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無法忽視的是移動互聯對企業的改變和影響。一個具有實際操作性的話題便是,如何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接口創新企業內部的運營,提升企業的創造力,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而另一個現實背景是大量的85后、90后進入職場,他們在互聯網下成長,天然熟悉移動互聯的一切,而且由于成長環境較好,他們更希望能夠得到更好的尊重,更寬松的環境。
金蝶集團CTO田容舉認為,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人們需要重新想象企業內部的管理,而云之家之類的企業2.0軟件是一個很好的令移動互聯與企業融合的點。企業內部連接的時代,從移動互聯開始。而這一切,又都是從企業的需求出發。
金百萬副總經理黃兆森:
金百萬是在北京實際經營了21年,主要做新派京菜的企業。企業的特點是單店規模比較大,同時員工也特別多,現在大概總體營業面積十萬平米左右,員工大概在五千多人。從云之家應用來看,主要是想解決我們實際的店內一線員工業務訴求。餐飲行業需要將服務規范流程灌輸給每一個員工,傳統的方法是晨會,不過只能布置當天任務,無法分享管理經驗以及宣導企業理念。
而且餐飲企業的員工非常年輕,平均在20~21歲左右,他們對新型媒體和移動互聯網新型工具有很好接受的條件。這當然為我們做企業內部應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金百萬已有的信息系統可以支持點餐、進銷存系統以及電商系統,而云之家所提供的移動工作流,可以滿足餐飲行業的非現場管理和走動式工作方式的需求,實現OA審批以及員工訴求反饋,提升了團隊協作。
萬科集團云之家項目負責人田岱:
在萬科,我們將這套軟件稱為微V,寓意是微小的萬科,相當于用一個小的體量運作。對于傳統企業而言,移動互聯網不僅是工具,還是思維,企業需要的是根本的改變。地產行業同樣是需要移動辦公較多的,無論銷售還是設計師都很難只待在辦公室里,因此我們需要用移動的方式連接人、信息與業務。從2012年開始,我們就從移動審批、移動通訊錄、移動工程質量等方面開始嘗試。
萬科利用移動互聯技術搭建了工作門戶,實現信息的流轉,提升工作效率,增強工作協同和傳播企業文化。在工作協同方面,以地產行業的成本來看涉及的方面廣,員工可以在工作門戶上建立社區分享經驗,這樣可以突破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的組織架構,實現深度交流與討論。
另外有一些有趣且實用的應用可供分享:簽到功能,開發會議實時簽到功能,可以省去點名時間;現場投票表決:在某些議程上,每個人有一個表決按鈕,大屏幕可以實時看到哪項選多少;另外還有培訓公司制度、專業知識的考試寶典等。這些應用使得我們在2014年年末周留存率達到51%。在應用過程中,資訊信息之外,通訊錄以及這些輕應用都是比較受歡迎的。
敬業集團CIO程家旭:
敬業集團是做鋼材的,以前每發出一車鋼材都給客戶和業務員發條短信,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這當中會出現一個問題,有的工地需要量比較大一天會發三五十車,結果收貨人短信就一直響不停,這樣就造成了比較大的混亂。還有一點短信發到手機上手機能存儲短信總是有限的,這樣回溯信息時就有很大問題。因此從這個需求出發,我們就開始了移動應用的選型,當然這要和企業已有的ERP做接口。
除了這個需求之外,云之家還成為了移動辦公門戶以及推廣企業文化的工具。不過,對于制造企業來說,這些還都是“輕”應用。生產流程管理以及供應商管理才是我們對移動應用的“重”需求,可以將系統數據直接推送給相關人員。這些都有待我們進一步完善。
海爾集團云之家項目負責人苑承棟:海爾將移動互聯應用取名為互動協同,這是和海爾的戰略布局相契合的。眾所周知,2012年開始的海爾第五次戰略轉型,海爾全面轉向互聯網,成為一個平臺,將所有部門拆分成小微企業運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海爾在信息增值方面,首先通過云圖云池系統把無論京東還是天貓等渠道銷售的海爾商品的評價收集起來,從而判斷用戶的需求和競爭廠商的情況。這是外部信息驅動。而內部信息驅動則是如何實現“人單合一”,實現外部數據到內部存檔,讓互動協同平臺成為海爾移動端的核心部分,為海爾進行所有數據的傳達和整合。
海爾的移動化從2012年底起步,首先建設MDM平臺,作為移動化信息設備管理,做移動郵件、應用商店等。在基礎建設之后,將PC端的業務、審批、企業的微信、微博等遷移到手機端。在此基礎上開發了移動簽到,實現青島園區內員工的移動打卡。此后又做了智能教室。現在在云之家里面也有一路順、全民營銷、海爾招聘、信息到人等應用,一路順是社會配送,全民營銷是推薦海爾產品。以后,海爾希望借助移動互聯手段更大程度地激發創新,顛覆業務。