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節奏太慢,你是否想提前一睹為快?近期大量發布的2014年業績預告或許可以滿足投資者的好奇心。
《投資者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月3日,兩市已有3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4年年報,1875家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兩市發布業績預告的公司有1903家,因部分公司既發布了業績預告又發布了年報,故將這類公司合并),這意味著,合計有1910家公司的2014年業績已浮出水面,占A股當前上市公司總數(2614家)的73%。
之所以有大批上市公司在1月集中發布年報業績預告,主要得益于交易所的相關規定。據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交易所規定,年度業績有重大變化者,需在次年盡快發布業績預告。其中上交所要求,在上市公司預計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或扭虧為盈、凈利潤下降或上升50%以上的企業,應當在會計年度結束后一個月內(即次年1月31日前)進行業績預告。深交所對年度業績出現上述情形的公司,雖未像上交所一樣下發“最后通牒”,深交所亦規定這些公司應“及時進行業績預告”。
根據上述規定,在目前發布業績預告的公司中,那些業績表現優異或者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的公司基本上都已囊括其中。投資者足以通過上述近2000家公司的業績預告一窺2014年上市公司業績全景圖。
那么,2014年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表現如何?從近2000家公司2014年的業績預告或年報情況來看,有691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幅有望超過50%,其中,更有421家公司凈利潤有望翻倍。其中,信威集團通過借殼成為A股市場上的業績“預增王”,其凈利潤同比有望增長148倍。另一些公司則沒有那么幸運,447家公司2014年凈利潤將同比大幅下滑超過50%甚至虧損,其中,央企中國鋁業因巨虧163億元而成為年度“虧損王”。
哪些行業是制造業績翻番公司的集中營?《投資者報》記者統計發現,2014年業績翻倍的公司主要來自于化學制品、房地產、通信設備、證券、計算機應用等行業。
近兩千公司發布預告 "逾六成業績預喜
伴隨著1月15日沃華醫藥披露了A股市場首份2014年年報,新一輪年報披露大幕正式開啟。不過,根據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2014年年報預計披露日期,真正的年報披露高潮,還需等到3月中旬以后。
2014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如何?投資者能否先睹為快?近日,《投資者報》記者根據年報業績預告為投資者進行了梳理。
在發布業績預告的1875家公司中,逾六成公司業績預喜,約1/3的公司業績預減甚至下滑。
具體而言,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1875家公布年度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業績預喜公司合計1193家。其中,447家略增、453預增、130家續盈、163家扭虧;業績預憂公司合計673家,其中,218家略減、188家首虧、41家續虧、226家預減;另外,還有9家公司發布了“不確定性”業績預告。
此外,在35家已發布2014年年報的上市公司中,23家公司的業績增長,12家公司業績下滑。其中,大智慧的凈利潤增幅最高,其2014年凈利潤為1.1億元,同比增長8倍多;四川金頂業績表現最差,2014年虧損3702萬元,同比下滑871%。
將上述數據合并,則當前業績向好的公司有1216家,占已披露公司的64%;業績轉差的公司有685家,占比35.5%;另有9家公司業績不確定,占比0.5%。
421只股業績翻番 "信威集團成預增王
盡管2014年中國的經濟一度陷入低迷,但是仍有一批上市公司逆流而上,創下凈利潤翻番的佳績。
根據《投資者報》記者統計顯示,截至2月3日,有408家公司凈利潤預計翻番,另有13家公布年報的公司2014年凈利潤翻倍,合計為421家。
在業績預計翻倍或已經翻倍的公司中,業績增幅居前的5家公司包括信威集團、東方財富、有研新材、拓中建設和印紀傳媒。
其中,信威集團堪稱當前的業績“預增王”。信威集團隸屬電子信息板塊,公司業績預告指出,預計2014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億元左右,與上年相比,將增加147.6倍以上。
在2014年三季報中仍“名不見經傳”的信威集團,何以在去年四季度華麗逆襲?公司解釋稱,業績增長的原因是合并報表新增控股子公司所致。
實際上,其業績的華麗表現是由其“借殼”實現的,信威集團在去年四季度通過借殼中創信測而登陸上交所。2014年9月,上市公司中創信測發行股份募集資金325億元,其中225億元收購北京信威通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信威”)95.6%的股權。同年9月底,中創信測的證券簡稱正式更名為信威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上市公司公告,北京信威承諾2014年盈利20億元,其1月底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實際凈利潤約22億元,超額完成了此前的業績承諾。
伴隨著借殼后業績猛增,信威集團的股價也隨之水漲船高,從2014年年中的15元左右一路震蕩上行,于去年12月中旬登上52.23元的階段高點,約上漲2.5倍。截至2015年2月4日收盤,其股價為39.31元。
除信威集團以外,業績同比增幅超過10倍的公司還有18家,其中東方財富和有研新材的業績有望增長30倍以上;業績增長10~20倍公司則包括拓中建設、印紀傳媒、浪潮軟件、東光微電、康達爾、愛康科技、福瑞股份、新洋豐、民生控股、長電科技等。
這些業績翻倍的公司有何行業特征?根據《投資者報》記者統計顯示,在業績翻倍的421家公司中,主要集中于十大行業,包括化學制品、房地產、通信設備、通用機械、專用設備、證券、計算機應用、電源設備、綜合、電子制造等。這些行業均有10家以上公司業績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的牛市行情中,大部分上市券商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在當前上市的20家券商中,有14家預計2014年凈利潤有望翻倍,包括光大證券、太平洋、東吳證券、興業證券、國金證券等。
此外,房地產板塊也表現不俗,有20家公司凈利潤有望翻倍,包括多倫股份、臥龍地產、海德股份、陽光城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該板塊上榜企業雖較多,卻有近一半(9家)屬于扭虧為盈的企業,這類企業包括東方銀星、天業股份、世紀星源等。
447只股業績大降逾50%
中國鋁業成虧損王
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向來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與那些逆市實現業績翻番的公司不同,另一些公司的業績則顯得黯淡許多。一些企業受到行業不景氣或突發的“黑天鵝”事件影響,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
在業績預減的近700家公司中,有447家公司凈利潤下滑幅度可能超過50%,229家公司更是深陷虧損泥淖。
在上述公司中,業績下滑幅度最猛的5家公司為國投新集、*ST新都、東方鉭業、廣濟藥業和百花村。
其中,煤炭企業國投新集堪稱“變臉王”,其2014年凈利潤巨虧近20億元,同比下滑高達13302%。國投新集1月20日晚間披露業績快報,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6億元,同比減少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0億元,上年同期為1491萬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76元。
公司表示影響公司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我兩點,一是受國家經濟增速放緩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煤炭需求減少,煤炭市場價格持續下滑,導致銷售收入大幅減少;二是受礦井地質條件復雜、生產接替安排導致搬遷增加等因素影響成本費用增加。
與國投新集受困行業低迷不同,以酒店業為主營的*ST新都則遭遇大股東掏空的“黑天鵝”事件。
*ST新都于1月16日發布了業績修正預告,預計2014年將虧損4億元~4.5億元,此前其曾預虧1.6億元~1.8億元。
*ST新都巨虧的原因,不僅因為酒店行業不景氣,更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為大股東提供違規擔保。據公司公告顯示,其2014年預計最多虧損4.5億元,其中,對大股東違規擔保的計提就多達3.3億元。
不過,若論2014年的虧損巨無霸,則非中國鋁業莫屬。中國鋁業1月31日發布公告,公司初步預計2014年將虧損163億元左右。而2013年中國鋁業凈利潤為9.5億元。中國鋁業2014年前三季度虧損54億元,據上述數據測算,中國鋁業去年第四季度虧損額超過1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數字更是刷新了A股歷史上的“虧損榜”。此前,A股只有兩家公司曾經虧損過百億,即東方航空2008年虧損138億元、中國遠洋2011年虧損105億元。
對于公司巨虧的主要原因,中國鋁業稱,一是對部分長期資產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二是電解鋁平均價格下降幅度大于成本下降幅度;三是對內部退養及協商解除勞動關系人員計提辭退福利費用。
更糟糕的是,2015年中國鋁業扭虧的希望也不大。德意志銀行最新的研報顯示,今年鋁市場的供求關系與去年情況相同,預計價格不會大跌,但是新增產能卻隨價格回升而增加,將有300萬噸新增產能進入市場,現在市場40%的產能正在虧損,中國鋁業今年將會持續虧損,并將中國鋁業H股評級由“中性”降為“沽售”。
除了上述提及的中國鋁業和國投新集外,2014年虧損額較多的公司還包括*ST二重、云天化、皖江物流、攀鋼釩鈦、八一鋼鐵等。這些公司的預計虧損額均在2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