大幅度增長。今年1~11月上市券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51.85%和179.16%。
據《投資者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凈利潤過百億元的券商已達6家,中信證券以179.95億元居首,其次依次是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凈利潤分別為139.91億元、131.12億元、124.1億元、104.53億元和103.95億元。此外,華泰證券累計凈利潤也達98.05億元,以當前的單月凈利潤情況來看,2015年實現過百億元并不是難事。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11月券商經營環境已經改善:交易量持續回暖,市場趨于穩定;11月交易量環比大幅回升,大盤日均股基交易額為11132億元,環比大增9%,同比增長140%,交易持續活躍。盡管券商股短期內缺乏強有力催化劑,但隨著監管層進一步加強,中長期仍看好行業轉型。
無獨有偶,長江證券方面研報也認為,四季度市場活躍度提升,大投行、自營和資產管理業務值得期待,全年業績高速增長可期。
“隨著注冊制改革漸行漸近,大投行業務將成為券商新的業績增長點,持續看好國元、西南和華泰。”該研報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