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熱點在低估值權重板塊修復中快速變化交替上漲,雖然對未來牛市判斷,券商仍然不改初衷,但是在IPO加速的沖擊下,短期股市還是面臨一定調整壓力
上周(1月5日~9日)A股站上3200后上攻受阻。盤面上看,市場的牛市趨勢不斷得到整固,同時風格轉換明確,藍籌股成為當前估值修復行情下的重點領域。在流動性寬裕以及增量資金不斷入市的情況下,各低估值權重板塊交替估值修復,推動指數不斷創出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季度19只券商股全部大漲(國信證券除外),平均漲幅達130.6%。漲幅最大的是光大證券,為197.29%,其次是華泰證券,漲幅168.31%,包括這兩只券商股在內共有16只券商股在此期間漲幅超過100%。券商股股價飆升也給其股東們提供了減持套現良機。統計顯示,去年四季度共有15家上市券商遭股東減持,減持總計92次,涉及10.89億股,參考市值162.96億元。其中,東北證券在此期間被減持24次,減持次數最多,涉及2個股東,減持倉參考市值15.9億元。其次是國海證券,被減持21次,涉及5個股東,共計2.41億股,減持倉參考市值35.51億元。此外,西部證券在此期間被減持12次,海通證券被減持10次。
對于后市,接受采訪的券商多數表示,盡管券商股遭遇減持潮,后市或難再度擔綱“帶頭大哥”重任,但從近期盤面表現來看,持續強調低估值、低持股集中度是增量資金布局的偏好,以此為核心邏輯,行情正在向更廣的行業蔓延。投資者普遍對行情蔓延速度感到超出市場預期。行業輪動加速已經成為市場的新事實。
國泰君安:
增量資金+財富效應將使行情持續
國泰君安稱,市場行情自2014年10月以來的快速上漲源于兩個核心因素。第一,央行通過放松政策推動無風險利率更廣范圍內的下降;第二,來自于股票期權等改革政策的推出。往后看這兩個因素都可能進一步醞釀,無法證偽。A股全市場在兩個月時間內實現超過20%的漲幅,正在對全社會資金形成明顯的財富效應。另一方面,隨著2015年的開局,部分增量資金正在進行新考核周期的布局。增量資金+財富效應本身將使行情持續一段時間。而市場的進一步上行則明顯需要兩方面的推動:第一是期權改革落實,并超越市場預期。第二是春節之前所出現的信用風險暴露能夠有力推動無風險利率的下落。這兩個因素將成為決定之后行情走勢的重要因素。從當前的條件看,兩個樂觀因素同時成立的條件過于苛刻。
國泰君安同時提醒,目前新股發行速度明顯加快,有可能對市場形成新的壓力。1月5日,證監會新核準了20家企業的IPO申請。按照目前的企業排隊數量、監管層審批速度考慮,極端情況下,年化的新股發行數量有可能達到450家。若這一速度成為現實,則將對市場構成新的壓力。
安信證券:
白馬成長或被人遺忘何嘗不意味著希望
安信證券指出,2014年5月以來,A股鳥飛豬飛,唯獨白馬沒飛。白馬成長既沒有貼上新經濟的標簽,也沒有像價值股一樣瘋狂修復估值。白馬成長也許正被人遺忘,這又何嘗不意味著希望。
安信證券認為,較為一致的預期是,白馬成長整體上正在經歷成長股向價值股的轉變。所以看到了估值的大幅回落,并且從股息回報率角度上看,這也許并未結束。但實際上,被動式估值調整并不是唯一的路徑,如果白馬成長股大幅度提高分紅比例,市場預期很有可能會得以緩解甚至扭轉。
如果白馬插上翅膀?!鞍遵R不成長”的說法頗為流行,新經濟境下,白馬股的穩健成長并不受市場認可。但其實許多白馬成長股近兩年來在新經濟領域的布局,有望成為未來新的增長點。另外,股權激勵有利于白馬成長龍頭地位的穩固,國企改革也賦予了部分白馬更大的想象空間?!叭舴且环畯毓牵牡妹坊〒浔窍恪保@是對白馬成長的一貫看法。從短期資金面上看,在價值股之后,大市值的白馬成長也正在成為增量大資金的騰挪方向。這種短期行情演繹具有一定的可復制性。
中信建投:
未來繼續博弈藍籌股估值修復
中信建投證券稱,當前對于藍籌股的追捧,在于股權時代對于中國藍籌股重估的邏輯,“一帶一路”戰略與國企改革的深化正是啟動并支撐這一估值修復邏輯的重要線索。藍籌股主要集中于傳統領域,而在當前累計的賺錢效應和市場情緒之下,不論是改革深化還是刺激加碼,都會在牛市思維中化身為推動藍籌股估值修復的利好因素,而其背后的安全邊際仍然“股權重估”背景下藍籌股較低的估值。
隨著經濟的不斷下滑,市場當前運行的邏輯開始不斷向政策在寬貨幣與寬財政背景下刺激投資的方向過渡。就政策本身來說有兩點可以支撐當下的上漲邏輯:第一,政策空間大。相比2009年雖然經濟彈性差很多,但是貨幣政策的環境較好,貨幣政策的條件類似于 1996~1997年,通脹無憂,降準空間大;第二,短期政策不激進,不是“刺激”的思維,而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反復提到的“托底”的思維。
展望未來,低估值藍籌股依然會在既有的“寬貨幣+穩增長+改革深化”的邏輯下繼續完成估值修復,后期地產邏輯可能會向中上游過渡:中游除政策釋放帶來的內部需求外,還有“一帶一路”下的外部需求,邏輯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