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億的兩融規模,保守估算將至少每年為券商帶來約700億元稅前利潤。后市預計隨著兩融余額的繼續提升,券商利潤有望進一步增厚
A股本輪牛市行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杠桿牛市”,其中推波助瀾的莫過于融資融券。
Wind數據顯示,融資融券規模已經突破1萬億元,而且越是兩市余額排名前列的券商漲幅越高。
迅速增長的融資融券規模給券商帶來巨大的利潤增長空間。一位券商分析師測算,1萬億元的兩融規模,保守以平均3%的利差,每年即可為券商帶來300億元利息凈收入,僅以融資買入額和償還額估算信用帳戶成交額,平均傭金保守以0.1%計算,每日交易額保守估算超過2000億元,每年約200個交易日,每年將為券商帶來約400億元傭金收入,兩項合計將至少每年為券商帶來約700億元稅前利潤。
隨著券商桿杠率的提高,2015年券商融資融券規模仍會大幅度增加。海通證券預計,2015年兩融余額可以達到1.2萬億元,券商利潤有望進一步增厚。
兩融額度突破萬億
隨著牛市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開通了融資融券功能。
1月5日4點半,接近下班時間,《投資者報》記者來到招商證券國貿營業部,發現營業部來開戶和開通融資融券功能的股民仍然絡繹不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兩個月他們工作繁忙,很多股民紛紛來開戶,或者找回僵尸賬戶,開通融資融券業務。
記者近一周還撥打了中信、海通、廣發、東方、申萬等10多家大型券商,發現在下午1點至5點之間,公司的服務熱線異常繁忙,很多券商的人工電話連續撥打幾天,都在忙。
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的融資融券信息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兩市融資融券規模高達1.02萬億元,增長勢頭良好。
2014年是融資融券發展大年。去年年初,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為3465.27億元,其中融資余額為3434.70億元,融券余額為30.57億元。去年進入12月份以后,融資融券更為活躍。開始3周的單周融資買入量均在6000億元以上,是融資融券開展以來的峰值。據此計算,短短一年時間,融資融券余額增長幅度達2倍。
暴增的融資需求,還一度導致部分券商融資額度緊張,出現了“錢荒”。一位負責融資融券業務的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兩融額度出現緊張僅是暫時現象,由于行情太火爆,公司沒有及時修改額度授權導致短期出現斷檔。
他告訴記者,融資融券業務的額度并不直接跟凈資本掛鉤,因此每個券商的配置比例并不一樣。對于資本金實力不夠雄厚的券商而言,融資渠道會窄一些。對于上市大券商,出現這種問題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融資融券增長迅速,部分券商通過“傘型”產品的方式放大杠桿,積累了大量風險,證監會還一度對此進行專項調查。
由于監管的要求,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金證券、國聯證券等多家券商還發布公告稱,表示為控制融資融券業務風險,要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例如,中信將信用賬戶融資保證金比例由0.6上調至0.7。
除了行情上的刺激,券商降低門檻提供了融資融券大漲的客戶條件。為了推廣兩融,參與者門檻都比較低,基本上都在20萬元以下,并且投資經驗的要求從18個月縮減至6個月。2010年中國監管機構推出融資融券交易制度時,最低資產要求為人民幣50萬元。
《投資者報》記者調查得知,光大證券、國泰君安等很多券商的門檻大多在10萬元,國都證券、申萬等券商的門檻降至5萬元,廣發證券等券商比較高在30萬元。去年券商股的領頭羊華泰證券融資融券沒有門檻,只有滿足6個月交易時間,就可以開通。
券商利潤增長加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融資融券等資本中介類自推出以來,發展迅速,已經成為繼經紀、自營之后的券商第三大收入來源。
中信證券一位融資融券的工作人員私下里對《投資者報》記者道,目前公司可以說是躺著賺錢,融資融券部門可以說是人均利潤最高的部門。
資本中介業務的崛起帶動券商從原來以經紀通道業務為主的結構逐漸轉型,資本中介業務比重大幅度提升,券商從純通道服務商向具備金融杠桿功能的投資銀行轉型。
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證券行業整體杠桿率(除代理買賣證券款)由2011年的1.32倍提升至2.65倍。杠桿率排名前列的有華泰證券、廣發證券、中信證券、光大證券、招商證券以及長江證券,分別是4.51%、4.23%、4%、3.46%、3.26%以及3.3%。
從杠桿率上看,國內上市券商平均杠桿率為2.65倍,較行業目前規定的6倍上限,仍有近1倍的空間,而與國內的銀行、保險10倍以上的杠桿率相比仍然相對較低。
與國外證券公司相比,國內證券公司杠桿率更低。以美國為例,2008年美國證券行業平均杠桿率20倍以上,經過金融危機后,杠桿率逐漸降低,2010年行業平均杠桿仍有21倍數。目前高盛的高桿杠率仍然在10倍數以上。
Wind數據顯示,2013年年末,融資融券占券商總利潤約為15%左右。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對一般券商來說,占比基本翻番達到30%左右,經濟業務原產有50%左右,投行業務占比10%左右,剩下的還有自營收入和資管收入。
海通證券認為,隨著融資融券、股權質押融資業務的崛起,券商杠桿率還會大幅度提升,帶動整體ROE的提升。如今,牛市剛啟動,相信今年融資融券將給券商帶來更多的利潤增長空間。
華泰證券市場份額最高
華泰證券之所以成為券商股的領頭羊,融資融券市場份額排名前列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華泰證券兩融余額高達200.9億元,市場份額為6.1%,排名第一。
去年三季度數據顯示,公司信用業務出現爆發式增長,三季度實現凈利息收入6.1億元,同比增長69%。截至去年10月末,公司兩融余額達到393億元,環比增長26%,在19家上市券商中增速排名第一。
盡管華泰證券目前的桿杠率達到最高為4.51%,但是公司仍有充足的資金。去年11月末,公司公告稱,將在H股上市,募集資金不超過200億元,將大大補充公司凈資本。
去年12月末,兩融份額排名前列的還有銀河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兩融余額分別為197.7億元、197.3億元、194.9億元、192億元。兩融份額超過100億元的券商,還包括國信證券、申銀萬國、海通證券、光大證券、中信證券以及中信建投。
上限可達2萬億元
融資融券規模目前已經超過萬億,對于券商來說,是否還有錢融出?
從需求端來看,參考海外市場融資融券業務情況,日本市場目前融資融券余額和市值的比值為1%左右,臺灣市場近期該比值為1%~2%之間,市場活躍時最大值達到5.54%。目前我國融資融券余額與流通市值的比重為3%。海通證券認為,考慮到國內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以及未來融資融券標的全放開、融資融券參與人放寬至機構投資者的預期。如果市場活躍度上升,市場情緒較高時,參考臺灣的最高占比,國內的融資融券業務還有6000億左右的上升空間。
有那么大的需求,券商有那么大的資金來供應嗎?
券商融資類業務資金來源除了自有資金外,外部融資包括傳統的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可轉債、次級債等)、新型的債務融資工具(短期公司債、收益憑證等),以及對接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兩融收益權回購,此外,股權質押業務還可以對接券商資產管理產品。其中,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可轉債等傳統債務融資工具受到凈資產40%規模的約束,新型工具暫無規模限制。隨著監管層對券商加杠桿的支持,券商融資渠道或進一步放開。
從監管指標來看,融資融券業務供給規模仍有上升空間,一方面國內上市券商總的杠桿包含代理買賣證券款)3.5倍左右,距離監管要求6倍的上限還有一定的空間。另一方面,大部分上市券商凈資本/凈資產的比重為60%左右,高于監管要求40%比較多。
同時,考慮到證券公司可以通過再融資、次級債等方式來提升凈資產規模,融資融券的業務空間上限主要取決于市場需求。
申銀萬國測算,從對券商資本金的考核以及客戶經濟狀況分析,融資融券的余量最高可以達到2萬億。不管測算結果如何,業內都對兩融業務未來的發展空間一致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