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六盤水市已經是一派冬日的景象:地處貴州西部的六盤水市山高谷深,從省城貴陽出發,汽車一路西行,穿行于水霧繚繞山區公路,氣溫也一路下降到零度以下,公路兩旁已是白雪皚皚,有的路段還結了薄冰。記者到六盤水市采訪之時,六盤水市還是貴州省九個市州中唯一與省會貴陽沒通高速公路的城市。不過這很快就成為了歷史,2015年春天,六盤水市與省會城市貴陽的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六盤水的交通也因此有了質的飛躍。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六盤水市可以說是三線建設時期的一個縮影,也是貴州省因“三線建設”而誕生的一座最年輕的工業城市。當歷史定格在1964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建設“大三線”的戰略決策,并最終決定在貴州西部煤礦蘊藏豐富的六枝(時屬安順地區),盤縣(時屬安順地區后屬興義地區),水城(時屬畢節地區)三縣境內建立、建設三個礦區,共同組成一個大型的具有政企合一特點的三線建設的重點煤炭基地以及鋼鐵基地。
六十年代初期,總計十萬多來自東北和中原、華東以及川滇的產業工人大軍和建設者響應黨中央號召,來到貴州這片極為艱苦的高寒山區,在這里開啟了“三線建設”的新征程,在這片曾經的“蠻荒之地”, 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了六盤水的明天。在短短的十數年間,昔日的“蠻荒之地” 已基本形成資源型重工業城市的格局,并在三線建設期間凝煉形成了“克難攻堅”的“三線精神”,即使在今天也令人嘆為觀止的“三線速度”;一座以能源、鋼鐵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在來自祖國“五湖四海”十萬建設者的艱苦奮戰下,崛起于貴州的西部,其后,號稱“江南煤都”的六盤水市由此而生。

六盤水市地處貴州西部,位于滇、黔兩省結合部,長江、珠江上游分水嶺,南、北盤江流域兩岸,全市國土面積9965平方公里,轄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鐘山區4個縣級行政區,人均GDP曾長期僅次于省會貴陽。
六盤水市是國家西電東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華南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煤炭、電力、冶金、建材、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礦泉水、生物制藥構成了六盤水市的重要經濟發展,特產有風豬、獼猴桃、杜仲、天麻、核桃。
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居住著漢、彝、苗、布依、回、仡佬族等三十多個民族,總人口三百多萬。六盤水市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鐵、鉛、鋅、銅、銀、金、重晶石等三十多種礦產資源,水城鋼鐵公司是貴州省最大的鋼鐵企業。
六盤水有著四季各異的特色旅游風光。山川秀麗,民族風情濃郁,走進六盤水猶如走進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烏蒙大地盡顯烏蒙磅礴氣勢,六枝牂牁湖、北盤江峽谷、妥樂千株銀杏村、丹霞山、玉舍國家森林公園等都會令你流連忘返。
六盤水是夏季貴州省最涼爽的地方,享有“中國涼都”的美譽,即便是在盛夏,你也不會感到酷熱難當,這里夏季平均氣溫為19.8度,是夏季的避暑天堂。
2005年經中國氣象有關專家評審,成為全國首個以氣候資源打造的都市品牌。并授予“中國涼都”的稱號。
經歷改革開放大潮,支撐六盤水市經濟的支柱企業幾起幾落,但三線建設的精神始終是這座城市不斷前進的源泉。今天的六盤水市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由資源型城市向全面發展型城市轉型。本著“奉獻、包容、創新、超越”的城市精神,六盤水正邁向“二次創業”的新征程。六盤水市計劃生育和計生協會的工作同樣也需適應六盤水市發展的新常態,實現新的跨越和發展,徹底改變2010、2011年在全省計生工作連續兩年排名掛末的落后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委、市府府決定將市計生委副主任羅興全調任市計生協會常務副會長,全面主持六盤水市計劃生育協會工作。
一場改變六盤水市計劃生育協會工作業績的翻身仗由此打響。
隊伍——群雁高飛頭雁引
醫生出身的羅興全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被調到計生協工作,在市計生委工作多年,憑著對全市計生工作的把握和了解,他深知計生委與計生協工作上的差別:計生委是行政單位,計生委任職是“官”,做事有行政命令,工作推動“有力度”、“有手段”;計生協是群團組織,計生協任職是一個懸空的“虛位”,是“民”。羅興全認為計生協工作在決策、行事的方式方法,甚至思考方式都需要改變。因此,在組織找他進行任職談話時,盡管領導一再表態定會盡最大的可能支持他的工作,對他在新崗位的工作將盡最大的可能提供必要的幫助,但羅興全的心里一時還是幾乎空白,只是表態服從組織安排,努力爭取把工作做好。
六盤水市計生協工作在全省各地州市排行靠后、掛末,的確存在較大的客觀原因。首先在全局上,由于全市經濟社會文化極不平衡,導致計生協工作呈現出:落后鄉鎮推不動,發達鄉鎮、街道向下看;其次是幾個舉足輕重的代表性大型企業屬于央企,實行行業垂直領導,行政級別高,與地方黨委政府平級,并且自成封閉的體系,計生協工作找不到抓手;其三是全市鄉、鎮(街道)計生協組織斷層,計生協干部隊伍不穩,大多屬于“掛靠”、“兼職”,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不高,協會運行表現為墻上協會和抽屜協會,常常是為應付上級組織要求,搜集相關資料,臨時制作材料、數表報送,極為虛浮、被動。
羅興全屬于那種不服輸的務實人,在經過短時間的自我調整后,即便是“從米籮挪到糠籮里”,他還是不泄氣、不輸勁,下定了要改變六盤水市計生協面貌的決心,迅速行動起來。先是把自己釘在辦公室里反復認真學習、仔細領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協會章程》和全國各地先進計生協會成功經驗材料;然后深入全市具有代表性的縣鄉(鎮、街道)調研;走訪水城鋼鐵公司、六枝礦務局等大企業計生協組織,逐步形成了開展工作的科學思路。
羅興全的深知,計生協與計生委其實目標是一致的,不過是方法方式不同罷了,按他們的行話,就是“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 計生協的工作雖“虛”,但做的都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羅興全知道要做好一項事業,資金、物資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人。要徹底改變全市計生協工作落后狀況,關鍵在人、在隊伍,“只要有了人,什么樣的人間奇跡都能夠創造出來”。自己再能干,也都是勢單力薄,好手不敵雙拳,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把隊伍建立起來,建設強大,眾志成城,實現計生協工作的翻身才會有指望。
羅興全第一板斧砍向全市計生協干部隊伍的建設上,拿著省計生協的文件,爭取政策支持:親自起草擬定的《六盤水市計劃生育協會關于加強計劃生育協會工作的意見》,報請并力爭以市委、市府的名義聯合下發。該文件核心目的是解決全市計生協基層機構和干部骨干隊伍的建設與穩定問題:一是明確鄉級計生協為財政全額預算管理的股級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制2名,計生協干部政治待遇、經濟待遇“參公,入序,升格”,徹底解決鄉鎮計生協工作機構和人員問題,整頓、充實縣(特區、區)、鄉、鎮街道基層計生協干部、骨干隊伍;二是強調市委、市政府將人口福利與生育關懷基金募集的基層計生協工作成效納入市對縣(特區、區)和鄉(鎮、街道)、村(社區)工作實績的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形成基層黨、鎮、計生協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合力聯動工作機制。
羅興全的第二板斧砍向全市 “城—鄉”和“地—企業”的地域與行業限制的柵欄,使全市計生協組織覆蓋面“橫到邊、縱到底”,制定《六盤水市鄉鎮衛生計生資源整合實施方案》和《六盤水市計劃生育協會2011-2015發展規劃》,在《六盤水市鄉鎮衛生計生資源整合實施方案》中明確鄉鎮、街道計生行政機構計生辦與計生協要“五位一體”,即行政管理、技術服務、協會參與、村級履職、網絡健全“五位一體”的鄉村計生衛生服務管理體制;在《六盤水市計劃生育協會2011-2015發展規劃》中明確計生協近、中、遠期的重點工作任務和增比進位目標、考核獎罰辦法,盤活全市計生協工作資源,激發廣大基層計生協干部、骨干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
羅興全的第三板斧砍向以往計生協工作的虛浮和被動,改變“墻上計生協”的狀況,開展基層計生干部、骨干的分類培訓學習,全面提高他們履行計生協工作的業務素質和能力;全面清查、核實各類計生家庭與計生對象底數,逐步建立各級計生檔案,為今后協會開展以活動和服務為載體,培育和增強各級計生協會的活力,以及擴大會員隊伍夯實基礎。
為保障全市計生協工作順利開展,樹立計生協嶄新形象,增強計生協服務活動能力、吸引力、凝聚力。在全市基層計生協干部骨干隊伍建設初見成效后,羅興全迅速在全市計生協開展“人口服務、生育關懷基金”募集活動,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強力推動下,市、縣四大班子領導積極帶頭捐款做表率,各縣、特區、區募集金額都在300萬元以上,總額達到1997萬元,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特區、區生育關懷基金全覆蓋。
服務——雪中送炭暖人心
俗話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六盤水市計劃生育協會干部群眾把雪中送炭作為工作的切入點,把切實解決計生家庭困難作為轉變形象、樹立口碑的現實抓手,由點到面,逐步將計生協工作推向全面,推向深入。
在六盤水市,不管是世居當地的漢族、少數民族,還是后來參加“大三線建設”的老干部、新員工,無不秉承著中華民族重死善后的傳統民俗觀念,將生兒育女作為自己養老、善后的最主要目的之一,老無所養、亡無所葬最是人生所懼,由此出發,“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多女不如獨兒”的觀念深入骨髓,這也是計生工作難以讓民眾自覺執行和超生致貧的主要原因。計生協會形成和發揮自身優勢,在幫助地方黨委、政府推動廣大群眾樹立先進的人口生育觀和優生優育提高計生家庭生活質量,解除計生群眾養老、喪葬“遠憂”。從而提高實施計劃生育的自覺性、主動性,最可行、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幫助群眾實現老有所養、亡有所葬。
盤水市地處云貴高原的貴州省西部,在農村,土層薄、土壤貧瘠,傳統農作物品質差、產量低,農業生產一直是六盤水的“短板”,離家外出打工是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徑,普遍外出務工難免滋生出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多的各種矛盾。在城市,特別是在那些支撐地方經濟一大片天地的大企業,如水城鋼鐵公司、幾大礦務局等當年不遠萬里前來參加大三線建設的廣大干部工人,已經由年富力強的青壯年步入了古稀之年,他們也是當年嚴格計劃生育政策堅決的執行者、承受人。除了那些子承父業的家庭之外,不僅同樣存在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各種困難,而且空巢家庭和失獨家庭數量不小,特別是失獨家庭,他們或許家庭收入并不困難,但情感與心理創傷的痛楚卻與日俱增。六盤水市計生協會充分發揮各級協會和企業協會貼近群眾、貼近基層的優勢,把及時幫助困難計生家庭克服困難,擺脫困境作為主要職責之一,扶危濟困之時顯身手,計生協贏得了群眾的理解、支持和擁戴。
水城鋼鐵公司這個曾經輝煌的大企業,如今雖然不景氣,但企業仍然十分重視計生和計生協的工作,水鋼每年都撥出專項資金用于計生工作。水鋼各級計生協在企業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組織開展計生惠民活動,先后分別對23戶計生特殊家庭、115戶計劃生育困難家庭、5戶計生貧困母親和14戶單親困難母親進行專門慰問;在春節期間公司計生協組織下基層“送溫暖,送關愛”活動,入戶慰問共計129戶;全年保障職工生育費用、“四術”費用等計劃生育的醫療費用;積極開展生育關懷送溫暖、送服務、送政策“三送”活動,走訪慰問共251戶;開展“關愛女孩”慰問活動,慰問女孩家庭186戶;積極響應“萬千財富”行動,籌措445900元對計劃生育困難家庭481名大、中專學生給予幫扶;籌措42340元對全公司8109名女員工開展生殖健康檢查;兌現獨生子女保健、保育費1258727元;籌劃對水鋼連續15年專職從事計生工作、并獲得國家榮譽證書的27名計生干部職工,每人一次性獎勵2000元以資鼓勵。僅2014年,水鋼公司各級計生協就在全公司爭取、籌措2358499元投入計生協幫扶救助工作中。在水鋼最為邊遠、最為艱苦的觀音山礦,這一點做得尤為突出。
六枝特區計生協高度關注失獨家庭困難,回應失獨父母心聲。率先將針對失獨家庭的一次性經濟撫慰金額從兩萬提高到到五萬(現在這一做法已經在貴州全省推廣);籌措10萬元建成組建立失獨家庭聯誼所,聘請請心理醫生長期隨時對失獨父母開展疏導,進行心理安撫療傷;支持失獨父母組建“家之韻文藝演出隊”,豐富失獨家庭文化生活,增添失獨父母生活樂趣,撫平失獨傷痛;讓失獨父母有尊嚴的生活,他們長期堅持在傳統重大節日如端午、中秋、春節開展對失獨家庭的團拜、聚餐、慰問,恢復失獨父母的生活信心。特區計生協會長石燦敏在走訪中發現二女絕育戶家長劉邦學,肢體二級殘疾,極其貧困,當即協調將劉邦學低保由低檔提到高檔,危房改造項目提前一年實施。2013年失獨家庭周汝萍住院,當即發放緊急救助資金5000元。
說起計生協會,平寨鎮銀壺社區38歲的計生母親蔡芹香充滿感激,10年前她不幸身患紅斑囊腫,幾經治療,白白耗盡積蓄,病情卻反反復復不斷惡化。長期被病魔和窮困纏繞,蔡芹香覺得自己正在一點點腐爛,一步步向死亡墜落。十年里,蔡芹香精神和肉體無時無刻不在承受著無比的痛苦,一方面實在不愿意再拖累家庭,深感自己不過徒費錢財,已經失去繼續救治價值,另一方面,她又萬分不舍年幼的孩子。生活在蔡芹香面前一片黑暗,毫無前途。鎮計生協干部在走訪中了解到她的情況后不僅幫她聯系就醫,更是及時給予5000元醫療救助,通過手術治療,蔡芹香恢復了健康,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樹立了生活的信心,家庭也找回了生活的樂趣。
創新——百花齊放滿園春
當初,羅興全在謀劃全市計生協工作的時候,就把激活計生協基層干部的潛能、激發計生協基層干部的工作創造性與積極性納入基本的機制構建和制度建設中,擬定、頒發《六盤水市計劃生育協會關于加強計劃生育協會工作的意見》 、《六盤水市鄉鎮衛生計生資源整合實施方案》 、《六盤水市計劃生育協會2011-2015發展規劃》等。為解除基層計生協干部、骨干束縛,釋放積極自主創新活力做好了準備。
六枝創新單位整體加入計生協會的單位會員制,在特區黨政主要領導的支持下,特區黨政機關、直屬部門、學校、開發區整體以及新登記建企業統統作為單位會員加入特區計生協組織,并履行單位會員職責開展本單位計生協服務活動,從而實現了特區計生協組織全覆蓋。
2012年,特區計生協會長石燦敏爭取協會經費實現了人均一元,并每年按人均0.2元遞增的獨立財政預算制度。在開展“人口服務、生育關懷基金”募集活動中,石燦敏率先捐款800元,兩個星期就捐贈了4310898.6元,482個單位會員都有捐贈,其中捐款1萬元以上的單位會員就有77個,個人捐款500元以上的有184人。 2014年全省人口計生“雙誠信雙承諾”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六枝特區召開。
水鋼觀音山礦計生協創建“愛心超市”,為獨生子女和14名計生困難戶申報“愛心卡”,把關愛不斷延續;號召計生協會員積極為礦山發展出謀劃策,為生產經營貢獻“金點子”14條,創造經濟效益230364元;與地方計生協合作,活動載體豐富多彩效果好。
盤縣舊營鄉計生協專職會長梅長兵,2004年從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園林專業畢業,2005年回鄉參加事業單位招考被分配到舊營鄉計生辦,舊營鄉成立計生協會后當選為專職副會長。梅長兵這位80后的女孩以獨特的視覺對計生協有著別致的理解:計生辦是依法行政,工作生硬難免引起群眾抵觸,計生協主要靠活動和服務吸引和引導會員,方法靈活,姿態柔軟,群眾容易接受,把計生協建成計生兩戶會員的“家”是計生協開展工作的前提。當上專職副會長的梅長兵對計生協工作非常上心,主動在縣、鄉民政部門數據庫中收集、梳理舊營,鄉困難計生“兩戶”和計生殘疾戶、失獨家庭的信息,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摸清計生戶中殘疾和特困戶基數,并在兩個月后第一批慰問金和緊急救助慰問款就到位發放。在一次集中采集困難計生“兩戶”數據信息時,缺少信任的受訪群眾奚落她:“這幾年鄉里問來問去好多回,也沒有個返回的消息,你們協會來問也是白問。”梅長兵沒有生氣,回去后立即為11戶特困計生戶申請緊急救助,其中8戶獲得批準救助,鄉計生協能做事的形象迅速在會員中傳開。通過調查摸底,梅長兵還主動為殘疾困難戶制作材料申報殘疾證并給予幫扶救助,為多名困難留守兒童申請在校就讀學生中餐補助和困難補助。
楊松村金連鑄回鄉創業建立花卉種植基地,梅長兵知道后運用自己所學專長從種植、銷售、到管理來幫助基地發展,又在基地走上正軌后,爭取到20萬元作為困難計生母親脫困幫扶資金,資助20名貧困母親入股,現在花卉基地發展成示范中心,規模從40畝發展到300畝,帶動50戶困難母親走上致富路。
在六盤水,不能不提三線建設,無論是當地人還是三線建設移民及其子弟。
三線建設期間,六枝縣在六枝礦區和鐵路沿線共設服務網點65個,煤炭系統征用土地3036.5畝,農業支援煤炭系統勞動力1619人次,礦區支援農業安裝水泵和提供電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水城縣為貴昆鐵路水城段、水大支線、水城礦區、水城水泥廠、水城發電廠共征撥土地三萬余畝,投入勞力數萬人次;盤縣共征用土地十余萬畝,組織1.7萬人筑路大軍苦戰38天,建成兩頭河至土城全長53公里公路。三線建設大規模的開發建設,人口、資金、設備和科技的迅速集中,現代工業體系逐步形成,促進了地方經濟和城市化的進程,特別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今天的六枝礦務局、水城礦務局、盤江煤電集團有限公司、水城鋼鐵(集團)公司、水城發電廠、盤縣發電廠、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六盤水煤礦機械廠等大中型企業是骨干企業的主要部分,是在三線建設時期開工、竣工投產的。六盤水也由貧困落后、交通閉塞、單純農業經濟的山區,建成初具規模的現代工業、工農結合,發展前景良好的西部淺內陸的重工業城市。
三線建設鑄就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特殊的環境下孕育的,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六盤水三線建設的實際結合,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的升華和發揚,是工人階級群體形象的集中體現。顯示了六盤水人民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所凝聚起來的巨大力量,發展和建設了一支高覺悟和高素質的工人階級隊伍,凝聚成“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三線建設精神。無論世事如何變幻,必須承認,沒有毛主席和黨中央、國務院三線建設的戰略決策,沒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支持,沒有國家部委和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沒有參加三線建設的廣大科技人員和職工的辛勤勞動,沒有當地百姓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更沒有六盤水工業基地和六盤水市繁榮娼盛,因此必須感恩那個時代、那些平民英雄!
這些也是六盤水的“性格”。
羅興全就是一位具有“六盤水性格”的漢子。即便在他的帶領下,六盤水市計生協工作已經打了翻身仗,但他依然如履薄冰,他在思考著還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在組織建設上,加強隊伍建設的路還很長但必須走不能歇腳;在“一創三建一幫帶”上突出村級生育關懷基金的建立,目前僅有40%,近期爭取達到70%~80%,雖然艱難,但必須做好;發展會員,壯大隊伍,特別是針對流動人口,在新建企業、行業組建計生協,發展包括學校在內的單位會員,努力實現計生協工作全覆蓋;做好計生協服務的信息化、網格化、精細化、個性化的頂層設計,適時開展示范試點,提升整體層次。
一切從零開始,而今邁步從頭越,六盤水計生協人的目光瞄準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